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为儿童创造多彩的课堂
2017-12-21李文倩
李文倩
一、融入文本,奠定思想基调
1.细读课文,品味文字
《月亮湾》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有序、详略得当、用词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秀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田园风光。
文章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我捧书反复朗读直到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对书中的景物有所理解后才罢手。接着我闭眼冥想,让书中所描绘的景象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复现,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那么,我应如何把这诗情画意传达给学生呢?我再次打开课本读了起来。
2.分析学情,明确方向
全脑教学是一个通过多样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运动感觉等全方位的学习方式的过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到课文中。通过反复朗读,触动听觉,加深记忆;通过欣赏图片,打开视觉,奠定情感基础;通过书写和活动,调动运动感官,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对词语的理解。
要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教师就得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多感观,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这样才能使书本上的语言化为生动的形象,鲜活地跳跃在学生的脑海中。结合全脑理念,在本节课上,我将图片、音乐、动作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课标要求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提高审美能力。在此,我通过阅读将学生带入美的世界,品析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意蕴,塑造美的心灵,从而获得美的熏陶。
学生对春天的景象并不陌生,他们在这之前对描写春天的课文也有所接触,本课优美的语言和多彩的插图也一定会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虽然学生学过很多写景的文章,在他们的身边也不乏美景,但“绕村的小河、清清的河水与山坡的茶园”学生很少接触,没有实际经验的积累。要想让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成头脑中生动鲜明的形象,还是需要一些画面的刺激。画面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情感奠定基础,而课文中的插图就是最佳途径。图文结合能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相关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例如“像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中美丽的倒影”“像朝霞一样的桃花”“山坡上的茶树”……并配上音乐,创设舒缓的情境,点亮语文课堂教学的火花。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优美的语言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培养语感。
二、深入课堂,展多感官风采
1.联系生活实际,切入课堂
以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入点,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能巧妙地过渡到课文中,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开课堂。为此,我做了如下的设想。
方案一:开门见山,寻找“美”
师:(出示插图)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美丽的村子到了,怎么样?谁来夸夸这个村子?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湾。月亮湾到底有多美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第24页,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我在思考后认为这样的导入过于单薄,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他们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大大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方案二:“小导游”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很多客人,他们也想去月亮湾游玩,请你们当小导游,愿意吗?不过,要当好月亮湾的导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先把课文读好。
学生喜欢旅游,对导游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游戏引入可以带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学生并不能准确把握老师问题的指向性。让二年级的学生自读课文,有顺序地介绍风景,难度较大。
方案三:我的家乡一样美
(由图片引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以及自己所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家乡,那同学们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那儿都有哪些美丽的事物?
(生答)
师:刚才你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美丽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作月亮湾。(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共同体
(1)自主预习,小组合作。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字词理解不是难点。二年级的学生也具备根据拼音自学词语的能力。所以,在此我安排学生在预习时完成词语学习单,在课堂上给予充分的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词语,掌握读音并会组词。
(2)口到、眼到、手到,共同参与学习。
口到:在教学词语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调动听觉。集中学习“灿烂”“朝霞”“缓缓地”等易读错的词语。
眼到:对于抽象的词语,可以通过看图、看视频等途径来深化,充分打开学生的视觉感官。例如“灿烂”一词,光靠讲述,学生难以体会到色彩绚丽的画面,也无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不妨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灿烂”的同时也丰富了情感体验。
手到:对于难写的生字,重点指导“绕”“缓”“像”等,展示学生课前的预习作业,寻找错误一同修改。教师在黑板上范写,用红色标明易错处,学生一同书空并练字,通过展示学生的书写结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倒影”和“倒映”,可以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在一定的语境中寻找语感。二年级的学生还很难界定名词和动词的含义,也无法叙述清楚,所以只需要积累语感即可。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指导课文朗读的教学也会相对轻松一些。这篇文章用词精美,画面斑斓,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教材。可是,学生尤其是男生在朗读上较难领悟语言文字的精美,于是,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视觉听觉触觉融合,调动全身
(1)听觉,让音乐陶冶情操。
声音是触动心灵最美妙的音符,它会引起情感的共鸣,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音乐是一种振动。人体本身就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构成的,如心脏跳动、胃肠蠕动、脑电波波动等。当人们听到音乐时,身体会随着节奏产生振动,分泌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和神经。研究表明,青少年聆聽轻音乐有助于大脑左右半球的放松,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
背景配乐。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小河写的,主要情感基调是轻柔舒缓。为了在学生心中奠定这一情感基调,我导入课文时就配了一段轻柔的音乐。
同学们,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家,那你们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那儿都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刚才你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美丽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作月亮湾。
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春天来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地响,月亮湾的河水也解冻了,“叮叮咚咚”地流淌着……
在这样舒缓的音乐中,学生很快被带入了情境,连拿书本的动作都轻柔了许多。课文从这里起步,为学生提供了一块垫脚石。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到“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采茶这一活动较为陌生,无法体会采茶姑娘的喜悦心情。为此我找了一段采茶的视频。学生在观看之后,身临其境,有了一定的体会。在朗读时,为其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
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朗读就是很好的身教。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放下课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我在范读时,加上肢体语言和生动的面部表情,学生听得专注极了。学生的表情随着我表情的变化而变化,眼神里闪着渴望学习的光芒。听完教师的范读,学生再去朗读时,不自觉地会回味老师朗读的模样,朗读劲头十足,表情也十分丰富,有板有眼,陶醉其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在教师范读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也异彩纷呈。
此外,声音的使用是贯穿整堂课的。课前轻音乐静心,舒缓学生的大脑和身体,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中活泼的音乐调动气氛,在学习疲惫时充分活跃学生的大脑,刺激神经;写字时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放松学生的大脑左右半球,提高记忆力;教学快结束时,配乐冥想,总结一节课的所学所得。声音具有无限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让图片丰富感知。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抽象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较为枯燥。如果能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图片具象化、形象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快乐和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中感悟美景,课文的插图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理解“灿烂”一词时可以让学生欣赏2~3张灿烂朝霞的图片,胜过老师凭空解释。学生会把图片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以适合自己理解的方式对这个词语进行解读。图片本身的形象性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给学生创造更易于理解、更加形象的环境。
我们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重视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感知形象。但是小学生更多的是直观性、感性化思维。尤其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相对较低,图片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文本为例子拓展到实际生活中,由会读转化为会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3)触觉,让游戏培养思维。
这篇优美的文章不乏活泼的氛围,我想如果一直是老师说,学生听,课堂气氛难免会沉闷,而且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很多男孩子并不感兴趣,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即使看了再多的图片也只是浮于表面。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来,和文本产生对话呢?我想,不如让学生动起来,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悟,让印象深入内心而不再是浮于表面。针对这一环节的设置,我安排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缓缓地”“绕”“游来游去”这几个词语。
“这里还有一个‘绕字,你读懂了吗?从‘绕的部首看,‘绕与丝线有关。”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人绕着另一个人转。这个时候我就相机强调学生要缓缓地绕,要放轻脚步,放慢速度。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理解了“缓缓”和“绕”。“一群群可爱的小鱼,穿梭水中,像自由自在的天使,游过来,游过去,多快活!谁能做一条欢快的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在课堂上适当地放松有利于改善疲惫的状态,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记忆。
整堂课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知识掌握也较扎实。课上完,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能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背诵课文,教学目标完成度较高。课堂上,学生全身每个细胞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要我们敢于尝试,教学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地。
(4)冥想,让导图梳理知识。
我们常说“要让课堂动起来”。这里所谓的“动”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要能参与到课堂中,而要做到这一点,绘制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学生可以用不同符号、图形、文字、颜色画出所学到的知识,怎么想就怎么画。这也是知识的梳理,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在学完整篇课文之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展现了课堂上学会的字词、比喻句,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梳理成清楚的脉络,这不仅是一种记忆方式,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为结构复杂、功能奇妙的大脑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也不一样。对于部分听觉敏感或是喜欢音乐的学生来说,通过听得到的信息更容易被大脑记忆,并迅速在大脑内升华。而对于另外的一些学生来说,他们的大脑可能更善于处理分析图片。一些比较心急难以静下心的学生,课堂上的小游戏、小活动可能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效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让学生来迎合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多种感官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风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作者單位:江苏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