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语录
2017-12-21
“我们的文化自信,守望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是在这历史中形成、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的传统和价值。中华文化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是陈列在博物馆的珍宝,更是这个时代活跃的精神脉动。”
——近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京召开中国文联主席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会上这样表示。
“中国”这两个文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另外,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织锦上,也明确地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么一句吉祥语。从最早的中国走来,我们正在走向更强大的未来。
——在SELF格致论道讲坛上,作为新兴考古学的拓荒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讲述了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考古证据。
“由物质生活需求到美好生活需求的转变,其中蕴含着文艺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文艺工作者要出好剧,就要清醒地認识新时代,把握新矛盾,只有立足于此,文艺才能够奔向新目标。
——上海国际艺术节“好剧论坛”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主旨发言中这样表示。
我们要把历史建筑当人一样看,它是一个整体,尽量恢复它的原真性,给它一个合适的功能,让它可以走得更远。
——近日,上海现代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唐玉恩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中谈“历史建筑如何有尊严地走向未来”。
“要建设包容性城市,最关键的一点是‘共享,要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平等的社会权利和均质的公共服务。这就意味着每一位市民,无论‘新旧,都是城市的主人,共享、共治的理念应贯彻始终。”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近日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过去30多年,我们经济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快;新常态下的新30年,要改成‘好。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汗水驱动,靠不断地增加投入来实现,那么新常态下,我们将实现智慧驱动、创新驱动、人才驱动。”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张燕生近日在东南卫视 《中国正在说》节目中这样谈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对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