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诊断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1例

2017-12-20韩文娟王贵生季瑞琪

武警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脂肪瘤房间隔心动图

韩文娟,刘 涵,王贵生,季瑞琪,关 怀

多排螺旋CT诊断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1例

韩文娟1,刘 涵2,王贵生1,季瑞琪1,关 怀3

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螺旋CT;影像学诊断

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LHIS),由大量聚集于房间隔的无包膜的成熟组织细胞形成,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少见,CT检出率达2.2%,一般无需处理,若瘤体大且压迫心脏时,可引起患者运动能力差,活动后气短,甚至发生猝死[1,2]。本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胸部或心脏检查、手术或尸体解剖中无意发现。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8岁,2016-09-25于武警总医院门诊就诊。因发作性头痛、头晕1个月余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5年余,血压最高150/80 mmHg,空腹血糖最高12 mmol/L,餐后血糖15 mmol/L,就诊时血压、血糖控制良好。头颅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率;体检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检查,冠状动脉各支未见明确狭窄梗阻性病变;房间隔层面显示房间隔明显增厚,最厚处约为18 mm,在房间隔中部层面呈典型跨越卵圆窝的哑铃状,CT值-22 Hu,为均匀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后未见强化(图1),CT诊断为LHIS。

图1 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CT表现

A.平扫房间隔层面显示房间隔明显增厚,约18 mm,CT值-22HU,为均匀脂肪密度;B.增强扫描后无强化;C.在房间隔中部层面呈典型的跨越卵圆窝的哑铃状脂肪密度

2 讨 论

LHIS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原因不明。文献[3]报道,该病与原始心房在形成房间隔时存在的胚胎间叶细胞在一定促进因素刺激下发展成脂肪细胞并过度增殖有关,且与年龄增长和过度肥胖相关,多见于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见。LHIS为良性病变,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偶可引起心电图改变,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这可能与LHIS影响传导通道有关,极少数情况下还可引起下腔静脉堵塞,甚至猝死,亦可并发代谢异常,导致纵隔及腹部脂肪增多症[4]。本病诊断标准不同,文献[3,5]报道,房间隔厚度大于15 mm或20 mm为诊断标准。在正常老年人和肥胖人群中,房间隔厚度可接近15 mm,若测量不准确,可能会引起误诊。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如超声心动图、CT或MRI。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具有特征性表现:房间隔增厚,呈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后病变无强化。如在房间隔上部表现为分隔左、右心房的带状脂肪密度影,厚度>15 mm,在房间隔中部跨越卵圆窝,呈哑铃状脂肪密度肿块,在心房底部则表现为包绕冠状静脉窦的脂肪密度肿块,呈隧道样,并可与心外脂肪相连。多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且无创的优点,能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准确区分典型的脂肪密度,因此CT可作为诊断LHIS的首选重要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方便、费用不高,可显示房间隔到卵圆窝间的高回声肿块,诊断房间隔占位。虽然超声心动图易于检出异常,可作为临床首选,但并不能做出明确诊断。MRI具有分辨率高、且无需对比剂显像的优点,尤其对脂肪瘤的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该项检查费用较高,且耗时较长,并且需要患者密切配合,从而影响了MRI在LHIS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因此不能作为诊断LHIS的首选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A对于LHI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与心脏腔内肿瘤(如黏液瘤)、室壁其他来源的肿瘤(如纤维瘤、横纹肌瘤等)相鉴别。(1)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好发于任何心腔的心内膜表面,以左心房最多见,其次为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而发生于左心房的黏液瘤中,多位于卵圆窝附近,病变呈分叶状,可有出血、钙化,随心动周期运动;(2)纤维瘤:以小儿多见,可发生于心肌各个部位,多呈壁在性,可侵入心包膜外生长,增强扫描肿瘤呈延迟增强,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3)横纹肌瘤: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是此年龄段最常见的原发心脏肿瘤,可发生于心肌各部,通常以室间隔为主,病变密度与心肌相似,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同心肌,不随心动周期运动;根据上述病变特征,且密度与LHIS存在显著差异[6],鉴别不困难。此外,LHIS有时需与心脏脂肪瘤鉴别,脂肪瘤可发生于心脏任何部位,主要位于心壁或心包内,呈典型脂肪密度(-50~-120 Hu),向心腔或心外突出,心壁脂肪瘤导致心壁局限性增厚,且单独发生于房间隔较少见[7],鉴别不困难。

LHIS临床少见,报道本例旨在让更多的临床和影像医师认识该疾病。若超声发现房间隔占位性病变,应进一步行心脏CT检查,CT即可明确诊断,从而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及心理负担、避免过度检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1] Heyer C M, Kagel T, Lemburg S P,etal. 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incidence, imaging findings, and clinical symptoms[J]. Chest, 2003, 124(6):2068-2073.

[2] 李 进,林佳选,陈小峰,等.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合并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导管消融1例[J].心电与循环,2013,32(2):129-133.

[3] 毛定飚,吴 昊,葛虓俊,等.多层螺旋CT诊断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7):902-904.

[4] Takayama S, Sukekawa H, Arimoto T,etal. 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 with cutaneous lipomatosis[J]. Circ J,2007, 71(6):986-989.

[5] Laura D M, Donnino R, Kim E E,etal. Lipomatous atrial septal hypertrophy: a review of its anatomy, pathophysiology, multimodality imaging, and relevance to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s[J].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16, 29(8):717-723.

[6] 毛定飚,吴 昊,滑炎卿.一组房间隔病变的CT诊断[J].放射性实践,2012,27(3):274-278.

[7] 李秀涛.MSCT病理性心肌脂肪浸润的影像表现[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8-49.

R445.3

韩文娟,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1.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CT科; 2.10006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3.028000,内蒙古通辽市医院CT科

王贵生,E-mail: wgs1996@sina.com

(2017-07-20收稿 2017-09-23修回)

(责任编辑 武建虎)

敬告:请作者投稿时务必在论文中注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否则不予刊用。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应为6条以上,并尽量引用近5年内发表的参考文献,切勿引用未发表的论文、内部资料、未汇编出版的会议论文及个人通信等。

论著要写出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其他文章只列出关键词,置于正文之前。一律采用结构式摘要,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关键词3~8个,应按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规范使用,中医药文章参照《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国图书分类号请根据文章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得。

猜你喜欢

脂肪瘤房间隔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四种方法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