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12-22李继侠

东方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间民族

在中国这片拥有丰富文化底蕴与优秀历史文化积淀的沃土上,代代繁衍的人类,无形中继承着中国古代先民智慧的基因。中国有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与设计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特定民族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任何外来文化都无法替代的文化样式,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尊重和守望是精神活动的必然。我们强调的现代艺术设计要提体现民族特色,并不是简单体现在作品中出现福禄寿喜元素,民族性,地域性不是我们牵强附会的结果,而应是设计师根深蒂固的创意表现。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现代设计教育中我们不必刻意的强调设计中传统元素的现代运用,因为我们与生俱来传统文化因素注定了我们设计作品的“与众不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去,把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体验、形式多样的制作技艺有机地融入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不仅使现代设计教育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根源,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将推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之路向更深更远的方向持续发展。

1民间美术是设计艺术的源头活水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家对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再现,它也承载着许多活态文化原型,积淀着几千年的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蕴含着古代人们丰富的设计意蕴,从形式和意蕴上都对当代设计艺术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从形式上看,许多当代设计都是受到了传统民间美术的直接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设计艺术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

如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成以印章为主体的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古印章流行于古代,其古朴、稚拙的风貌体现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浸透着历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其中有一类图画入印的印章,这就是肖形印。肖形印是我国在先秦即已有之的印章形式。两汉是古肖形印的兴盛时期。那一时期的肖形印,有刻画民族崇尚和神话传说的四灵印、虎印、鹿印、凤印、伏羲印、神人操蛇印等图案;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类肖形印,如鼓舞印、鼓瑟吹竽印、长袖舞印等印记图形;还有牛耕印、杂耍印、驯兽印等从不同侧面反映汉朝人生活、娱乐情景的印章形式。对我国印章有了一定了解后,如果再来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会觉得她更为可爱。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求中庸的主流观点。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所以1996年亞特兰大奥运会设计主任、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参与者之一布雷德·科普兰德先生,从许多会徽设计方案中一见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即指出:她是中国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35个体育图标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她们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使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在意蕴的传承上,在当代设计艺术中表现更为突出。民间美术的诞生并非是单纯为了美,而是与生活或民俗上各种使用目的、精神神韵相结合的。民间美术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方面与农村长期不变的生产方式有关,同时还与民间艺术图形符号的背后蕴藏的深层象征意义有关。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中国传统造型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当然,外形的借鉴和意蕴的传承是相辅相承的,很多设计在汲取民间美术的精髓时,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如我国很多银行的标志设计,有的借鉴了古代五铢钱的外形,有的借鉴了战国空首布币的造型特点,而这种借鉴也同时汲取了五铢钱或空首布具有财富象征的独特意蕴。

由以上典型的设计案例看来,丰富的传统民间美术为当代设计艺术的构思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是当代设计艺术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民俗文化的支撑,设计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就没有活力,最终也会被市场淘汰。所以,在设计艺术教育中要加强对民间美术的正确理解,引导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民间美术是设计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

设计艺术学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无论是就学科建设的时间长度看,还是就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看,在我国都属于十分年轻的学科。所以,为推动其早日成长为一门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快发展,这也是更大地发挥其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的必然要求。

当然,关于学科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就其学科建设的资源来看,民间美术应该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

首先,在设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该开设民间美术教育课程。在前面,我们谈到民间美术是当代设计艺术的源泉,那么,它就有必要成为设计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对于设计学科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endprint

一是对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民间美术因素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首先是民间美术为我们的专业设计教育积淀了厚实的可用蕴藏,如中国戏曲艺术的脸谱与服饰,还有宗教文化中的奇异造型色彩、想象力等,这些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内涵。其次是这些本土文化为我们的专业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鉴经验,如各民族的服饰艺术、民间雕刻、民间玩具等等。但从我们目前的设计教育看,中国的设计艺术学生满脑子是西方现当代设计艺术家的影子,不仅民族意识淡薄,而且对民间美术缺乏认同和兴趣,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心理隔膜,民族文化也存在断层的困境。随着社会发展,民间美术在现代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中的缺失日益显示出弊端。当然,西方的设计作品是应该受到肯定,但我们应该去关注学习他们设计的方法和文化资源,西方的每一项成功设计也是艺术家在吸取本土文化资源和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胆地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中,勇于汲取国外设计的长处与经验,以接纳百家的态度去拿来,实现洋为中用;但同时必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立足之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才不会舍本求末。所以,在设计教育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会使我们的专业教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民族特色健康发展,也会为我们提供更直接、更广泛、更多向的设计观念与设计语言的参照,也只有将民间美术纳入教育体系,才能消弭民族文化缺失的断层,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完整面貌。

二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很多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把培养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有的说是人文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民间美术教育不正是提高学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吗?民间美术教学通常包含民间美术史、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和民间美术设计创作等内容,涉及到美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等人文学科,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中国民间和民族文化。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艺术遗存,寻觅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自己的民族在历史和当代所创造的伟大艺术成就。学习艺术知识和提高技艺的同时,自然地丰富了其文化内涵,这应该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来得实在。

其次,在设计艺术专业中设立民间美术设计方向。民间美术在中国古代通过口传身授发展传承,其地位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和宗教艺术并列而居。我们通常说设计为生活服务,而民间美术也是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所以,实际上,设计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的组成部分。而且设计要取得成功,就要关注民风、民俗,只有适合适用于民风民俗的设计作品,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也才会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尝试培养一部分学生从事民间美术设计,逐步设立民间美术设计专业方向。这不仅是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而且也可以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培育专业人才。

最后,在艺术设计学科科研工作中开展民间美术的研究,建立民间美术研究基地。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民间美术的研究,将成果引入教学,为学科与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近年来,很多高校就对民间美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进而运用于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师生,结合地域特点,先后开展了高句丽壁画研究、满族民间美术、萨满剪纸研究等科研课题,并将成果运用于教学,使学生逐渐体悟到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内涵,逐步树立了具有民族意识的审美观,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从而产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创造、创新构想。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也相继成立了民间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请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研究基地。依托中心和基地学术力量,先后开展了河南宋墓壁画研究、河南泥玩具的调查研究、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等专项课题,并和国家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承担了《民间美术遗产图录(河南卷)》的编撰工作,在设计艺术学科中开设了民间艺术课程,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中,逐步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悟、理解和热爱,最终引导学生继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走民族化设计道路。

3民间美术是实现设计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1世纪的国际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种趋势是否会导致文化差异的丧失,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艺术教育家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教育要注意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价值平衡,应该通过增进文化理解,分享植根于不同文化传统土壤的文化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多元的文化空间。

但是如何实现文化的多元化?这个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国家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视,我们要在充分认识中国文化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寻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教育事业。“重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创新,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遗传基因。”文化发展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走民族化道路,深挖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继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民族文化,使其能够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进而使其成为当代新的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对于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是如此,也要走多元化的设计艺术道路,这也决定了设计艺术发展的方向——走民族化设计道路,也就是在充分吸收民俗文化的滋养的基础上,创新民间美术,使民间美术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发展。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寄托纯朴理想和愿望的精神家园。民间美术创造的精神境界是崇高的,它以一种最质朴、最普及的艺术审美形式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历代人民群众的真善美道德情感和生活情趣。所以,如果能够在设计艺术中,充分的吸取民间美术的精髓,服务于生活,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当前,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俗工艺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认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艺术设计教育所面临的难题。而民间美术无疑是最具民族个性的设计资源,所以通过民间美术教育,重新认识本土文化价值,充分利用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进行设计创作,是实现设计艺术多元化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民间美术是设计艺术的源头活水,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设计艺术多元化的必由之路。所以,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而在高校设计教育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也才能对民间美术有效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作者简介:姓名:李继侠,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 1967年 11月3日,政治面貌:党员,毕业学校:郑州轻工业学院,最高学位:研究生,职称:副教授 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专长:艺术设计,工作单位: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ALA120002)

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批准号:ALA-ZX1405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民间民族
MINORITY REPORT
传承 民族 文化
高人隐藏在民间
书封与现代艺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民族万花筒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