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体数据的新原型制版方法研究

2017-12-21关小芳邓咏梅姜茸凡

纺织科技进展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样衣合体女装

关小芳,邓咏梅,姜茸凡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基于个体数据的新原型制版方法研究

关小芳,邓咏梅,姜茸凡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对比例法、原型法、基型法、立裁法、剥样的服装制版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其中比例法和原型法在服装整体吻合度、胸部、体侧、背部的合体性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提高服装制版的合体性,结合原型法基于单个人体主要部位数据提出了“一级原型—二级原型—三级原型—样衣制作—生产成衣”新原型制版方法。通过样衣试验,专家对各样衣静态着装合体效果进行打分,试穿者对样衣的动态穿着舒适性进行打分并对新原型制版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模糊多层次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新原型制版方法能有效提高服装的合体性。

服装制版;原型法;新原型;合体性评价

服装制版是通过测量服装用人体尺寸,再使用各种画笔、尺子等工具,在纸面上绘制服装结构图。在工业制版方面,张宏仁对目前服装工业制版常用方法做了总结,有比例法、原型法、基型法、立裁法、剥样(实寸法制版)等[1]。针对消费者,邢旭佳从服装市场的个性化、多样性、时尚化和服装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对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适应性做出了阐述[2]。在常见的服装制版方法中比例法与原型法应用最为广泛。

比例法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根据大量成衣效果与数据公式对照为基础而建立的。对于一些标志性款式,其数据已经非常成熟和准确,不足之处就是容易被经验公式制约,设计性不强;计算公式不确定,胸凸量的产生不易把握,胸凸量较小;纸样的延伸和切展还比较死板,不易塑型[3]。

原型法主要是立体裁剪和人体测量及统计分析过后产生的。其操作简单,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科学性高,比较正确地确定了胸省的位置,并适应各种服装款式及体型的变化,同时具有容易制图、准确、使用度高、应用变化强等特点。但需要具备立体裁剪基础,绘图步骤多,无法准确控制前胸宽和后背宽。

范春红等将日本新旧文化式原型的结构原理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新原型在各个部位更趋向合理。对于服装合体性影响因素方面,郑嫩勤通过对日本文化原型和英国短寸法原型的合体度比较分析之后得出原型制版合体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原型本身的合体度[4]。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原型法要比比例法更适用于现在的工业服装。研究发现,服装工业中的成衣号型虽来自人体,但不是具体的人体数据,因为人体体型本身的复杂性,消费者很难在多种号型的服装中找到量身定制的效果。数据统计显示,有50%的女性消费者认为在市场上找不到非常合体的服装,50%的退货原因是由于服装不合体(购买之前未试穿),有85%把服装不合体作为服装购买之后淘汰该服装的首要原因[5]。

通过对制版方法中比例法和原型法的比较分析得出,服装工业制版中使用的原型法与比例法在服装的合体性方面存在不足,为了改进工业制版服装的合体性,本文结合原型法提出新原型制版方法,对于不同体型的消费者可以从任意一级中抽取出来制作样衣,进而生产成衣,满足消费者对合体性的要求。

1 实验设计

对合体性进行客观评价时,主要运用服装合体性评价研究方法中的统计方法,选择几个主要的人体部位作为服装合体性的评价因素,在上装原型中选取前胸、体侧、后背等控制部位作为评价因素,把合体情况分为合体、较合体、基本合体、不太合体、不合体5个等级,由专家目测判定试穿者各部位的合体性等级,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1.1 试验对象

随机选择测量6名人体,基于个体数据的前提下,按照新原型制版方法对5位试验者进行样衣原型制作,对1位试验者进行日本文化式新原型样衣制作。样衣采用白胚布,新原型样衣从一级到三级制作3件,日本文化式新原型只制作1件。新原型一级到三级的放松量分别为0、4、14 cm;日本文化式新原型的样衣放松量为14 cm。

表1 面料的基本规格

此原型是基于个体数据而设计的,因此本次测量学生本人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试衣者因考虑到个体性的差异,所以新原型的5名试衣者体型均不同,每个试衣者根据体型不同分别制作样衣3件),以国际标准ISO3635—1981为准,运用手工测量的方法对人体进行测量[6]。以此数据作为一级女装原型的数据基础(表2)。日本文化式新原型人体数据为胸围85 cm,腰围68 cm。

表2 测量数据 单位:cm

1.2 试验方法

此次试验采用着装者评价法和专家评价法。

1.2.1 上装合体性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分为静态和动态着装评价。样衣静态着装评价内容包括上装整体与人体的吻合度与外观的美观性。样衣静态着装评价要素,包括整体吻合度、前胸部位、体侧部位、后背部位等,如表3所示。动态着装舒适性评价,包括设计代表性常规动作和对动作完成程度评分,如表4所示。

1.2.2 试验过程

试衣者穿着样衣,自然静立,实验温度为28 ℃,相对湿度为(60±5)%。由5名专家打分,专家是由多年服装制版与成衣制作、质量检验工作经历的从业人员,专家将6件样衣按整体吻合度、前胸部位、体侧部位、后背部位分别评价,按10分制打分,分值的高低反映样衣静态着装效果好坏。

样衣评价要素的权数确定,采用模糊多层次分析法,即根据实际问题,有效地确定各个指标按重要程度给定的权系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样衣评价要素的权重。在样衣评价中,整体吻合度a、前胸部位b、体侧部位c、后背部位d权重比例分别为30.28%、27.1%、17.62%、25%。经一致性检验在置信水平0.9下是可信的。

1.2.3 新原型

一级原型是指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直接绘制出的原型(图1),原型上的数据完全与人体测量数据吻合,完全贴体。一级女装原型只做到腰线的位置与原型法相同,按照制作原型的步骤进行一级原型的绘制。

二级原型是在一级原型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最小松量,绘制袖片对上装原型相对较完整的原型(图2)。在一级女装原型较为精准的基础上,作为二级女装原型制版构建基础,进行廓形与细节上的改进。

表3 样衣静态着装合体性评价[7]

表4 样衣动态着装舒适性评价

(a)一级女装原型

(b)日本文化式新原型图1 女装原型图

图2 二级女装原型

三级原型是在二级原型数据的基础上加上较大松量,加入各个部位的款式与造型,最终形成所需服装款式原型(图3)。三级女装原型制版的生成原理是在二级女装原型制版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结构和造型线上的转换而生成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二级女装原型制版,构建各种类型的女装大衣。

图3 三级女装原型

结合样衣静态着装评价(表5)和样衣动态着装舒适性评价(表6)可看出新原型的合体性要高于文化式新原型。从专家评价评分情况看,样衣1#-5#达到了合体的评价等级,样衣6#达到了基本合体的评价等级,均符合静态着装美观要求,整体吻合度、外观的美观评价排序依次为2#、1#、3#、4#、5#、6#,即样衣2#的着装合体性评价最高。样衣6#即日文化式原型所制作样衣,它在胸部、背部合体性评价不高;而新原型制作的样衣1#-5#样衣各部位合体性得分基本相似,相比较之下样衣2#的合体性评价最高。并利用变异系数对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图4中表示出6位试衣者的平均得分、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从平均得分可以看出1#-5#样衣明显高于6#样衣;在标准偏差上6#样衣标准偏差最明显。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SD是标准偏差;MN是平均值。

变异系数越小,变异程度越小,风险越小;反之,变异系数越大,变异程度越大,风险越大[12]。当CV值<1%时,表示数据离散程度较小;在1%4%时,表示数据离散度较大;离散程度越大表明数据越不稳定[8]。

表5 静态着装效果专家评价评分情况

注:试衣者1-5是新原型样衣,试衣者6是日本文化式新原型样衣,a、b、c、d代表样衣的4个因素,分别为整体吻合度、前胸部位、体侧部位、后背部位。

图4 样衣的平均得分及标准差

从图4可以看出样衣6#的变异系数最大,其偏离程度也就最大;样衣1#-5#的变异系数较小,其偏离程度也就小,专家对于前5件样衣的评价相对集中,也就是说新原型的服装合体度比较稳定,整体优于日本文化式原型样衣6#。

6名着装者对6件样衣进行评分和划分等级,由表6可以得出动态着装舒适性新原型和文化式新原型基本一致。从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的分析可以得出新原型的整体稳定性要优于日本文化式原型。

表6 动态运动舒适性评分情况表

注:试衣者1-5是新原型样衣,试衣者6是日本文化式原型样衣。

2 上装合体性效果评价的效度

评价结果的效度一般可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来衡量,该系数计算公式[11]为:

(2)

式中,r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D为2个变量的等级之差;n为评估者的数量。

首先考虑静态着装效果评价结果的效度,可取表5中专家1和专家2的评分结果进行检验。由试验结果及分析可得新原型样衣评价相对较高的是样衣2#,较低的是样衣5#,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样衣6#,选择样衣2#、5#、6#做检验。

专家1和专家2对样衣2对应的评分结果进行等级计算,如表7所示。

表7 专家1和专家2对样衣2#的评分等级计算

利用式2和表7,经计算可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0.85,再进行t检验,公式为:

(3)

利用式3,有t=2.2819,此值比t0.1(2)=1.885 6大,此次静态着装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评价结果效度高。

专家1和专家2对样衣5#对应的评分结果进行等级计算,如表8所示。

利用式2和表8,经计算可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0.75,利用式3再进行t检验,得t=1.603 7,此值比t0.1(5)=1.475 9大,由此可见其评价效度高。

专家1和专家2对样衣6#对应的评分结果进行等级计算。

表8 专家1和专家2对样衣5#的评分等级计算

表9 专家1和专家2对样衣6#的评分等级计算

利用式2和表9,经计算可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0.80,利用式3再进行t检验,得t=1.8856,此值比t0.1(6)=1.439 8大,由此可见其评价效度高。

3 结语

在上装合体性评价中,关于静态着装与试穿者对动态着装舒适性的相关评价,可以得出均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该次上装合体性评价值结果有效。通过试验所得的新原型制版方法,即基于单个人体主要部位数据所设计的“一级原型—二级原型—三级原型—样衣制作—成衣制作”新原型制版方法合体性较好。在新原型制版方法中,可见其合体性比原型法的合体性是有显著提高的,同时单个人体数据相对局限,此方法只是一种制作原型的方法,根据不同人体需求可以在后续研究中将人体体型进行细化分类。

[1] 范春红,刘 娟.浅析新旧文化式原型[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7,27(1):15-19.

[2] 邢旭佳.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特点和适应性[J].丝绸,2004,(11):38-40.

[3] 王瑞芹,王凤岐,文家琴.原型法比例法服装结构设计优劣初探[J].上海纺织科技,2009,37(7):23-24.

[4] 郑嫩勤,高 露,戴晓群.基于原型制版法提高女装合体性研究[J].丝绸科技,2013,(2):41-44.

[5] 许轶超,丁永生.服装合体性评价的研究方法与应用进展[J].纺织学报,2007,28(10):128-130.

[6] 方 方,张渭源,张文斌,等. 人体测量标准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5,31(1):133-138.

[7] 陈晓玲,刘 驰,聂存云.上装合体性主观评价信度与效度的元评估[J].纺织学报,2009,30(7):107-108.

[8] 陈晓玲,聂存云,李纳纳.女上装合体性与舒适性的综合评价[J].纺织学报,2016,5(37): 118-123.

StudyontheNewPrototypePlateMakingMethodBasedontheIndividualData

GUAN Xiao-fang,DENG Yong-mei*,JIANG Rong-fan

(School of Fashion and Art Design,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710048, China)

Proportional method, prototype method, base type method, legislation method, peeling-like garment plate making method were compar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al method and prototype method were insufficient in the garment overall anastomosis and fitness of chest, body and bac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itness of garment plate making, combining with the prototype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main parts of individual human body, new prototype method of the "primary prototype-secondary prototype-tertiary prototype-sample making-apparel manufacture" were propos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clothing test, experts scored for the static fit effect of all kinds of clothes, subjects scored for the dynamic wearing comfort of the samples clothing, and validated the new prototype plate mak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fuzzy multi leve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New prototype plate making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fitness of the garment.

garment plate making; prototype method; new prototype; fitness evaluation

TS941.62

A

1673-0356(2017)11-0033-05

2017-09-06;

2017-09-12

西安工程大学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好运来研发基金(2014KJ-048(HYL201609))

关小芳(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可穿戴服装关键技术研究,E-mail:1134082749@qq.com。

*通信作者:邓咏梅(1969-),女,教授,研究方向:智能可穿戴服装的研究,E-mail:dengymxpu@sina.com。

猜你喜欢

样衣合体女装
儿童夜光安全服装的可视性能分析
硬汉合体
电磁屏蔽服装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2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皮肤风衣的功能性结构设计方案及主观评价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