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意大利人
2017-12-20喜喜Rita
喜喜++Rita
意大利国土狭长,以首都罗马为界,分为北方和南方,南北两地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乃至语言都有不少差异,但整个国家的气质是相通的。灿烂的阳光、地中海蔚蓝的海水、眼花缭乱的美食和天生乐观的性格,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意大利人。意大利有一句俗语:“每一条街上的教会钟声都值得珍爱。”透露出人们对家乡的深情。
没有比家庭和朋友更重要的关系了
意大利被戏称为“欧洲的中国”,的确,意大利文化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一些共通之处,比如,对于家庭的重视。
我这次意大利之行的第一站是米兰,在当地朋友家里,我发现一个“真理”:一个意大利人无论年龄多大,永远都是妈妈的宝宝。而意大利妈妈们也永远会为孩子操心,担心孩子的工作好不好,发愁孩子找不到结婚对象怎么办,等孩子有了孩子,她们还会像中国的老人一样,主动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
意大利家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家人朋友一起。
朋友的弟弟Cosmo剛刚有了第二个孩子,从妻子待产时开始,他们的家就被Cosmo年近70的父母“占领”了,二位老人事无巨细,把儿孙照顾得妥妥的:从超市和有机市集背回食物和日用品;饮食严格贯彻“清淡、健康、营养”三原则;爷爷负责哄大孙子开心,奶奶除了要照顾儿媳,还承担起家务重任。
在这个家里,妈妈负责掌控、管理一切,是名副其实的大总管,家庭地位也至高无上,孩子们对母亲最依赖,和母亲的感情也最深。我和朋友一起逛街的时候,有好几次赶上电视台的人扛着摄像机采访路人,他总是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跑到摄像机前,对着镜头挥手,大喊:“Ciao(你好),妈妈!”看我一脸诧异,他无辜地说:“每个意大利人都会这么做,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妈妈啊!”
不过,“母子情深”的故事也并非都是喜剧。我的另外一个米兰朋友Marco给我讲了他弟弟Jordano的“事迹”:40岁的Jordano突然被公司解聘,一时无法接受现实,借酒消愁,日渐憔悴,最后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积蓄,被房东赶出门,不得不在清晨5点投奔到妈妈家;妈妈先是和他抱头痛哭一番,随后很自然地开始像他小时候一样照顾他:给他做饭,为他洗衣,替他购买日常物品,每天中午还打电话给Marco:“都十二点半了,快联系你弟弟回家吃饭!”就这样,Jordano又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干脆赖在家里不肯走,也不再找工作,一赖就是几个月,最终他妈妈忍无可忍,把他扔在家里,自己搬出去租房住了。这样“啃老”的故事听上去是不是有点耳熟呢?
除了家庭,意大利人也很看重朋友,也是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
拿波里是意大利南部海滨城市,民风活泼又强悍,但街道嘈杂脏乱,和意大利北部整洁有序的城市风格迥异。从火车站向市中心走去,能感觉到一种混乱、无序的气息: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墙壁肆意画满了涂鸦,无家可归的乞丐和无数非洲难民站在墙角窥视着游客,旧城区随处可见的贩卖假名牌、盗版碟甚至转卖失窃手机的路边摊……这个城市有着混杂的人种、交杂的语言,就像一个大熔炉,融汇出丰富的地下文化。
地下文化自然滋生出很多地下社区,意大利年轻人喜欢称其为Squat。每个Squat都有自己的地盘,一般是占据一些废弃的建筑物,在里面举办聚会,传播自己的主张。我的拿波里朋友Paco曾在一个Squat中混迹了十年,因为共同的爱好和价值观,他和其中的8个人成为好友,经常整夜一起分享独立音乐、谈天说地。十年后,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拥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仍然相互支持,谁有困难,在网上的聊天室喊一声,无论多远总会有另外一个跳出来帮忙。“每年夏天我们都会约在拿波里相见,感觉还和从前一样亲密,无话不说。”说起这些,Paco的脸上充满温情。他后来在新西兰生活过一段时间,至今仍不停抱怨那里的人们简直“冷血”——他的一个新西兰室友,有一次因为没吃饭又喝了太多咖啡晕倒在地,室友的好朋友是这样“照顾”他的:往地上扔了一块巧克力,然后径直从他身上跨了过去……
如何和意大利人
交朋友
■ 意大利人热爱聊天,随便找个话题就能聊个没完,不论国际政治还是家长里短,都能让他们兴致勃勃。如果你和他们对某事的看法一致,他们马上就会认可你是自己人。
■ 意大利人被称为“爱站着喝咖啡”的民族,咖啡在他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其中最常喝的就是Espresso。在路边咖啡馆,如果你也能在不加糖和奶的情况下吞下一杯Espresso,必定会得到“真意大利人”的夸赞。
■ 外向活泼的意大利人认为肢体语言比声音更能传递真情实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能准确示意的手势就有250多个,简单学上几种经典手势,会被当地人认为你得到了意大利文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