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补齐全面小康社会短板
2017-12-21郭林涛
郭林涛
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与其他六大战略一并综合部署,写进党的章程,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蓝图,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非同一般。
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乡风民风得到很大转变,基层管理科学民主。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譬如相较于迅猛发展的城市,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尤其是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加剧,人口向大中城市迁徙,个别乡村甚至出现“空心化”,出现凋敝、衰败的现象等等。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把这个短板补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是党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农村实际、瞄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它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涵盖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需要,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乡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那么应如何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没有模板,但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长期性,涉及面广,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乡村振兴,应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目前,全国还有约4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如何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下更大气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精准” 的帮扶政策,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对已脱贫的贫困户继续追踪观察,遏制返贫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尽快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二是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争朝夕,又要讲求科学,注重实效,实行规划先行,规划是先导,是指引。在摸清资源状况的情况下,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并实行“一村一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查找短板,分清缓急,找准方向,缺什么补什么,先易后难,一定要吸取以往教训,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一体化规划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一定要改变过去城市发展优先于农村发展的传统思维,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促进城乡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倾斜力度,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方面给予更多保障,切实推进城乡统筹规划。推进城乡融合规划,最基本的是做好村庄规划和“乡愁规划”。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和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和精神情韵。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统筹以“乡愁”文化记忆资源为核心的美丽乡村资源,推行“乡村记忆工程”,规划构建不同人群在美丽乡村体验“乡乐”,发展“乡旅” ,开展“乡创”。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应保留原始的文化,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避免大刀阔斧的改造让乡村失去朴素的本质。保护好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传统文化,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
三是乡村要开拓新功能、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观光休闲与养老产业,搞田园共同体。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耕地之外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就是说让更多农民既能离开土地去务工经商,也能就近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就像这几年,农村发展的网购电商、乡村旅游、乡村养老养生等都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此外,近年来兴起的民宿经济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子。把农村一些空置的房子,通过新的经营主体集中起来,为乡村旅游提供便利的住宿,这种经济模式形成以后,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真正做到了经营主体和农民双赢。
四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一个重要任务或者说一个要求是生态宜居,建设美丽村庄,广大的乡村地区是美丽中国战略的建设重点。将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加大对乡村旅游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的投入,重点加强道路、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通讯网络、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当前,尤其要以村庄亮化美化、农民素质提升为重点,先进行农村“厕所革命”,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让“厕所革命”成为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
五是发展“乡贤文化”和“能人经济”。吸引能工巧匠下乡和打工青年返乡。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也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一定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农村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要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向乡村倾斜、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让回乡创业群体看到希望,能留得住。要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扶持一批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一批关注农村发展、推进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会做群众工作的社会组织人才,增加这些“三农”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工作回报率。
总之,“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最突出体现在农村” ,在全面小康的建设中,农村还是一块短板。乡村振兴战略将带领中国农村迈入新时代!乡村的衰弱绝对不是必然规律,从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农业虽然占GDP的比重很低,但乡村仍然是一派兴旺景象,相信我们国家也是如此。我們国家的根在农村,中国的现代化关键看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乡村有广阔的天地,未来一定会大有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件非常有情怀的事情,同时又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我们全省上下一定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农村建设好,让农村令人向往,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使美丽乡村成为河南的一张金名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