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口湖与草木虫鱼对话
2017-12-22叶晓婷
◎本刊记者 叶晓婷
来山口湖与草木虫鱼对话
◎本刊记者 叶晓婷
山口湖的湿地如仙境一般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东南方向的山口湖,处于小兴安岭西坡余脉向松嫩平原延伸的山涧沟谷盆地地带,地貌复杂,生态优美,有大片湖泊、沼泽,还有草甸、农田及大片林地,湖光山色相映。许多人只知它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殊不知它并不甘于只做一个旅游景区,而是心怀“科普传道”的愿望。其管理者借着园区“博物大观园”的先天优势,寓教于景,让来者游以长智,提升环保意识与科学素养,并“反哺”景区的保护。
具有环保科普教育先天优势
空气清新、碧水如玉、林鸟争鸣、芳草盈阶、山间轻雾缭绕,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飘入土中……置身于此,可以与草木私语,与鱼虫对话,这是《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此前探访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山口湖的第一感受。
山口湖是1999年竣工的人工湖,水面面积约84平方公里,总库容9.95亿立方米,是黑龙江省省管第一大水库,是哈尔滨、绥化市以北地区唯一的淡水集中地区,主要作为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克山县、克东县、讷河市等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同时肩负着跨流域供水、补充五大连池矿泉水等多种使命。
山口湖纬度较高,比较寒冷,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因此自我调节和抗人为破坏能力比较弱,基于此,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山口水库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9489.9公顷。湖区大坝边上一座红色大型墙面浮雕,展现了22年前当地人在建设水库时不怕艰难困苦的场景以及湖区丰富的物种资源。
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百科全书》,自然保护区必须具备协调保护、科研、文化和教育4个方面的基本职能。黑龙江省山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程建国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山口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甸、湿地、水域等生态类型,孕育和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它集国家4A级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重身份于一体,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康养旅游、环保科普教育和学科研究交流基地。
山口湖是东北亚与西伯利亚水禽候鸟迁徙、繁殖的重要栖息地
山口湖孕育和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座天然的环保教育科普基地。
山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区域内有维管束植物600种,占东北山地3000余种维管束植物的1/5,包含黄檗、水曲柳、红松、黄芪、紫椴、胡桃楸、野大豆、刺五加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这里还栖息着258种有脊椎动物,包括兽类3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兽类8种,分别是紫貂、黑熊、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驼鹿),两栖类7种,爬行类5种,鱼类47种,鸟类164种。它是东北亚与西伯利亚水禽候鸟迁徙、繁殖的重要栖息地。
创造硬件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在山口人看来,人类的关注和介入对山口湖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无坏处,重要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在科学利用保护区生态、景观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寻双赢模式,引领更多人见证山口湖美丽生态的同时,关注湿地、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这才能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可持续利用效应。”
近年来,“寓教于游”的科普研学旅行渐成潮流,这种方式使人通过游览认识自然和社会,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认知,游中有学,行中有思。如何将山口自然保护区之美及自然知识、环境保护意识根植到来者心中,共同探寻山口湖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山口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程建国表示,近年来,山口湖一直将科普工作视为保护区内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山口湖雪景
山口保护区管理局档案室主任马红宇向《环境与生活》介绍,不少自然保护区远离城市,交通不便,门票价格也相对较高,山口湖则开通了免费旅游直通车便民服务业务,每年6月至10月旅游旺季期间运行,期间每日一班,早8点于五大连池市市区发车,当日下午4点半从景区返回。游客可购买20元景区门票,凭票免费乘车。保护区配备了生态木栈道、栈桥、休闲长廊、游船等设施,通过提供便利且性价比高的服务,让游客有条件近距离接触保护区,认识大自然。
小小标识牌蕴藏良苦用心
呈现生物群落、地质地貌、珍稀物种等内容,使游客在领略山口湖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这里的动植物生长规律、湿地功能。这种方式简单有效,也使得有限资金的科普效益最大化。”程建国介绍。
据马红宇介绍,保护区对科普工作的用心还可以从一个细节窥见——参考国际通行的“3-30-3”原则对标识牌进行设计。“3-30-3”原则是游客对标识牌的关注度:很多游客对标识牌的关注度只有3秒钟,只会大概浏览一下标题和主图。而有一部分游客则会用30秒阅读标识牌主要的文字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只有很少一部分游客对主题非常感兴趣,愿意了解更多,会花费3分钟时间仔细阅读标识牌所有的信息。“因此,在标识牌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3种游客的需求,通过文字大小和照片排版来完成阅读需求的3个层次。”
在山口湖,记者不时看到湖边、林下有石碑、标识牌等,旁边配以小松鼠等动物造型的泥塑,意趣盎然。“标识牌系统是科学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我们在适当的休闲区域和关键的景观节点,以图文标注景观的特色方式,制作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板,以中文、英文、俄文共同
地质博物馆将让游客“涨姿势”
山口湖有一个特色的科普教育场所——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程建国告诉《环境与生活》,它于2014年被国土资源部列入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中,拥有独特的构造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景观,游人乘船时,置身于山口湖原始的地貌地质景观中,可观看湖两岸耸立的奇峰怪石,如八戒石、石猿山、神龟岛等象形山石。
山口湖制作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板,以中文、英文、俄文共同呈现生物群落、珍稀物种等内容。 叶晓婷/摄
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的“石猿”景观
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兴安岭弧盆系、松嫩地块和小兴安岭弧盆系的交界地带,原本深埋地下的张广才岭期花岗岩和印支期花岗岩经历了亿万年的构造抬升、断裂及风化剥蚀作用而出露地表,形成了今日园区造型奇特的石峰、石林、石芽等各种花岗岩地貌景观。
“它是地质演变的活化石,与水体景观、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集自然性、稀有性和完整性于一体。游览地质公园,应该既饱眼福,又‘涨姿势’(长知识),同时提升爱护环境的意识,”在程建国看来,地质公园要做好,不能忽视寓教于游的特殊功能,“还是要抓科普。地质公园建立的根本目的是把有欣赏价值的地质现象保留下来、开发出来给大家看,向全民普及地质学知识。”
程局长表示,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在保护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地质遗迹破坏情况得到控制、所有地质遗迹和原始自然生态风光得到全面保护的前提下,建成一个集科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地质公园,使地质学知识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
“金字招牌”需要用行动去维护。为了让地质公园实现科普价值,山口湖新建了占地1040平方米上下两层地质博物馆,预计于2018年开馆。程建国透露,博物馆通过油画、照片、标本、实物、文献材料等,展示了山口湖景区的发展历程、地质地貌的变迁更迭以及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变化。馆内将全景油画与声光电及现代的5D灯饰音响效果相结合,营造了立体山口湖景区全貌实景图,对公园的主要地质保护对象——张广才岭期花岗岩和印支期花岗岩形成的断层三角面、花岗岩节理、石芽、石峰、花岗岩球状风化垒叠造型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将开发更多游客参与性项目
程建国强调,山口国家地质公园还有很多研究有待加强。如典型而极具开发价值的花岗岩科普旅游资源需进一步普查,花岗岩地貌形成机制及定量评价等需进一步深入,未来或将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合作,对地质公园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探清公园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的科学内涵,充分挖掘地质公园的资源潜力和科学价值,逐步提升其科学品位和公园身价,以便更好地为科普教育事业服务。
马红宇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今后山口湖还将开展与渔民共同捕鱼、写生、观鸟、生态摄影、学校免费参观、山口湖特色生态资源科普知识讲解日等活动,并增强游客参与性项目的开发,如辟建冰雪雾凇基地,寓学于乐,让人们可以体味到山口湖的丰富内涵。
山口湖老道营岛
墙面浮雕展现了山口湖的建设场景 叶晓婷/摄
山口湖制作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板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