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事情越来越多 CEO要做别人无法代劳的事

2017-12-21王兴

中国商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家社交客户

王兴

2003年,我在美国读书,我看到美国出现了社交网络——Friendster,彼时还没有Facebook。那时,水木清华的BBS上已经有人在学习,是慕岩做的Uuzone。我学过计算机网络,知道网络能改变信息的传播,从而改变各种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应该抓住它。

我创业的意愿并不那么强,仅仅是希望有一件事可以发生,如果别人还没做,那就我来做好了。创业对我来说是改变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活在一个更希望生活的世界里,但我等不及让别人去打造这个世界。

最初创业,除了同学我没什么社会关系,我们什么都不会,不会技术、不会管理,校园营销也不会。但我们不会就去学,一步步摸爬滚打地过来了。最初做社交网络,我们没有学会聚焦,想做一个所有人都用的社交网络,想着人越多越好。经过一年多的折腾,我们发现不靠谱。理论上所有人都能来,但是所有人都不来。

2009年底,我们面临再次创业需要寻找方向,当时美国的Groupon对我们有启发。我相信社交会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所以我们画了一个四纵三横的图,后来变成四纵四横的图,带着这个去找方向,进行优劣分析。

在我们看到Groupon的同时,还看到了一个很火的做移动签到的产品,但最后我们没有选择做这个产品。因为如果你选一个很新的东西,你做起来容易,别人做起来也很容易。比如纯社交,腾讯有非常好的产品和软件工程师,还有无与伦比的推广渠道,你很难获得优势。我们从价值、自身团队的优劣进行了分析,还考虑了外部环境,最后美团选择了线上线下结合。

之后,我们把目标定为帮大家通过互联网提升吃喝玩乐的质量。创业要明白到底要满足什么人的什么需求。你可以把其他所有规则都不当一回事,但是有一条你必须坚守: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以客户为中心,这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我们是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所有竞争看似在和对手抢,其实都是为了服务客户。一家企业服务多少客户,能给这些客户提供多么丰富的服务,这是所有事情的核心。我们围绕这个核心去看消费者和合作商户的需求和信息化程度,然后想办法将二者结合起来。

进入一个领域,是做还是不做,或者怎么做;是自己做,还是与人合作,主要看客户的需求是否被最好地满足了。

当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CEO的重心也要有所变化,要去做一些无法让别人代劳的事情:第一是战略愿景和总体战略,第二是团队,第三是确保公司有足够的钱。此外,CEO要坚持修身,不停地反省和学习,不停地想办法提升自己。作为公司的支柱,也是公司的天花板,CEO如果不能不断提升自己,整个团队是不可能有提升的。

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森对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家精神的定义,我觉得非常好。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是喜欢冒险吗?是勇于或者善于创新吗?这些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最核心的要素。可以确定,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追求,是一个过程。它追求的是一个机会,你要创造一些东西,要从无到有,或者从小变大、从少变多,从不太有效率变得很有效率。

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者精神的人,要干一件事,要追求一个机会,最好的方案是什么?先設定找到最好的方案,看缺什么东西再去补。哪怕那些东西现在没有,只要别人有,在一个资源流动的社会,就有机会获取该资源。

一个企业要成功或者要发展,没有企业家精神是不行的,但光有企业家精神也是不够的。除了要将企业家精神付诸实施,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常规的管理和应用,以及专业团队的合作。

我认为世界观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圆,但是不相交,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另一种也是两个圆,是大圆里面套小圆,大圆是世界,小圆是中国。这两种世界观很不一样。我们是一个诞生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先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但最终是希望有能力服务全世界。

坦率地讲,我不觉得我们已经成功,我们只是在一个不断往前走的路上,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心态。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只有死人才能看到战争的终局。)

这句话是对军人讲的,在中国做互联网创业,不像军人那样是肉体上的你死我活,但也非常激烈。竞争是瞬息万变的,现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没有任何人能够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或者觉得自己能够保持成功,必须要保持一个不断向前的心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家社交客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社交距离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