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走光泽水口红军路

2017-12-20王建成

红土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天后宫军部水口

王建成

重走光泽水口红军路

王建成

当年红军从水口村出发攻打光泽县城的渡口

水口村,位于光泽县城西22公里的止马镇辖区内,管密、止马两条大溪在此汇流,明清时代这里就成为闽赣有名的商贸埠头。现有12个自然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红色苏区。1932年12月红二十二军开赴水口,军部曾设在村里的天后宫内。1933年11月,红色闽北区委和光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等机关全部撤到这里坚持革命斗争。

水口村村部的所在地桥头和中街,一边是沿山路,一边是河。三河夹流,河面宽阔,河水清澈。沿岸杨柳长垂,如少女临溪梳妆。东面是山,西面田地。沿河是一条老路。旁边立有一座清代“天后宫”,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距今约300年历史。门楼高大,大门上挂有2016年5月福建省老区办、省老促会授予的“福建省老区革命遗址”的牌匾。门前立碑介绍,当年红二十二军军部就设在宫内。对面水边有一棵高大粗壮虬枝的老樟树,青绿如盖,俯视水面,已有450多年树龄,历经岁月,至今仍然格外茂盛。河旁边是“红军桥”,建有休息的凉亭。老樟树下是“红军渡”的入口。1932年12月红军战斗部队从这渡口上船开往县城,与陆路部队夹击县城守敌。

据水口村的一位村干部介绍,天后宫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依山坡而建,建筑精良,飞檐翘角。过去是从水边台阶进大门戏台,过一个宽大的天井,层层台阶而上,作为坐椅让人正面看戏。上台阶是天后大殿,上面挂有介绍红二十二军的牌匾。据说军部首长就住在这后殿。里进正中是天后娘娘塑像。左右两个天井,石条为栏,养了池鱼,山泉水由外面山坳流进,经水道到天井通向殿外。后面院落靠山,三山夹水而流向殿内。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只有后殿保护下来,前面通往河边的前殿、戏台等全部被毁坏。

当年红二十二军为攻打光泽县城,军部就在这天后宫里。1932年12月20日,军长罗炳辉、政委邝朱权、政治部主任谭政等都在这里酝酿战斗计划,部署军队进攻光泽县城。今天的天后宫内前半部是新建的,作为红色革命旧址再现昔日模样。前殿戏台,两廊是居舍,分别有作战室、政治部、军事部等,两廊有当年红军时的旧物和画像。该村党支部书记饶明传介绍说,当年红二十二军在这里帮助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赤卫队、成立贫农团等。水口是红色苏维埃水口乡所在地,村中许多人为革命作出了贡献。有200多位青壮年参加红军,跟随长征,为革命壮烈牺牲。天后宫作为革命旧址,上级下拨资金,村里人出于对红色旧址保护的热情,积极集资,投工投劳,重新修复了这座天后宫,县委党史研究室挂牌进行保护,2012年被县政府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村里还将天后宫下面的红军地道进行修整,门前的红军桥、红军亭、红军渡,都一一建起来。近年来,水口村在上级各部门支持下,建起了新村和休闲公园,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并开拓了村级旅游公路,修复红色旧址,打造红色水口旅游,让水口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笔者走出天后宫,为了感受当年红军行军的场景,顺着沿河老路,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这里下去都是泥土路,一米多宽,沿河边山环水绕,崎岖不平。穿过山坳,沿着陡峭的石阶路上山,沿边是高高的河崖,杂草树木让人难行。走过一个山岔口时路没有了,要从边崖而过,边崖下面是数丈高壁,让人望而生畏。但想到当年红军为了人民的解放不畏路途艰险,不惜流血牺牲,笔者鼓足勇气前行。越过山峰下行10多里再上高山,过诸公亭而下到坳背自然村。这里过去有两条路:一条是往虎跳的大路,一直往大陂方向,而插过廖家湾直奔县城;另一条是从坳背过中朱家,到下朱家再到黄溪,转阳杉大路往县城。红军当年就是分成两路,配合水上部队,贴进城边,直接发起冲锋攻城,不到一个小时就歼灭守敌,进占了光泽县城。

红军从水口村出发攻占光泽的胜利至今已过了80多年。没有当年的红色革命,就没有水口村美好的今天。笔者这天瞻仰了水口村红二十二军军部,沿河重走解放光泽县城的红军路,虽然历经道路坎坷,一身疲乏,但让我的心灵体会到了革命胜利的艰辛,受到一次更为深刻的红色教育洗礼。

水口村天后宫前的石碑

光泽县医院)

猜你喜欢

天后宫军部水口
水口水电站7号机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网发电
简述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变迁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油画作品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天津天后宫的保护和发展
天后宫
某隧道溃水口注浆加固处理技术研究
模具切水口在自动化机械中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