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琉璃艺术品
2017-12-23杨忠明编辑易可
文/杨忠明 编辑/易可
七彩琉璃艺术品
文/杨忠明 编辑/易可
琉璃,其实就是玻璃,是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色彩如行云流水,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因为中国古代玻璃少见 ,所以更显珍贵。佛教中有“七宝”,象征着高尚、纯洁、坚毅、安详、富足、康健和圆满,又代表着觉悟和智慧用七宝供佛可获无量功德。组成七宝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或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或黄金、白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几种说法里面大多含有琉璃的。我们常常在铜佛像、泥佛像的背心后面的洞孔里会发现一些金属、玉、玻璃、珍珠等制品,这就是“七宝”。
笔者曾经为一位上海收藏家朋友磨整修理过一副大概是古代围棋样的棋子,外观似乎呈黑色,在灯光下仔细观察,内部其实是墨绿色,据物主说是汉代的琉璃制品。沪上古陶收藏家金晓东说:“说到中国琉璃艺术品,人们就会联想到北京那个闻名中外的琉璃厂文化街。据说,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已经创造出了晶莹剔透、湿润光滑的琉璃艺术品。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谓,制作工艺和现代玻璃造法有异。佛经有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琉璃自古就是纯洁明净的代表。”
在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里,也就是有名的金缕玉衣的旁边,曾出土两件琉璃耳杯,可见咱们中国琉璃的制造历史悠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沪上一位收藏家拿出一对琉璃发簪送拍卖公司拍卖,委托价为数千元,结果无人问津。发簪细长色碧微透,滋润似玉,约是千年之物。当年行情低迷,结果无人问津而流标,假如现在这对琉璃发簪再拿出来拍卖,大概值好几万元!
据琉璃工艺师陆勇毅说:“古法琉璃有那种浑浊(感),看上去似玉非玉,没有通透性。现代琉璃跟古代琉璃本质上的一个区别,它的材质比古代琉璃的材质更为纯,更为剔透;古代琉璃主要以一些浑浊的颜色附在表面,而且它最早出现的一些器型,没有一个完整的、比较形象一点的东西,一般都是一些琉璃珠,琉璃仿玉的一些玉璧、玉牌之类的东西……”诗云:“大凡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看来古代的琉璃制品要保存至今是很不容易的。
乾隆年间好的琉璃艺术制品,色泽温润艳丽,表面光可鉴人很清澈,所谓流光溢彩,通透度好,色彩过渡均匀,器型优美,线条挺刮,轻轻敲击,声音清脆不闷,灯光下熠熠生辉。古代品种差的琉璃表面黯淡,光泽度和鲜艳程度都差,杂质多也不透明。有的有宫廷年款,如“大清乾隆年制”“大明宣德年制”,这些是价值连城的官窑琉璃器啦!
杨忠明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老上海饮食文化和历史文化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