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市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与路径探讨

2017-12-20,,

地下水 2017年6期
关键词:秦岭水资源文明

,,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渭南市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与路径探讨

苗磊,雷智昌,翟城武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陕西省秦岭北麓位于秦岭主脊与关中平原南缘之间,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渭河的重要补给水源,更是陕西关中地区的重要水源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水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渭南市秦岭北麓及南山支流进行了调查,在分析项目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渭南市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三段一轴”的空间格局和9项工程措施,为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和路径

1 区域概况

陕西省秦岭北麓位于秦岭主脊与关中平原南缘之间,平均宽度不到30 km,断崖如壁,峡谷切深。秦岭北麓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高山区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为6℃~8℃,是降水高值分布区;低山、河谷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1℃~14℃,年降水量约为700 mm。

陕西省秦岭北麓河流众多,素有“秦岭七十二峪”之说,这些支流大都源短、坡陡、水清、流急,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渭河的重要补给水源,陕西关中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据统计,秦岭北麓水资源量约为38.15亿 m3,占全省水资源量的9%,关中水资源总量的46%。其中渭南地区秦岭北麓的较大河流主要有沋河、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罗敷河、柳叶河、长涧河、白龙涧等,各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值见表1。渭南市南依秦岭北望渭河,南山支流穿流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水生态条件,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渭南市生态水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 科学规划开展生态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出旺盛生机和光明前景。

项目区南依秦岭北望渭河,其中河流、湖泊、瀑布、峡谷等自然资源品质优良,历史、民俗、宗教等文化资源内涵丰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因此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与特色,遵循人水和谐理念,坚持节约和保护优先,构建健康的水生态文明既是民生,也是民意。

表1 渭南地区秦岭北麓各峪特征值统计表

2.2 治水兴水、系统治理是实现“三个陕西”的重要支撑

随着治水兴陕战略的实施,推动“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建设,先后对渭河、汉江进行了综合整治工程,成效开始显现,沿河两岸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其中:在渭河治理中,充分融入亲水理念,高标准开展生态景观建设,满足了沿渭群众盼水、亲水、居水的强烈愿望。

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我省“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治水思路,对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实施多目标治理与开发,通过水源涵养、水系整治修复,依托连通、蓄水、引水工程,实施人工湿地、蓄滞洪区、河湖连通以及再生水利用利用等治水措施,做到留水蓄水与排洪洪水利用兼容统一,实现了集防洪安全、生态健康、旅游观光、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良好格局。南依秦岭,北接渭河,山水相依,天蓝水碧是实现“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重要支撑。

2.3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陕西省秦岭北麓位于我省关中地区,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在唐代以前,关中地区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生态环境良好,稳居各“天府之首”。现在的关中地区是陕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大气质量下降,河流、湖泊水质急剧下降,居民饮用水源逐渐减小,饮用水质量标准下降等,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也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水生态建设,维护水安全,改善水生态、发展水经济,发扬水文化,打造宜居城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证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

3 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根据秦岭南山支流现状承载能力以及渭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系统治理,加快健康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治理总体布局是:通过“植树造林、蓄水拦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整治河道、建设堤防、连通水系、保护湿地、配置水量、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措施,系统治理,构建出“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体系。规划的空间布局为:“三段、一轴”。

(1)三段:根据河道的自然特性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分峪口以上,峪口,峪口以下三个区段,按照不同的治理思路规划治理措施。峪口以上段注重保护自然生态标识、加强植树造林、蓄水拦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合理保护和利用水源,最大限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提高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峪口段注重人为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实施绿化景观、山体植被修复,通过环境优化、设施完善、水景观提升等系列治理措施,对各个峪口进行全方位构建,使峪口全面融合秦岭自然美景。峪口以下段注重依托湖泊、湿地、水库蓄滞洪水,科学实施水系连通,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连通相结合,构建多元互补的水系连通格局,实现聚水、引水、泄洪、蓄滞洪相统一。

(2)一轴:以108国道和310国道为基础,建设东西向交通大通道,实现区域连通。利用这一东西向横轴,建立一条生态景观长廊。

4 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4.1 实施水源涵养保护工程

按照《秦岭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于秦岭北麓划定绝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生态控制区三个区域。绝对保护区:海拔2 600 m以上的地区、自然保护区、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已划定为绝对保护区的区域。一般保护区:海拔1 500 m以上至2 600 m之间的地区以及水源涵养区。生态控制区:海拔1 500 m至25度坡线线的区域和未在水源涵养区的风景名胜区等的用地。水源涵养工程包括封育保护和水源涵养林。

同时对峪口附近的山前洪积扇区域,因河道比降大、洪水冲刷剧烈造成河床土壤、砂石等冲蚀严重区段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坡改梯、涝池和淤地坝;安排秦岭山脚附近坡面植树绿化、退耕还林、采矿场植被修复等林草措施建设。

规划水土保持工程16处,其中临渭区4处、华州区2处、华阴市1处、潼关县9处;水源涵养区4处,其中临渭区1处、华州区1处、华阴市1处、潼关县1处。

4.2 修建水资源保障工程

为满足区域水资源利用的需求,特别是水系生态环境对生态水量的基本要求,解决河道生态水量不足甚至断流问题,规划安排建设一定的水资源调蓄利用工程,包括:南山支流蓄洪湖、水库、塘坝(涝池)等工程。

(1)南山支流蓄洪湖:总结二华南山支流建设分蓄洪区的成功经验,选择利用地势低洼、无村庄的区域,建设蓄洪湖,对南山支流洪水进行蓄滞利用,既实现对支流灾害性洪水的调控,又兼顾洪水资源利用,为防洪保安、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规划在渭南市规划区内建设十八座蓄洪湖,形成的水面总长度55 km,平均宽度约300 m,总面积约2 500万 m2。

(2)新建水库工程:选择水量较丰、污染较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河峪,作为提供渭河生态用水的河流,限制或禁止对其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计划在华阴市罗纹河上游的大敷峪新建水库一座。调蓄峪道洪水过程,改善峪内水资源时空分布,增加峪道枯水期生态用水量,向渭河提供生态用水,改善自身峪道水生态环境。

(3)小(微)型蓄水工程:指蓄水库容小于10万 m3的塘坝、池塘(涝池)、蓄水池等工程,这些工程可调蓄利用城镇、村庄、小河道的雨(洪)水资源,减少排水体系的排洪、排涝压力。规划改造塘坝、池塘(涝池)、蓄水池1 000座,新增塘坝20座,池塘(涝池)300座,实现每个自然村池塘(涝池)不小于1座。

4.3 构建水系联通体系

通过建设河流至湿地连通工程、水库连通工程、抽水连通工程,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既实现对支流灾害性洪水的调控,又兼顾洪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为防洪保安、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

(1)“十八湖”水系连通工程:从渭南西安交界处的零河开始,规划建设贯穿渭南市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的关中东部水乡田园的新水轴,通过连通水道以长藤结瓜、纵横织网的方式串联起纵贯区域东西的十六河、十八湖。其中:“十六河” 分别为零河、沋河、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构峪河、方山河、葱峪、罗敷河、柳叶河、长涧河、白龙涧、磨沟河、列斜沟、潼河。

(2)河-库(湿地)连通工程:为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居民用水保证率和灌溉保证率,改善河流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河-库(湿地)连通工程6处,其中临渭区河-湿地连通工程2处,库-库连通工程2处,华州区库-湿地连通工程1处,潼关县抽水连通工程1处。

4.4 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工程

现有的湿地主要是人工治理形成的支流入渭口平原段河道湿地,包括华县石堤河防倒灌工程形成的三处河道湿地,方山河、长涧河河口段由华州县城、华阴县城污水排放形成的河道湿地及华阴东部与潼关交界低洼地带种植的荷塘湿地等。为恢复并扩大湿地面积营造,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环境,本次规划建设19处湿地,其中河道内湿地16处,河道外湿地3处。“十九湿地”分别为白杨湿地(治污)、沋河口湿地(治污)赤水河湿地、遇仙河湿地、石堤河湿地、罗纹河湿地、方山河湿地(治污)、罗敷河湿地、柳叶河湿地、长涧河湿地(治污)、双泉荷塘湿地、列斜沟湿地(治污)、潼河湿地、稠水河湿地、崇宁湿地、箭峪湿地、高塘镇湿地、赤水湾湿地、桥上桥湿地。可形成湿地面积约1 300万 m2。

4.5 开展防洪、排涝治理建设

(1)防洪治理工程:堤防加固建设结合交通道路建设进行,对于在堤顶布设主干连通道路堤段,堤顶宽度原则上不小于4 m。对无序开发和乱堆乱采河道进行整理清障疏浚;对防护薄弱的支流河口段进行治理防护;完善防洪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将南山支流建成信息化管理的示范河流。本次规划建设防洪工程21处,工程总长度约240 km,其中临渭区3处、华州区5处、华阴市10处、潼关县3处。

(2)排涝体系建设:扩宽疏浚现状二华排水干沟等排涝沟道体系,满足排涝功能前提下作为联通水系的主要水道,并配套完善排水支沟、排涝泵站等设施。规划清淤疏浚二华排水干沟30 km,新增大型节制闸4座,加高培厚两岸堤防约60 km,堤顶宽度8 m,堤顶路面沥青硬化并绿化60 km。

4.6 完善交通道路工程

为方便管理各河、湖及水系连通工程,满足沿岸群众生产、生活及游客观光旅游的交通需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规划沿东西方向的连通水道建设主干交通道路,在河岸一侧布置旅游观光机动车道,另一侧布置休闲健身自行车道、人行道,旅游观光电瓶车道。打造陕西关中渭河南岸区域除渭河堤顶路以外的又一条纵贯宝鸡到潼关,体现水景特色的景观大道、生态绿道。规划总长度106.3 km,修建跨河桥梁10座。

4.7 构建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体系

水资源保护以建立节水目标和指标,采用总水量控制、断面流量监测、分级监督的方式保障河道水量。

水污染防治优先保护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污染,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湿地工程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现状的良好水质,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20年生活污水处理率,县城达到80%以上,集镇达到50%,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就近生态处理;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8 开展水文化与水景观提升工程

陕西是世界古文明旅游圈、“国际丝绸之路”、大中华文化圈中的重要节点和“龙头”,是华夏之根和文化之源。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最早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区域之一,也是周、秦、汉、唐等王朝定都之址。其文化资源分布有着以自然和历史条件不同而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渭南市南依秦岭北望渭河,其中河流、湖泊、瀑布、峡谷等自然资源品质优良,历史、民俗、宗教等文化资源内涵丰富。通过规划的实施可以实现河流变清,加之生态长廊及大批湖泊水面、滨水景观和休闲、健身、文化公园相继建成,基本形成山水相映、绿地连片、鸟语花香,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水生态环境。

根据各区(县、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旅游规划、景区规划,本次共规划建设水文化景观区10处,其中临渭区5处、华州区2处、华阴市2处、潼关县1处。

4.9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引入市场推动机制,同时强调科技创新支撑及法制政策保障。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评价体系,形成适应水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制度体系,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与推进。建立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生态红线内的重要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和公益林地等,对因实施生态保护而形成的贡献给予补偿。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作为增益性和损益性生态补偿主要支付者,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对产权关系相对明确的生态补偿类型进行补偿。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充分利用物联网及移动终端、建立省级秦岭北麓水利云中心、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等先进技术,以水利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带动水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5 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引导、完善的制度保障、具体实施中更需要科技的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涉及水利工作的诸多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要做好规划,抓好试点,扎实推进。

[1]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陕西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规划[R].西安: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006.

[2]渭南市人民政府,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北京: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

[4]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署名文章的通知.陕水发[2016]20号.

[5]陕西省水利厅.关于扎实追赶超越系统治水兴水的意见.陕水发[2016]23号.

TV212.5+2

B

1004-1184(2017)06-0086-03

2017-08-14

苗磊(1976-),女,河北邯郸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秦岭水资源文明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好忙好忙的秦岭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对不文明说“不”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