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儿歌翻译中“信、达、韵”的实现与统一
2017-12-22董雪霞
董雪霞
摘要:作为儿童英语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英文儿歌的翻译对于提升儿童对于英语的接受能力,降低英语学习难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英文儿歌的教育价值,除需要进行英文儿歌的优选之外,还需要从翻译层面入手,深度开展翻译工作,推动英文儿歌翻译活动在实践中有效进行。本文以英文儿歌翻译作为研究核心,针对以往儿歌翻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信、达、韻”三要素进行有效实现并统一,构建起完善的英文儿歌翻译体系。
关键词:英文儿歌;儿歌翻译;信、达、韵
前言
作为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和英语在进行互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打磨,在保证翻译准确性的同时,提升翻译文章的可读性,实现“信、达、雅”的统一,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持文学性,满足外文翻译工作的客观要求。与诗歌相类似,儿歌注重整体结构与音韵的和谐,但是由于受众的特殊性,在进行英文儿歌的翻译过程中,如果仍旧单纯坚持“信、达、雅”的结合,势必会降低儿童对于儿歌的掌握度与参与热情,这就需要对传统的“信、达、雅”翻译原则进行调整,注重儿歌翻译的韵律,将“信”、“达”与“韵”三者高效结合起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以此来满足英文儿歌的翻译需求,为后续儿歌的学习与使用创造条件。
1.英文儿歌翻译标准分析
对英文儿歌翻译标准的分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为翻译工作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并帮助翻译人员明确翻译工作的具体要求,从而为后续英文儿歌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英文儿歌翻译工作应该在修辞功能等值的前提下,将儿歌翻译进行完善,构建起“信、达、韵”为主体的翻译模式,例如英语字体的不同以及翻译目的的不同都需要在翻译标准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信”与“达”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实现儿歌的韵律[2]。例如1933年出版的《论翻译》中林语堂先生提出了忠诚、通顺与美的翻译标准;刘重德在严复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达、切的翻译标准,赋予了英文翻译新的内涵。英文儿歌与传统文学形式不同,除了具有节奏明快的结构方式,还在音韵以及感情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英文儿歌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在保证“信”与“达”的基础上,将韵律融合到翻译过程中,确保英文儿歌翻译工作忠实于原文、词句通达、合辙押韵,将儿歌翻译意、形与音进行统一,形成新的英文儿歌翻译标准。
2.英文儿歌翻译“信”的实现
在对英文儿歌翻译的过程中,首先翻译者要多做到忠实于原文。明朝李之藻在《清译西洋历法等书疏》中,强调忠实原文是翻译的第一要义。基于这种认知心理,英文儿歌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要努力确保“信”的实现,努力贴近原文,发挥原文的教育价值。所谓的“信”就是要求翻译者在不增加英文儿歌信息量的前提下,保证各个词汇、句法以及语篇能够完整的呈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与情感。例如在英文儿歌Jerry Hall He is so small.一句中,翻译为“杰里个子小,三块豆腐高”[3]。这种翻译既能够表现出原文中杰里个子矮小的特点,也能够对这种矮小程度进行细致刻画,突出原文欢快、顽皮的感情气氛。
3.英文儿歌翻译“达”与“韵”的实现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英文儿歌要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语言特点与兴趣爱好,因此会形成易读、易记与易唱的特点,但是翻译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易读、易记与易唱的特点并不意味着英文儿歌翻译工作的难度降低,也不意味着翻译时要使用直白的语言以及生僻的文字,而是应该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细腻表达。基于上述认知,在对英文儿歌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贴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特点,这样才能够使得翻译的文章被儿童所接受,如果忽视了这点,将对英文儿歌翻译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儿歌题材的特殊性,使得韵律在翻译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儿歌中的格律与押韵直接显示儿歌的含义,是儿歌的关键性因素。幼儿阶段,人类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来获得语言能力。为了确保儿童的健康发展,要需要对儿童的韵律进行严格的把关。绝大部分儿歌很注重韵律,具体来看,可以将韵律划分为元音韵与辅音韵、头韵与尾韵等多种类型,又以尾韵出现的频率最高[4]。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英文儿歌的翻译过程中,部分翻译者只追求“信”,不重视“韵”,这种趋向势必导致英文儿歌翻译工作无法满足实际的儿童学习需求,这对英文儿歌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的发掘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在这首英文儿歌中,“If you sneeze on Monday, you sneeze danger; Sneeze on a Tuesday, kiss a stranger;....”, 孙建秋、孙建和教授将其翻译为“星期一,打喷嚏,可能有危险;星期二,打喷嚏,吻个生人脸”。[1]该译文两分句的最后一个字“险”与“脸”押尾韵,准确将原文含义表达出来,很好地实现了儿歌翻译的“信”与“韵”。
4.英文儿歌翻译“信、达、韵”的实现和统一
英文儿歌翻译中“信、达、韵”的实现和统一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翻译者吸取过往翻译工作的有益经验,从不同维度出发,将“信”、“达”、“韵”三个翻译维度进有效实现和统一,确保英文儿歌翻译活动的高效性。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认识到在儿歌翻译之中,“信”、“达”、“韵”是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三者之间并不相互排斥。在此基础上也要认识到三者的实现难度有所不同,相比之下,“韵”的实践难度最高,“信”次之,“达”实践难度较低。这就要求在进行英文儿歌翻译的过程中,要从难点出发,将翻译工作划分为定韵谋篇、信息再现与斟词酌句三个环节。具体来看,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儿歌开篇的前两个语句信息进行定韵谋篇,这样既能够满足实际的翻译需求,又能够提升英文儿歌翻译工作的效率,降低翻译工作的难度。在完成定韵谋篇之后,需要对信息进行再现,对英语儿歌中含有的信息进行完整呈现,达到“信”的客观要求。在进行信息再现的同时,翻译人员还需要对儿歌中的韵律进行理解与体会,对儿歌中体现出的韵律进行集中反映,并在斟词酌句的基础上,根据儿歌的情感色彩与语言表述方式,将音韵进行合理化的选择,有效完成“信”、“达”、“韵”三维度在英文儿歌翻译实践中的落实,从而确保英文儿歌学习的趣味性,保持英文儿歌的原有风貌。这对于提升儿歌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为儿童带来特有的审美感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这首A Christmas Beggar英文儿歌中,
Christmas is coming, the geese are getting fat,
Please to put a penny in an old mans hat;
If you havent got a penny a hapenny will do,
If you havent got a hapenny, God bless you.
孙建秋、孙建和教授将此诗译为:
圣诞就要到,鹅仔长肥了,
请把一分钱,丢进老人帽;
一分若没有,半分不嫌少,半分若没有,上帝保佑您节日好。[1]
该译文既保持了原英文儿歌的韵脚与节拍鲜明的特点,适于儿童吟唱,同时用韵律传达出的外国文化内涵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译文也很好地保持了原英文儿歌的口语化特征,且措辞简洁,易于掌握学习。这些都很好的将原英文儿歌的“信”、“达”、“韵”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并统一。
结语
英文儿歌翻译工作开展过程中,“信”、“达”、“韵”三维度标准的统一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过程,需要翻译人员明确现阶段英文儿歌翻译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儿歌翻译中“信”、“达”以及“韵”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分析,从不同层面出发,构建起新的英文儿歌翻译模式,确保“信、达、韵”翻译标准在英文儿歌翻译中的有效实现和统一。
参考文献:
[1]孙建秋,孙建和.中英比较儿歌[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3
[2]王严治.英文儿歌翻译:“信、达、韵”的统一[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38-42.
[3]张敬一.信、达、雅视角下的英文小说节选翻译[J].青年文学家,2017(8):67-68.
[4]李想.从目的论视角探讨英文儿歌翻译策略—以babies为例[J].校园英语旬刊,2016(25):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