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力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17-12-22周朝正

东方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多元智力理论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在对多元智力理论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了该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得出如下启示:树立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充分落实三维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实现教学评价多样化。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小学数学;教学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分析

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给出了智力的定义。他反对人的认知是一元的,反对人的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认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他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 并在合适的时候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 智力还必须代表一种发现或提出问题的潜力,并由此为获得新知识打下基础。[1][2]

在给出了智力定义的基础上,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中深入探讨了智力的结构。认为智力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包括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七种智力。后于1995年增加了自然观察智力,1999年增加了存在智力。这样,每个人由九种同等重要的相对独立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智力组成。[3]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4]在加德纳教授看来,智力高低关键是看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的高低,也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5]

通过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分析和解读,发现该理论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后天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个体智力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社会环境制约。[6]第二,各种智力平等重要,需要全面发展[7]。第三,每个个体的智力都具有独特性。第四,个体身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可以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8]第五,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和产生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第六,培养智力必须重视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潜力。[9]第七,个体智力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智力是为获取新知识打下基础[10]。

可见,多元智力理论具有如下特点:突出多元性,关注文化性,要求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标准,注重开发性。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一)树立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

1.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要促进每位同学九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是评价智力的核心标准。小学生今后遇到的不同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智力,而且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需要个体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11]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强调数理逻辑智力发展,同时也要注重言语语言智力等其他八个方面的智力发展。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要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首先,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和产生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社会需要不同智力占优势的人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成为必要。其次,个体身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可以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非数理逻辑为优势智力领域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促进数理逻辑智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成为可能。

2.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观

学生必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第一,后天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个体智力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位小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每位学生的九种智力组合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二,提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智力)关键是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只是外因。因此,教学中只有讓学生成为学习教学的主体,才能有效学习。第三,个体智力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智力是为获取新知识打下基础。数学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引导学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尊自信,能自我调控数学学习过程,能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对数学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有竞争意识,有数学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创新意识,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基于真实的情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问题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师的作用。首先,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他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 并在合适的时候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认识并不系统,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知道的。因此教师的主导成为必要。其次,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后天环境对智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能对学生智力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产生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最后,每位学生的九种智力的组合是各不相同,并非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智力都是数理逻辑智力,而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可以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因此,教师需要知道每位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通过因材施教引导每位小学生借助其优势智力发展数理逻辑等各种智力的有效发展。

3.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由于后天生活环境等的不同,每位小学生的九种智力都有着不同的组合,每位同学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即每位小学生的智力都有着其独特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小学生的智力基础,找到阻碍每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原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和评价,引导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促进数理逻辑智力等各种智力的发展。例如,小数数学学习中通常要用到三形式的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对于言语-语言智力张优势的学生,要引导他先通过文字分析理解数学知识,进而得出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对于逻辑-数理智力占优势的学生,要引导他先通过符号语言理解数学知识,进而转化为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对于视觉-空间智力占优势的学生,要引导他先通过图形语言理解数学知识,进而得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endprint

(二)设定科学的目标

首先,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可知:学生个体间的智力有差异,各种智力能相互促进、平等重要,社会需要不同职业的人才,即需要在不同社会或文化环境下解决真正难题或困难的人才,需要各类创新型人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设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允许不同的学生在某一智力领域的达到程度有所差异,要求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充分落实三位目标。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培养智力必须重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潜力,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可以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和产生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教学中要同时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借助优势智力领域发展弱势智力的过程,经历在各类真实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思考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数学学习技能,体验成功,培养学习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兴趣爱好。

(三)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

为了落实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也为了落实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首先是改变单纯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要为每一堂课选择一种利于实现以上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巴特勒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等,实现不同课堂间的教学模式多样化。例如,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强调问题情境,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

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单纯的讲授法已不符合多元智力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动手操作法、演示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法中,为每一堂课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优势智力发展劣势智力,促进各种智力协调发展。例如,通过情境教学法,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学习后能在真实的社会或文化背景下解决遇到的难题或困难,创造出有效的产品;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发展学生数理逻辑智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和存在智力,实现不同智力优势学生之间的相互分工、相互帮助;通过角色扮演法,借助身体运动智力和言语语言智力发展小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通过操作、演示法借助身体运用智力发展小学生数理邏辑智力;通过计算机辅助或演示法,借助视觉空间智力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

(四)教学评价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多种评价方法。按照评价参照的基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达标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纵向、横向比较);按照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照评价对象的度量方式,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评价对象的存在状态,可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按评价考察的范围,可分为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按照评价方式分为测验法,课堂观察评价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活动评价法,数学日记评价法,调查与实验评价法。多元智力理论给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价的启示是实现教学评价多样化。

首先,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小学数学教学要让每位学生的各种智力都得到全面发展,设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智力需要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需要不同的评价主体。例如,数学学习中的数理逻辑智力和言语语言智力可以用测验法与观察评价法,评价的主体可以是他人(教师或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自知自省智力就很难用测验法来评价,而且应该以自评为主;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交往交流智力应该是以课堂观察评价法为主。

其次,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观点,个体间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需要设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因此,应该对具有不同优势智力领域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每一种智力因个体基础不一样而有不同的程度要求何评价参考基准。例如,A同学的优势智力是言语语言智力,B同学的优势智力是视觉空间智力,教师应该鼓励A同学通过语义分析与言语表达(数学的文字语言)理解数学知识,进而转化出相应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应该鼓励B同学通过画图来分析数学知识,进而转化出相应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再次,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观点,小学数学教学要同时强调三维目标。小学数学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的每一维度(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对每一维度(方面)目标的评价方法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可以以定量评价为主,而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评价应该以定性评价为主。

最后,多元智力理论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启示之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有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实现教学评价主体多样化。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 FramesofMind:TheTheory of MultipleIntelligences, BasicBooks, Inc. 1983:60-61.

[2]Howard Gardner. Frames of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2nd Edition),New York,BasicBooks,1993:60.

[3]夏惠贤. 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

[4]夏惠贤. 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J]. 全球教育展望,2002,09:20-26.

[5]霍力岩.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00,09:71-76.

[6]霍力岩,沙莉. “多元智力热”的背后与多元智力理论的“软肋”[J]. 比较教育研究,2006,01:50-54.

[7]周朝正,吴先勇. 多元智力视域下的中学数学教科书要素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6,(15):84-87.

[8]周朝正,吴先勇. 多元智力视域下的中学数学教科书要素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6,(15):84-87.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