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评估中高职高专课时说课设计案例
2017-12-21杨永平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28017
杨永平(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28017)
人才培养评估中高职高专课时说课设计案例
杨永平(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28017)
课时说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旨在考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掌握程度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贯彻落实情况,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然而在准备迎接“评估”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中,对课时说课感到困惑、无从下手者不在少数。本文选取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基础》的一节课时说课设计案例,以期对高职高专院校接受“评估”与课时说课有所借鉴与参考。
人才培养评估;高职高专;课时说课;设计案例
课时说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评估”专家组通过对教师课时说课的考查,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是否在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服务,是否与课程教学大纲相匹配。通过这个“点”来反映“学校的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符合程度”整个“面”1。然而,在准备接受“评估”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中,对于课时说课认识不清,思路不明,似懂非懂者不在少数2。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2012年批准升格的一所高职高专院校,该校在2016年12月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一次性、高水平通过了评估。以下选取该校“评估”过程中《和声基础》课程“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一课说课设计案例,以期对准备迎接“评估”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及课时说课这一教研活动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定位
《和声基础》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通过传统和声的理论讲授、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歌曲和声编配与弹奏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基本掌握传统和声中和弦的构成、和声序进的逻辑及其在歌曲即兴伴奏中和声编配规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传统音乐作品中和声应用规律的能力和多声部音乐的初步写作能力。本课程是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修完《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1、2》《钢琴1、2》的基础上,在大学第二学年开设。为以后开设和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分析与创作》《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音乐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了一定的钢琴弹奏和视唱练耳能力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将有关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相结合,为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本课程的第四章,是基础和声理论与和声编配实践、四部和声写作相结合的关键一章,在整个《和声基础》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内容主要包含:1.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的概念;2.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的要点和步骤;3.为高音旋律配四部和声实践;4.为指定歌曲配和声并弹奏四个部分内容。它遵循着讲解原理——分析指导——实践应用的内在逻辑链条。首先,通过两个方面,定义、界定为旋律配和声的含义,即为高音旋律配和声、为低音旋律配和声,概念讲述内容也要涵盖音乐创作中以和声为基础的创作思路与手法;其次,从不同侧面对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要点和步骤进行示范讲解,以达到让学生了解掌握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本质规律的目标。最后,以此为依据与指引,展示讲解如何为高音旋律配和声,并引入歌曲和声编配实践。把如何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关于认知、过程与方法和正确的和声编配逻辑与方法等目标的细化分支传递给学生。
(三)教学目标
《和声基础》第四章是和声基础理论与和声编配实践相结合的第一课,会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作用。所以,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4点:1.掌握“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的概念和方法;2.正确理解掌握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的要点和步骤;3.学会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四部和声的方法;4.能够为歌曲《送别》(李叔同 填词,美.奥德维曲)编配符合逻辑的和声。
(四)教学重点
由于本章节在本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将教学重点界定为:1.学会使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四部和声。既让学生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点,又学会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难点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歌曲和声编配弹奏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已掌握和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部编配合乎逻辑的四部和声,并能为简单歌曲编配和声,这是检验学生掌握本课核心知识点的行之有效办法。但是,学生从一个声部的学习一下子进入到四个声部的写作,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此,将“用正三和弦为歌曲《送别》编配和声并弹奏“作为本章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二年纪的学生,已经修完了《音乐基础理论》,具备了一定的钢琴弹奏与视唱练耳能力,并且通过前四章和声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了学习本章知识的必备的基础与技能;2.高职高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课入学成绩普遍较低,专业课是薄弱的地方,有待加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3.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简单而基本的过程,缺乏对知识锐意进取的精神;4.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动手会多一点,实际操作能力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音乐学科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材深度、广度做适当调整,同时通过详尽细微的教学实践指导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等诸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法和教法
(一)学法
音乐教育专业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钢琴弹奏、视唱练耳等专业能力,对音乐教育这一学科有了一定认识。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已有的这些知识去解决《和声基础》学习中碰到的新问题,同时加以运用,这也是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所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指导学生主要会使用以下学法:讨论法、练习法、对比法、分析法、自学法。
(二)教法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课程作为指导学生从事具体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运用到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为此,结合本课时学习内容,将主要采取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习内容。同时,使用板书、课件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着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教材和教学设备,通过讲解、答疑、组织讨论、指导练习等环节为学生认识提供帮助,针对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情,将本课教学过程从以下五个层次进行设计:1.问题引领,复习导入;2.概念讲解,获得感知;3.讲授方法,帮助理解;4.实例练习,巩固新知;5.探索实践,拓展延伸。
一是问题引领,复习导入:“原位”、“正三和弦”这两个个音乐术语是在音乐基础理论中的知识点,从复习已有知识点出发,界定本课学习的范畴,进而在已有知识体系上建构新知识。为此,将忆、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怎样的和弦排列形式为原位?什么是正三和弦?”(请2-3位学生回答),要引导学生理解,原位和弦的概念已从音乐基础理论中的三个音按照三度排列,根音在低音,扩展到了四部和声中的只要是根音做低音、上方三声部无论怎样排列都叫做原位和弦的范畴。正三和弦是一个明确的音乐术语,指的是大小调体系中Ⅰ、Ⅳ、Ⅴ级上构成的三和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但逻辑关系一定要严密。从已有知识出发,快速进入新课内容。
二是概念讲解,获得感知:“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指的是:在大小调体系中用原位的正三和弦为低音旋律或是高音旋律配上合乎和声逻辑的其他三个声部。此教学过程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关键词是“为高音旋律配和声”。第二关键词是“为低音旋律配和声”;第三关键词是“合乎和声逻辑”。引导、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是讲授方法,帮助理解:教师总结归纳“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要点。在此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讨论归纳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是实例练习,巩固新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为旋律配和声举例”例4-57,教师按照本课要点“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要点,示范编配1-4小节,详细、慢速讲解论述编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全体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接下来请2位同学上黑板编配例4-57第5-8小节,其余同学练习本上进行编配实践,教师做指导并作评定讲解。练习结束后指导学生参看教材中对例4-57的编配方法,查漏补缺。例4-57编配、讲解、对比学习结束后,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课后练习例4-68-1,其余同学在练习本进行练习,独立完成为高音部配和声练习,检验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安静的练习与思考,有助于学生回忆起刚学到的知识,并将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是探索实践,拓展延伸:本课程最后一个教学内容,为歌曲《送别》(李叔同 填词,美.奥德维 曲)编配和声并弹奏,这是和声有关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与步骤,为下一步为歌曲编配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和声基础,更为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最后要求学生将例4-68(2-4)留做作业,为指定高音配四部和声,背奏歌曲《握别》加强键盘和声连接练习。
五、教学反思
《和声基础》是音乐教育专业核心专业课,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学习本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涉及到音乐创作、视唱练耳、钢琴演奏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特别是高职高专层次的音乐专业学生,这些能力都很欠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积极主动性和预设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在教学进度、教材的难度、深度、广度上已经有所调整,但是核心知识点无法略过与精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
P22例4-57四部和声分析写作举例
P25例4-68四部和声分析写作举例
注释:
1.周龙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说课内容及评价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10(02).
2.王庭之.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高职课程说课设计案例[J]. 职业教育研究,2010(02):27-28.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6SA0166)”。
杨永平(1977- ),男,讲师,研究生,音乐教育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