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志国和杜淳:现实父子和剧中“仇敌”跌宕起伏

2017-12-22日与月

幸福·婚姻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仇敌儿子

日与月

杜淳,一线青年影视演员;杜志国,著名实力派演员。鲜为人知的是,杜淳的血管里流动着杜志国的血液,而且这对父子多次合作拍戏。杜志国饰演的角色大都是坏透顶的男人,而杜淳饰演的角色大都是红色人物。那么,在同一剧组他们有过怎样的配戏内幕?生活中又有怎样的矛盾?

合作拍戏尴尬纷呈

到现在,杜淳跟父亲已合作拍了八部戏。第一部戏是《公民良心》,饰演的是翁婿关系,很别扭。杜志国明明是他的父亲,却成了岳父;杜淳明明是儿子,还是亲生的,却成了女婿。这戏怎么演?加上,父亲平时就长着一张严肃的脸,站到特定的情境里,目光就更锐利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杜淳的表演能不拘束吗?

不过,再怎么难演,角色终归是前辈和晚辈的关系,挺一挺,不适期也就过去了。跟父亲合作,杜淳最困扰的是分演不共戴天的仇人,那才叫难演!比如说,在《大旗英雄传》里,父亲演冷一枫,是寒风堡堡主,特坏的一个人,可这人武功又特棒。杜淳在片中由饰演铁中棠,一个机智坚韧、侠义无双的精神领袖。于是,父子俩的对手戏很多,刀光剑影,一上场,就打得天翻地覆。这让杜淳很不适应,天下哪有儿子跟父亲撕破了脸,大打出手的?一听导演说“开始”他就慌了,怎么也进入不了角色。

杜志国说:“你别想我是你父亲,我是你的仇敌,你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杜淳一上阵,就是下不了手。有一天,父亲烦了,一上来,就对他劈了一掌。顿时,杜淳怔了。父亲喊了起来:“我在激怒你,你怎么还是不动手?”

杜志国饰演反派角色多了,也想变变脸,换换形象,在拍《走西口》时,他找到导演说:“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正面角色,哪怕戏份少,我也演。”导演说:“你长得太像刘一刀了,你不演谁演?”导演没商量,要他饰演刘一刀,一个大土匪。杜志国有点自嘲:“呵呵,我这人好说话,刘一刀就刘一刀,演就演吧。”

杜淳也在《走西口》剧组,男一号,演田青,特淳朴的一个年轻人,和刘一刀是死对头,从故事开始到最后,两人不是打就是杀。这回却难倒了老戏骨。杜志国一端起枪,瞄向田青,看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手就抖动起来。导演马上叫停,说:“你这哪像个刘一刀?刘一刀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杜志国说:“这个我知道,我就是演不了。”导演说:“你演不了也得演!告诉你,我还要给你和杜淳加戏,让你们‘杀得更凶!”

当然,杜淳的顾虑就更多了。要跟刘一刀斗法、斗智,还要斗勇,要把仇与恨挂在脸上,他不自在啊!刚开始拍对手戏,他很紧张,连词也说不上来,导演多次叫“停”。这样一来,杜淳更紧张了。于是,导演对杜志国说:“你是老演员了。”

导演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是,杜志国横下一条心,演!他对儿子说:“现在,我不是你父亲了,是刘一刀。”再到片场,他跟儿子配戏就好多了。但是,一出片场,父子俩又贴在一起了,剧中人物的感觉又抛到九霄云外了。到了拍下一场戏,要寻找感觉又得半天时间。杜志国跟儿子商量,叫他从房间里搬出去,吃饭也不坐在一起,要是碰面了,也要用“仇恨”的目光对视。他说:“儿子,你也别怪我这么残酷无情,我俩应该有种仇敌的惯性,上了片场,才有感觉。”就这样,这对父子在《走西口》中才有了上佳的表现。

演戏遇到的尴尬事还在后面呢。在《大河颂》中,杜淳饰演康熙,有170场戏;杜志国饰演于成龙,有146场戏,戏份都很重。清朝臭规矩多,谁见到皇上都要下跪,还三呼“万岁”。要是换了别人演臣子,也没什么,杜淳会坦然享受这样的“待遇”。于成龙每天都要跪拜皇上,有几次犯了错,跪的时间更长。有一次,他上朝坐视满朝的文武百官,不小心,遇上父亲也跪在那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哪有父亲给儿子下跪的?尤其是跟父亲配戏,杜淳的目光怎么也“皇上”不起来。

杜志国说:“你是皇上,我就得给你下跪。这是天经地义的,没什么。你别让杂念毁了你,更不能砸了这部戏。”为了沿袭各自在剧中的位置,演起来不跳戏,杜志国在戏外也没少服侍“皇上”,比如说端茶送水什么的。等《大河颂》杀青时,杜志国对“皇上”说:“现在我是父亲了,你就得给我下跪,叫‘正本清源。”

父子之间曾经有过纠葛

杜淳小时候是个叛逆的孩子。11岁那年,他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舞蹈,就开始留长发、戴耳环、穿奇形怪状的衣服。那时候,父亲总是拍戏演戏,没时间管他。有一次,他不知道父亲到北京来“暗访”他,就跟小哥们一边比赛似地吹口哨,一边走出校门。父亲正站在校门口,逮了个正着。父亲把他拉到一边,威严地说:“走,跟我走,现在就去把长发剪短,把耳环摘下来,把衣服换掉!”

杜淳倔,说:“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穿戴,您发什么火?要是不这样,人还不合群呢。”这下把父亲更加惹火了。不过,父亲还算给他面子,没有当众大声训斥我,小声跟他说了几句后,离开了学校。杜淳望着父亲的背影,说:“这是新生事物,您不懂!”

其实,离开学校的那一瞬间,杜志国的泪水已流淌下来。儿子这样的表现,与他的离婚有关。杜志国的前妻是一位优秀的舞蹈演员,他俩曾有过一段美好的生活,可惜,后来产生了矛盾,加上他经常天南地北地跑来跑去,没跟她坐下来好好沟通。再后来,他俩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婚姻也就没法挽救了。但是,离婚的时候,他俩约定:不向孩子透露他倆离婚的事。等孩子长大了,心理承受力跟上来了,再跟孩子解释。

直到有一天,杜淳跟一个同学发生了争执,占了上风,突然,这个同学说:“你得意什么,你父母都离婚了。”杜淳不相信父母会离婚,跑回家问父亲。父亲觉得到了该向孩子解释的时候了,便告诉他:“我与你妈是离婚了。”当时,杜淳很惊讶:“你们为什么要离婚?您为什么要离开我妈?”杜志国什么也没说,却很伤心。过了好一会,他把儿子的头搂进他的怀里,哽咽地说:“这是我跟你妈的事,等你长大了,你就理解了。”杜淳从父亲怀里挣脱出来,狠狠地看了他一眼,跑了。

杜淳正值需要引导的年龄,但父母的离婚对他心灵的伤害是很大的。有一天,杜淳的班主任老师找到杜志国,说:“杜淳好几天没上学,是怎么回事?”杜志国还以为儿子在上学呢,哪知他在逃学!这天晚上,他决定跟儿子好好谈谈,跟他一起分析一下他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刚一坐下来,杜淳就显得很烦躁。杜志国尽量平心静气跟他说话,可他突然呛了我一句:“我就知道您想给我上课。”一下就把他噎住了。接着,他还“理直气壮”地告诉父亲,他就是不想学了。杜志国一肚子全是火,却没发出来。他耐心地说:“你能告诉我,你不想学的真正原因吗?”没想到,杜淳大声说:“学了又有什么用?反正你跟妈都不管我了。”

突然,杜志国的心空荡荡的,儿子出现的问题根源在大人啊!于是,他找到前妻,把孩子的情况向她通报了。他说:“我们不能因为离了婚,毁了孩子。”前妻也一直牵挂着儿子,一听这事着急起来,于是,他俩边考虑边商量,决定联合起来,同时给孩子父爱和母爱。后来,他俩一起带孩子去旅游,一起到学校去看望孩子。有一天,是杜淳的生日,他俩一起给儿子买了一套新衣服。

从那以后,杜淳的心安宁了许多,不再像以前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了。之后,他把耳环摘下来了,把长发也剪了,把衣服也换了,成绩也跟上去了。

两个男人深沉的亲情互动

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习舞蹈的时候,杜淳又产生了一种冲动:改学表演。有一天,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父亲,杜志国沉思了半天才说:“别怪我说真话,孩子,你不大合适表演。”杜淳不知道父亲为什么给他泼冷水。后来,有几位杜淳十分敬慕的演员也这样说他,还苦口婆心地劝他别往这条道上挤。

但是,杜淳不信这个邪,偏偏要吃表演这碗饭。于是,1998年,他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在焦急的等待中,杜淳被别人言中,名落孙山了。杜淳不死心,还剃了一个光头,表明自己决意学习表演的态度。杜志国怕他沮丧,劝慰儿子说:“做演员看起来风光,其实呢,苦!你可以改变方向,说不定更适合你。”杜淳坚决不同意,第二年,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这次,他成功了。

即将毕业的时候,《汉武大帝》的导演正在物色青年刘彻的扮演者。当时,竞争这一角色的有16人之多,想脱颖而出就一个字:难!谁知杜淳却被选上了。汉武帝是个什么角?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而青年时期的刘彻既是一国之君,又十分张扬,要表现汉武帝的性格是有很大难度的。再说,这是杜淳第一次饰演的角色,业内如何评价,对他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父子俩都不得不担心啊!

后来,《汉武大帝》在多家电视台播出,杜志国想看看儿子在剧中的表现。当时,他正在横店拍戏,就买了一套碟,没敢声张,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看。一看,儿子的表现就把他吸引住了。他感叹地说:“这小子,起点不错啊。”

杜淳进入娱乐圈,要说没沾父亲的光,谁会相信?不过,正因为父亲在娱乐圈有名气,他背负的议论也就多了起来。杜淳很苦恼:要是他演得不怎么样,别人马上会指责他,说他就这点出息,就这点能耐,有个好父亲指点还这等演技;要是演得像那么回事,人家也会不屑一顾,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是遗传。杜志国鼓励儿子:“别管人家怎么议论,你要做的是把演技提高。”

《大旗英雄传》在横店拍摄的时候,杜志国和杜淳同在一个剧组。一天,儿子当天的戏没拍完,还在片场忙碌,杜志国就约唐国强等一帮朋友在一起吃饭。吃着吃着,儿子满头大汗地赶了过来。大家还在笑话他嘴馋,拍戏也怕漏了这顿饭。杜淳笑了笑,给杜志国斟了酒,却忽略了别人。大家都有点纳闷,这小子真有点“厚此薄彼”呢。杜志国对他的行为也不满意,说:“在场的个个都是你的老师,你是小字辈,也该给他们斟酒,好好敬敬他们。”不料,儿子说:“今天是父亲节,我一定得先敬您。”这时,大家才会意过来,羡慕杜志国养了个孝顺儿子。

有一次,杜志国在拍警匪片《夜奔》。其中有一场戏,就是他要向一个山坡冲下去。也许是过于投入,他一直往下冲,连导演叫“停”,他的双腿也没“刹”住,还继续往下冲。结果,摔倒了,连滚带爬了好远才停下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已躺在了病床上。当时,杜淳也在拍戏,怕他分心,杜志国叫剧组对儿子“封锁”这个消息。哪知,消息还是走漏了,杜淳赶了過来,坐在父亲的病床前,一脸泪水……杜志国就笑他:“一个大男人,哭什么哭。”杜淳越发哭得厉害了。

有一年冬季,杜淳在北方农村拍戏,很长时间都是天寒地冻。那一阵,父亲却在南方拍片。可父亲天天惦记儿子,天天看天气预报,天天隔着千山万水给杜淳发信息:“儿子,天冷,一定要注意保暖。我想你。”杜志国看上去有点“粗”,却是一个特细腻的男人。他天天重复着这句话,让杜淳天天都觉得很新鲜。

2006年5月的一天,杜淳正在上海拍戏,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听是一个大导演的,约他到一个新剧组去试镜。杜淳很敬重这个导演,也很想跟他合作。于是,杜淳连忙请假,跑过去试镜。一试,他自我感觉良好,导演也表示满意,并叫他等候通知,做好主演的准备。可是,左等右等,等到后来不是他,而是别人。直觉告诉他,这早就内定好了。当时,杜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于是,他向外界公布了这个剧组选角的“内幕”。之后,媒体推波助澜,派生出许多新闻。这位导演以为他是恶意的,或是在炒作自己,也开始了针锋相对的回应。就这样,杜淳跟这个剧组闹得很僵,不知所措了。

后来,杜志国知道了这事,认为导演没错,是儿子不知天高地厚,拍了几部戏,就开始翘尾巴了。他对儿子说:“你以为你是谁?人家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你凭什么冒犯别人,还对别人说三道四的?我看,你先学会做人,再去演戏。”杜淳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悔自己不该惹是生非。第二天,杜志国还给这位导演打电话,诚恳地道了歉:“儿之错,父之过。”这场风波平息之后,杜淳也学会了低调,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之后,他主演了几部红色剧,如《敌营十八年》《五十一号兵站》《战神》《锄奸》。

现在,杜志国父子俩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部戏是写父子亲情的,由他们父子俩一起主演。杜志国说:“当然,是我演父亲,杜淳演儿子。”

猜你喜欢

仇敌儿子
仇敌与恩人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杜志国和杜淳:现实父子和剧中“仇敌”跌宕起伏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从“仇敌”到同盟互联网同业寡头的并购潮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