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公交制约因素和可持续路径探索
2017-12-23何卫东
何卫东
/江苏省射阳县交通运政管理处
镇村公交制约因素和可持续路径探索
何卫东
/江苏省射阳县交通运政管理处
在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中,大力推进镇村公交建设,实现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让改革成果服务惠及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制约因素,阻碍了镇村公交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发展路径,有利于促进镇村公交“惠民畅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镇村公交;制约因素;可持续路径
一、制约因素
近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大力实施镇村公交发展战略,推进了城乡公共交通基本服务均等化的进程,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普遍提升。但从镇村公交运营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区位优势的薄弱,是影响镇村公交发展的主要因素
就射阳而言,虽然融入到国家和省、市沿海经济带发展,但因地域偏僻区位经济优势不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差别化资源不突出。虽然县域内沿海高等级公路、沈海高速公路贯通南北,铁路建设初现成效,沿海港口初具规模。已开辟了上海港、连云港、青岛港等集装箱内支航线,开通了韩国、日本及港澳地区等国际航线。县城距盐城机场40公里,距新长铁路盐城站50公里,射阳机场业已获得相关部门审批。从大交通环境来看,公铁水空港已经具备。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不足以取代农业,资源人才、经济社会、工商服务业的城乡一体化格局远未实现。围绕城乡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产业--城乡公共交通,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在镇村公交发展过中面临两难境地。
(二)农村人口流动少,是制约镇村公交发展的客观因素
由于苏南工业发达,基本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据调查,苏州市木渎镇,原居民只有约4万人,而外来务工人员竟达20万人,是当地居民的5倍,人口流动性也十分强劲。发展镇村公交可为大量人口的流动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公共交通资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盐城射阳,全县13个镇,外出务工人员每年保持在13至1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不足2万人,占整个外出人员的比例在14%左右。农村留守人员都是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人口流动性很小。2016年我县实际已经开通9个镇23条线33辆车。从运营的情况看,实载率低、部分线路每天票款收入只有几块钱,出现严重亏损现象,镇村公交能否实现“有效益”,前景不容乐观。
(三)财政补贴不到位,是制约镇村公交发展的根本因素
做为镇村公交,从属性上看是公共服务资源,理应由政府财政承担;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社会效果上来看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一项惠民政策的出台,需要财政的支持,特别具有公共属性的镇村公交,更是需要有较大的财政资金作为保障。由于财政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和税收水平的制约,提供给公共交通服务的财政支撑后劲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实镇村公交运营所产生的严重亏损,无论私营、国企都是无法承受的,这就给财政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加之许多地方政府只是出台相关政策,财政补贴还未能完全实现兜底。因此,已开通的镇村公交未来能不能“留得往”?
二、现状及需求
镇村公交的开通,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缩短了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差距,体现了公共资源均等化发展要求,客观上方便了农村居民出行,改善了农村交通环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在改善农村交通出行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人民群众都说:“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啦,出门也有公交坐了,共产党好、政府好啊!”。是的,镇村公交给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来的获得感是强烈的,但是开通后运营中严重亏损的困难和矛盾也是突出的。怎样才能够保证“惠民畅心”的民生实事可持续,使之“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我个人认为,应当根据国家对新农村发展战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事求是地从客观实际出发,真正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可持续路径
1.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地区城乡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各自特点,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框架下,依托主城区城市公交向周边辐射。优先发展港口、铁路、航空和高速公路综合枢纽和旅游景区(点)所在的镇村公交,逐步实现所有镇开通公交的目标任务。
2.循序渐进、统筹兼顾。近年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薄弱,“路、站、运”服务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大部分道路路面宽度只有3.5米,且路面损坏严重,提档升级难度较大,运营线路覆盖率受到影响,需要统筹推进“路、站、运”协调发展。
3.整合资源,服务延伸。在经济薄弱地区开行镇村公交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现有的县镇农共客运已经实现的行政村通达班车基础上,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努力向下延伸服务,这样既能真正做到县、镇、村客运无缝对接,又能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同时,可为将来农村城镇化发展方向预留空间,做到镇村公交调整收放自如。
4.服务外包、节约资源。镇村公交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理当由政府承担。要保证资源节约和有效供给,就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减少政府经营成本。通过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运用考核机制,加强对购买服务主体监管,实现公共服务。
5.财政补贴、保障供给。无论私营企业、国营企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都需要财政政策支持,才能确保镇村公交可持续发展下去。因此,财政补贴是保障镇村公交运营资本供给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利民成果的保证。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多种路径选择适合客观需要的方式,才能保证镇村公交发展的可持续,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