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徒步瑞士大峡谷

2017-12-20秦昭刘芳

中国国家旅游 2017年12期
关键词:莱茵河断崖山崖

秦昭++刘芳

到瑞士旅行的游客,对大名鼎鼎的“冰川快车”并不陌生,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趟列车经过瑞士东部时,在车窗外一晃而过的莱茵河上峡谷的奇异风光。

鲜有旅行攻略的地方

邮政巴士在站台停稳,满车的乘客,只有我一个人下了车。我的目的地,是一个已经在心中盼望了好几年的地方——被称为“瑞士大峡谷”的莱茵河上峡谷。

这条公路位于一座大山的山脚,墨绿色的森林簇拥着灰色的岩石,雄壮地矗立在蓝天下。我所在的是一个叫提恩慕林的小村子,被起伏的绿色草场所围绕,阿尔卑斯山高低错落的山峰不远不近地俯瞰着这片谷地。这是一幅经典的瑞士田园风光的画面,不过,四下渺无人迹,完全没有“旅游胜地”的样子。

5年前,第一次乘“冰川快车”穿过莱茵河上峡谷,我便被那里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地貌奇观深深震撼,一直不能忘怀。

瑞士东部的格劳宾登州(Graubunden)位于阿尔卑斯山腹地,莱茵河上峡谷远离从苏黎世到日内瓦一线的繁华地区和传统旅游胜地,因此不大受到游人的关注。大名鼎鼎的“冰川快车”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景观列车之一,顾名思义,乘“冰川快车”主要观赏的是雪山冰川,殊不知在它的沿线还有一条罕见的白色大峡谷。

在各种瑞士旅游指南上,对莱茵河上峡谷的介绍十分有限,出发前,我好不容易才在一个英国网站上搜索到一篇比较详细的攻略,就是它把我带到了这个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的村庄,环顾四周,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里存在着一条险峻的大峡谷。

踏破铁鞋无觅处

在静悄悄的村子里找来找去,终于看到一个浇花的老人。他一开口,说的却是一种我从来没听到过的语言。

瑞士的面积虽然不大,却有四种官方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外加一种本土的山地语——罗曼语。罗曼语虽然是瑞士独有的语言,但会说它的瑞士人寥寥无几,只有东部山区一些地方的人才会讲,而格劳宾登州正是罗曼语的故乡,此刻這个老人说的就是罗曼语。幸亏我带了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了我要去的地方。老人看看地图,比划着给我指点了一条小路。

从小路穿过村庄,再走过一片开阔的草场,就进入了山坡上的森林,一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我满腹狐疑,却也再找不到人来问路,只能沿着山路往上走,万一找不到峡谷,就权当是乘了几百公里的火车来一片陌生的森林徒步吧。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山路上还是只有我自己。地势高了,眼界也开阔起来,阿尔卑斯山高山牧场的壮丽风光展现在眼前。虽然二十多年来类似的画面我年年都会看,但每次仍会沉醉其中,心中充满赞美。

到了山顶,终于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两个卖冰激凌的小姑娘,我问:可会讲英语? “Yes.”小姑娘热情地点点头。我再问白色峡谷怎么走,小姑娘却再也说不出一个英语单词了。我急中生智,伸开胳膊做了一个展翅高飞的姿势——听说白色峡谷的峭壁上有一个新建的观景台,叫作Il Spir,在罗曼语里是“飞鹰”的意思,聪明的小姑娘立刻明白了,指了指向左的一条小路。

走了不到两百米,我就看到了那个观景台,十来米高,三层的铝合金支架,果然像一只展开双翅欲腾空而去的雄鹰。登上观景台,期待已久的白色大峡谷赫然出现在脚下三百多米深的地方。

在地球的上一个冰河期,我脚下这个山谷曾经填满了厚厚的冰川,冰河期结束后,冰川一点点消融后退,留下两侧厚达数百米的冰磧土层,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巅的莱茵河就从这个冰磧层的峡谷穿过。由于峡谷两侧山崖的土石破碎松散,雨水渗入后很容易崩塌,大约一万年前,有将近一百亿立方米的山崖发生了大规模崩塌,留下绵延十几公里的巨大伤口,崩裂的山崖呈现出非常罕见的惨白的颜色,在墨绿色树林的对比下显得触目惊心,谓为地质奇观。站在悬崖上的观景台向下望,两岸的白色断崖奇异狰狞,形成大量奇形怪状的土柱、土塔,几乎垂直的悬崖峭壁让人头晕目眩。

山崖崩塌后,壅塞了莱茵河的河道,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莱茵河上游完全断流。后来经过长期蓄水,堰塞湖水终于开始向下游溢出,并形成了缺口。经过千百年的冲刷,如今堰塞湖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新河谷,一条碧水从白色的断崖间穿过,留下一个又一个马蹄形河湾。

如果仅有奇异的白色断崖,很容易给人以冰冷和死亡的联想,但断崖顶上覆盖的绿色树林和峡谷里闪动着柔和光芒的乳蓝色河水,给这一带的景色增添了生命的色彩,每隔个把小时还有一列红色的冰川快车沿河谷缓缓驶过,为这幅画面加上一抹醒目的暖色。

在悬崖上徒步

莱茵上峡谷在罗曼语里称Ruinaulta,是“高崖”的意思。高崖之上的森林里有四通八达的徒步小道,还有如同仙境般的高斯玛湖。

“高崖”环路是旅行者和当地瑞士家庭周末休闲的好地方,环线的起点弗利姆斯(Flims)是这个地区著名的旅游小镇,交通方便。阳光明媚,三三两两的游人和推着婴儿车的一家人走在“高崖”边的小路上,一侧是惊心动魄的白色峡谷,另一侧是美不胜收的高山草甸,令人心旷神怡。

午后的骄阳照在白色的断崖上,山石裸露,没有树林遮挡,反射出耀眼的光。谷底那条弯弯曲曲的碧水,让我回忆起那年在冰川快车车窗外一晃而过的奇美景观。今天的徒步感觉意犹未尽,我决定下到谷底去好好看看莱茵河在刚刚走出冰川,尚未拥有大河气势的样子。

山崖有三百米高,通往谷底的小路的顶点是一个不大的露营点,被一片松林包围着,有搭帐篷的平台、篝火盆、烧烤架,还有一个像艺术品一样的饮水喷泉,就是没有一个人。坐在空空的野餐桌边,从松树树干的空隙里可以看到对面的断崖和180°的峡谷全景。我把水壶灌满水,开始沿悬崖壁上的“之”字形小路下山。

小路非常陡峭,脚下乱石滚滚。我像一只孤独的蚂蚁,慢慢地在白崖上爬行。从远处望,这白色断崖相当奇美,但走在上面,又窄又陡的小径和没完没了的乱石坡,让人没有了观景的兴致。

一阵咣当咣当的声音传来,转头一看,几个越野自行车高手在步行都要小心翼翼的小径上俯冲直下。我赶紧贴着山崖给他们让路,目送他们从身边一晃而过,他们还没忘挥手和我打个招呼,我却着实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大约一个小时后,终于下到谷底,溪水边的微风顿时吹干了满身热汗。站在河边的乱石滩上,仰望刚才所在的悬崖顶,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个观景台,它像是真的变成了一只小小的山鹰。

寂静中,忽然响起一阵欢声笑语,这还是我今天第一次听到游人的喧哗,它来自从上游河湾漂流过来的两只的橡皮舟。莱茵河上峡谷水浅、流急、弯多,溪水里乱石滚滚,是瑞士有名的漂流地点。看我举起相机,橡皮舟上的勇士们自豪地笑着,从我眼前一晃而过,向下游漂去,一切又归于宁静。

夕阳照在高大的白色断崖上,给它涂上一层暖调,冷峻的山石变得柔和起来。我独自在河谷边空荡荡的松林露营地钻进钻出,在卵石滩上跑来跑去,巨墙般的白崖在笔直的松树林后面时隐时现。

我筹划着,下次来一定要带上帐篷,在这里住上两天。第一晚可以住在悬崖顶上,俯瞰白色峡谷全景,看晚霞一点点染红白崖;另一晚就在峡谷底部溪水边的这片松林里扎营,去莱茵河里游个泳,再在乱石滩上捡些漂木,点一堆篝火看星星。

猜你喜欢

莱茵河断崖山崖
断崖上的花
故乡槐花满山崖
孤独的麦田(外一首)
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摄影作品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山海经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
莱茵河有多深
尽快改变人口的“断崖式变化”
勤奋的莱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