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7-12-21马强
马强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管理已经越来越普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说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国家合格建设者的必备素质。与人工管理相比,它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的优点。本系统运用数据库和c#来运行和存储数据,更好的服务与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1]。
关键词:成绩管理;SQL Sever;c#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10-0156-01
1 设计内容
(1)区分个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学号、姓名、专业和各科成绩;(2)能够实现增、删、改、查功能;(3)能够按照分数排名。
2 系统的研究意义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关系到学生可以自主查询成绩、随时查询成绩。是各个高校必不可少的管理系统。此系统不仅方便管理,更方便学生的成绩查询。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快速、方便管理学生的各科成绩。
3 需求分析
(1)开发背景:当今社会,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对于学生的成绩管理也越来越繁杂、困难。所以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2]。(2)用户特点:本系统主要针对管理员的工作进行研究,管理员可以通过增删改查管理学生的成绩。
3.1 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随着学校办公信息的发展和各个高校的扩大以及扩招。学生考试结束后成绩查询至关重要,通过数据库以及B/S架构的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将困难繁琐的管理变成简单的管理。所以此系统应该被广泛使用[3]。(2)经济可行性分析。此系统只需在电脑上安装软件即可做出,只需相关人员投入一定时间做出相应的功能。因此在经济方便可行。(3)操作可行性分析。程序操作简单易用,管理员只需登录即可进入进行管理。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主要包含管理员和学生。
(1)管理员的介绍。描述:管理员主要对系统内容进行增、删、改、查。如图1所示。(2)學生:描述: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段对自己本学期或者全部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查询。如图2所示。
4 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和数据库层。 表示层主要的任务是与用户接触,并可以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一次初步的处理,使其格式适应业务逻辑层处理,业务逻辑层主要的任务是对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生成Sql操作语句。持久层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业务逻辑层的数据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包括对数据库各个表的查询,修改,删除,添加操作。
5 系统实现
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子模块:登陆模块,课程模块,成绩查询模块。每个模块分别集成了三个不同的模块算法类,为其完成功能,分别是登陆验证。
登陆验证的主要实现的是通过用户输入信息,通过不同类别查询对应数据库,取得信息验证其用户是否存在,并区分用户类别(管理员或学生)。
课程成绩管理主要是供学生使用的,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本学期成绩进行查看。
操作界面设计与模块分析:
(1)登录界面。当不同用户类别登陆本系统时,首先需要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姓名,密码)以及用户类型,首页会将信息送与后台登陆验证类进行验证。如图3所示。(2)成绩信息管理功能模块页面。成绩信息:学生用户查看所有成绩信息,系统为学生提供各个科目成绩,学生可以逐个查询成绩或全部显示成绩。(3)管理员界面。管理员功能模块由两部分组成:用户管理、成绩管理。用户管理:对学生、管理员老师用户进行管理。实现添加、修改。成绩管理:管理员对成绩进行管理,发布成绩,以及添加和删除。对成绩可以查询。(4)学生管理页面。管理员根据情况对新生进行登记注册添加新学生用户。(5)课程管理页面。管理员可根据课程要求进行所修课程成绩的添加。
6 结语
伴随这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对高校的成绩管理有了深远的影响[4]。此系统主要使用的是SQL sever实现的,由于学习经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因此该系统存在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功能少,代码少,代码不够优化等问题。通过本次对该系统的学习对自身的学习以及工作都有很大的了解,明白了自身不足的地方,方便以后学习和工作。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积极探索,积极实践。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做到学以致用,在程序的设计中遇到过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求知都得以解决。动手实践不光培养了知识,也是自己的动手能力记忆创造性思维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章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2]董创.文华学院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3]钱勇.面向对象技术在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9,(05).
[4]姚旺.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