APP下载

论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2017-12-23崔谦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人才体育发展

崔谦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论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崔谦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已达到小康水平的人群开始重视身体健康,休闲体育事业随之发展起来。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逐渐扩大,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且对人才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体育休闲人才的培养需要高度重视,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分析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多元化休闲体育人才。

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深入,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经济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们在保证了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许多娱乐健身项目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生活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比较讲究生活质量,许多体育协会、健身场馆以及体育中介逐渐成立起来。随着休闲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体育人才已经呈现紧缺的状态,对于体育管理、体育组织以及科研人员更加短缺,所以对于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提上进程,高校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了解我国休闲体育兴起的缘由,分析了我国高校在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给出合理化建议。

一、我国休闲体育兴起的缘由及现状

每一项新型产业的产生都会有一定的原因,起源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休闲体育专业的诞生是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了人们精神文明的提升。在我国构建小康水平社会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休闲体育来锻炼身体,通过这种方式来填补闲暇时间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正因如此,社会需要大批量的休闲体育人才,对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任务大大加重。所以,休闲体育的产生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我国休闲体育正在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一定要围绕休闲体育的服务对象以及所服务的领域。在发展之前,要确定休闲体育人才的独特个性,否则会偏离经济社会发展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我国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比较大的是健身俱乐部、社区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过于广泛,缺乏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所培养的体育人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进程,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全方面的社会实践经验。面对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及教育部门需要高度重视。

二、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修课所占比例较大,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休闲体育专业课时安排比较紧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上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加强休闲体育从业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了解社会发展行情以及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与工作当中获取有效的知识,积攒社会实践经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对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发挥出高校特色,最终达到真正的办学目的。

2.培养目标存在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大高校在实行扩招政策以后,培养休闲体育人才的质量逐渐下降,其培养目标不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在延续着传统的教书育人模式,一味地灌输休闲体育基础知识,培养目标定向为高校的毕业率,不去注重休闲体育人才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未来的毕业走向,完全失去了高等院校办学的意义,同时也耽误了学生的发展前程。高等院校管理者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制定全新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休闲体育人才。

3.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教师大部分为体育专业刚毕业的学生,或者休闲体育爱好者,虽然了解片面的休闲体育知识,但是休闲体育的真正内涵及经验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有利保障。当前我国高等休闲体育专业教师综合水平低下,是对教育的不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高校在聘用休闲体育教师时要严格把关,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筛选适合高校发展的高素质休闲体育教师队伍,为高水平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4.生源基础参差不齐。面对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的现状,各大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在休闲体育人才筛选过程中,不能够遵循人才选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给人才培养的整体进程造成严重阻碍。在培养过程中,基础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课堂进程,渐渐地对休闲体育失去兴趣,学生们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掌握情况差距比较悬殊,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高等院校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科学合理地对休闲体育人才进行选拔,确保发挥高校办学的真正作用,不但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毕业走向,结合多方面来对休闲体育人才进行培养,确保为社会输送多元化高素质人才。

三、对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我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一定要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休闲体育专业特点,针对社会的发展需求,对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1.明确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休闲体育是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育现象,为了满足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已经列入高校的重点规划。高校在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倾向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规格不但要扎实地掌握休闲体育的基础知识,并且要充分培养休闲体育人才的实战能力,培养出具有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本身的素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高校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要具备多向性,根据社会及地方的发展情况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项目课程,所培养的休闲体育人才要具备超强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地胜任休闲体育指导、休闲体育策划等工作,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与视野,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平台。

2.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随着社会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人才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应用型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加强系统知识的传授,以休闲体育学科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比较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人才的知识教导要注重拓展与休闲体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自主策划组织休闲体育活动,创新体育管理方案,突出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经济社会需要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对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首先打好基础,然后加强专业知识的提升,最后培养与锻炼休闲体育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我国高等校园中,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环节不能与社会实践紧密衔接,导致学生在掌握了休闲体育的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够把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休闲体育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坚持实践性教学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经济社会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有利于新形势下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出科学的教学体系。高校要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高度重视,与校外企业和休闲体育资源管理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不断提高休闲体育人才的利用率。

4.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是学生通往成功的纽带与桥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高校要重视休闲体育教师的培养,聘用资深专家与教授进行休闲体育知识讲座,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们了解休闲体育的真正内涵,鼓励与组织年轻教师参加系统培训,不断拓宽知识层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体育知识的创新,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休闲体育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确保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会有立足之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保障。

四、结语

我国休闲体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大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案也在不断摸索中,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但是经过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及高等院校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逐渐上升,休闲体育未来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高校对于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压力,要结合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来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1]刘洋,王家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1).

[2]薛丽卿.休闲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1).

[3]王海军,王玉扩.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6,(11).

[4]胡萍.我国休闲体育专业特色建设途径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4).

[责任编辑 刘 瑶]

G80-053

A

1673-291X(2017)22-0139-02

2017-02-18

崔谦(1979-),男,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体育运动与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人才体育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