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水转变为饮用水有多难?西毛里湖:刮骨疗毒后的重生
2017-12-22吴燕芳
◎本刊记者 吴燕芳
渔业水转变为饮用水有多难?西毛里湖:刮骨疗毒后的重生
◎本刊记者 吴燕芳
湖南省津市市的天然湖泊西毛里湖,是沿湖十几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同时也是该市与邻近各县300多万人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地。上世纪90年代以前,西毛里湖水为Ⅰ类水,沿湖居民可直接汲水淘米做饭。后来因养殖和加工业的大力发展及生活污水直排,水质被污染。所幸,2013年,西毛里湖被列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名单,从此开启了“刮骨疗毒”“生态还债”的治理序幕。8月23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实地探访了西毛里湖的生态恢复状况。
鹤舞西毛里湖 邓建波/摄
古洞庭湖原始岸线保存完好
从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机场驱车80公里,车程1.5小时,即到该省西北部的津市市。津市市居澧水中下游,挨着洞庭湖,是湘鄂边际的工业重镇,历史上曾是湘鄂省际经济交流的要道和澧水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还是国家确定的革命老区和比照西部开发的县市。“津”本义为渡口,津市则意为“傍津设市”。津市市1949年建市,与澧县几分几合,1988年确定为省辖市,现由常德市代管。
8月23日上午,《环境与生活》记者一行随津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从津市乘车向东南方向行驶28公里,约半小时就到了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只见莲叶田田,野菱片片,老黄牛在远处低头悠闲吃草,时有牛背鹭飞过,落于牛背上栖息,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
西毛里湖包括毛里湖和西湖,当地人习惯统称为毛里湖,由8条大的溪河和100多条小溪沟汇聚而成,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状如一枝硕大的珊瑚,镶嵌在洞庭湖的西缘。当地人形容西毛里湖有“99条汊,99道湾,99个滩”。位于澧水和沅水结合处的西毛里湖,是这两大水系进入洞庭湖的水流系统和湿地系统,总面积53.67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87.63平方公里。毛里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导游曾琴告诉记者,西毛里湖是第四纪古老洞庭湖的一部分,迄今完好地保存着古洞庭湖的原始岸线,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临湖5万居民曾“喝水难”
西毛里湖常年蓄水量1.51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Ⅰ类水质,长期供养着沿湖7个乡镇十几万人,居民可直接汲湖水淘米做饭。它还是津市市区和邻近安乡、鼎城、临澧、澧县等地300多万人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西毛里湖水质日渐退化,短短10年间从清澈的直饮水变成了一湖浊水;湿地面积极速缩小,功能严重退化,野生动植物种类不断减少,部分珍稀品种灭绝,湖泊生态危机显现。
宋家坪溪下游河道原貌图
导致水质迅速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津市市环保局副局长葛雷告诉《环境与生活》,最主要的原因当推湖区高强度经营水产养殖。葛局长直指祸首乃“投肥”。上世纪90年代,西毛里湖及周边围栏围养、网箱精养、珠蚌吊养盛行。为了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当地企业将西毛里湖水产养殖统一打包上市,成立了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西毛里湖承包给该公司管理。该公司向湖体大量投肥养鱼,使湖水逐渐富营养化。周边水产养殖大户还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加剧了水体污染,最严重时湖里有17689口网箱,围栏达1.3万米。
西毛里湖的另一大污染源是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据统计,2012年,滨湖地区共出栏生猪31.97万头,出笼家禽350万只。畜禽养殖污染物基本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湖中。谈起当年的畜禽养殖污染物,葛雷眉头紧皱,直言“真的臭不可闻”。
几年前,藠果加工厂的工业废水直排宋家坪溪,如今这里经过清淤疏浚,下游河道焕然一新。
加工企业的季节性排污也让西毛里湖难以喘息。津市的白衣、保河堤两镇盛产藠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被称为中国“藠果之乡”。两镇沿西毛里湖建了14家藠果加工厂,加工废物和废水直接排入湖体,导致湖泊出现季节性重度污染。
此外,农业种植施用大量农药、化肥,经众多溪流也汇入西毛里湖,“湖水粘稠发绿”。沿湖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直排入湖,雪上加霜。
西毛里湖的古洞庭湖原始岸线保存完好 邱佳/摄
湖水污染最直接的影响是,临湖而居的5个乡镇数十村近5万居民出现“喝水难”问题。他们不得不另辟水源或打井,然而打出的井水也腥臭难闻。2004年,津市市政府组织调研,结论是只有禁止向西毛里湖“投肥”,民众才能喝上干净的水。
渔业水变为饮用水非一日之功
葛雷告诉《环境与生活》,西毛里湖承包给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合同一签就是几十年,经营使用权不在湖区民众手里,甚至不在市政府手里,西毛里湖要由渔业水源变为饮用水源,困难重重。
一方面是企业要维持投肥养鱼获取最大效益,另一方面是民众渴望再能直饮毛里湖水。政府既要正视历史遗留问题,也需满足民生诉求。葛雷和毛里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赵斌,向《环境与生活》讲述了几件对西毛里湖水污染治理起决定性作用的大事。
2006年,津市市初步确定建立澧水河口毛里湖自然保护区,进而将毛里湖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两年后,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启动;2011年3月获得国家试点建设资格。毛里湖湿地公园建设上升为全市生态建设“首位战略”“一号工程”。
2013年3月,西毛里湖被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列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名单,并获得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包括5大类144项工程,实施时间5年(2013~2017年),规划总投资13.8亿元,目标是到2017年,湖泊总体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Ⅱ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小于50,湖泊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津市市环保局副局长葛雷带《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乘船探访西毛里湖 邱佳/摄
2013年6月23日,湖南省政府批复,西毛里湖由渔业水源转变为饮用水源,西毛里湖水功能之争尘埃落定,“生态还债”序幕由此展开。
群众自发制止在湖中投肥
记者随津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乘船绕湖一周,当时是阴天,能见度不高,巡逻船在湖面上飞驰,但见烟波浩渺,白鹭翩飞。原来湖区内密如蛛网的上万余口网箱、上万米围栏已了无踪迹,湖泊恢复了原始宁静的处子状态。葛雷告诉《环境与生活》,津市围绕西毛里湖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刮骨疗毒,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
如针对渔业养殖的水源保护工程。西毛里湖水域功能变更为饮用水源后,严禁养殖企业和承包户向湖体投肥投料,政府毫不手软地拆除了网箱和围栏。政府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偿,但仍遭到养殖公司的阻挠。“困难重重,但还是拆得一口不剩。”葛雷说。西毛里湖周边群众还多次自发组织,上湖拦截投肥船,制止偷偷投肥的行为。津市市政府设立举报监督奖,对发现并举报投肥的,一经查实,奖励举报人2万元。
再有,溪沟清淤和生态拦截工程。津市对8条入湖的溪沟河流进行清淤疏浚,在宋家坪溪、白衣庵溪等主要大溪河上修建生态拦截坝,层层拦截农田径流废水,确保清水入湖。
还有集镇污水处理工程。政府投资5800万元,在环湖7个集镇建设了12座污水处理站,总覆盖人口5万多人,日处理污水总量5000吨。对流域内分散居住的农户生活污水,推广三格、四格净化池处理模式(由污水收集池、厌氧发酵池、沉淀池和植物土壤渗透系统组成),基本实现了流域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津市还实施了生态护坡工程,共对20多处总长度10多公里的湖岸进行了生态护坡。
毛里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赵斌介绍,近5年来,津市实施了水源涵养工程,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面积5000多亩,环湖地区共植树300多万株共1.8万亩。
记者发现,湖区道路两旁种的多是碗口粗的香樟树。赵斌告诉《环境与生活》,香樟树是湖南本土树种,津市2013年制定了植树300万株的目标,后期因资金不足,出台了鼓励民众参与植树造林的措施。民众可自愿承包种植一定数量的香樟树,树成材后归种植户所有,但砍伐有特殊规定:不能一次性砍完,必须间隔着砍,比如砍一棵留一棵,砍后须补种,所种的新树口径须大于8公分,更有利于树木可持续生长。
西毛里湖曾有17689口养鱼网箱,围栏达1.3万米。
“保Ⅲ类争Ⅱ类”是愿景
葛雷告诉《环境与生活》,除了以上五大工程,当地还坚决关停了环湖的10家藠果厂,拆除了湖边200米范围内的所有畜禽养殖企业。“这些企业都曾是本地乡镇的龙头企业,重要的财政来源,关停这些企业,政府没得钱赚,还得贴钱补偿,还必须为当地农民寻找其他出路,比如我们到外地联系加工企业,将藠果外销。销路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影响。”
经过近5年的治理,西毛里湖及其主要入湖溪河水质明显改善,氮磷指标下降,水质指标以Ⅲ类为主,部分水域达Ⅱ类。西毛里湖作为湿地的功能日益凸显。公园管理处曾做过实地调查,数据显示,沿湖滨缓冲带面积迅速增加,流域湿地面积增加15%,达到4408.9公顷,占毛里湖土地总面积的70.5%。其中,湖泊天然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87.5%,河流湿地占1%;人工湿地面积占湿地11.5%。
水质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津市市环保局局长卜茂平告诉《环境与生活》,西毛里湖水“保Ⅲ类争Ⅱ类”是愿景,争取再过七八年达到Ⅱ类水。
津市市环保局副局长葛雷(右)和毛里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赵斌,在白衣庵溪为《环境与生活》介绍生态拦截工程情况。 吴燕芳/摄
西毛里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