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 改革创新
——浙江省质监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017-12-20施京京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大胆探索 改革创新
——浙江省质监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在“放管服”改革攻坚战中,质检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把该放的放出去,把该管的管到位,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在“放活”的同时,注重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着力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让改革的功效持续释放。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质量监督部门紧紧抓住“放管服”这个牛鼻子,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浙江省,当地质监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他们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的力度,以简政放权的实效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围绕百姓满意,企业便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同时,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努力构建产品质量治理新机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又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
宁波:在质监领域试点“当场许可”
为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打通行政许可“中梗阻”,宁波在质监领域开展了行政审批“当场许可”改革试点。区别于传统行政许可改革以简化许可流程来压缩许可时间的做法,“当场许可”改革通过“许可事项再梳理、许可流程再改造、配套制度再完善、监管力度再加强”等举措,从制度层面对行政许可进行创新改革。自2014年发出全国首张“当场许可”证书以来,宁波已在全市720家拥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企业及其他计量类企业累计发放“当场许可”证书158张,平均为每家企业节省审批时间69个工作日,实现了行政许可“零等待”,真正做到把审批占用的时间还给企业。
宁波市质监部门紧密对接法律法规,把梳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当场许可”试点的前提和基础。先后厘清质监许可项目相关法律规定,按照《行政许可法》关于当场审查发证的相关规定,在不降低许可准入条件和标准的前提下,变“先核后证”为“先证后核”,形成“当场许可”的新流程。
传统的行政审批改革为实现提速增效,将重点放在压缩申请受理和审批发证的时间上,但难以进一步压缩考核评审时限。“当场许可”模式优化再造了审批流程,前置了审批发证环节,形成了“申请受理—许可发证—考核评审”的新模式。企业只需提出申请,并书面承诺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经审核符合条件且无严重失信记录,即可当场领证。原发证前的考核评审环节,作为企业获证后的证后监管内容,有效打通了审批“中梗阻”,实现方便企业又不放松监管。
“当场许可”实施以来,最直观的成果是实现了行政许可的“零等待”。以企业为例:宁波怡盛液压技术有限公司因厂址变更为例,提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按原许可要求,该厂需要69个工作日以后才能取得许可证,获证前需要支付员工基本工资等成本费用近20万元,产值损失近1000万元,因停产导致的客户群流失,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而采用“当场许可”模式后,企业可以当场拿到许可证书,有效降低了企业的非经营性损失,显著降低了企业准入成本。
“当场许可”制度的实施,既实现了行政权力做减法,市场活力做乘法的目标,又有效推进落实了企业的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如余姚市鑫福胶管有限公司,在通过当场许可获证后,保持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在此后2年多时间的日常巡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证后检查中,均未发现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今年6至8月,宁波市质监部门对当场许可获证企业和一般获证企业各抽取50家,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和细则重点检查了生产条件、仓储设施、质量控制、出厂检验等内容,结果显示,当场许可对企业生产经营质量和产品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当场许可’改革确实是为企业服务,不但让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还是对诚信经营的一种肯定,让我们感觉到,越是诚信的企业,越能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宁波球冠电缆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在实现“零等待”的同时,宁波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坚持证后监管“零容忍”。“‘当场许可’设立的宗旨是给诚信守法企业提供许可绿色通道的同时,对不守法企业加强监管力度。”据宁波市质监局局长徐光宪介绍,质监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了审批流程过程中的流转交接、监督反馈、分析预警等机制,明确要求审批流程中后一环节要对前一环节进行复核与反馈,使各许可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事中监管制度有效降低了“当场许可”的出错率。为加强行政审批与证后监管的有效衔接,质监部门还专门建立许可通报制度,以信息化手段对获证企业情况进行第一时间公示通报,方便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
“当场许可”改变了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监管模式,对企业证后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宁波市质监部门坚持做好“许可与监管”相结合的文章,把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企业证后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许可部门收到申请许可信息即启动行政许可事中监管,同时通报监管部门启动证后监管程序,并重点做好申请人获证后,尤其是在整改期间及发证产品送样、检验期间的监管工作。许可部门和监管部门结合日常监管的总体安排,联合开展对获证企业的实地检查,许可部门重点检查现场考评组的工作质量,监管部门重点检查企业持续保持许可条件的情况。检查中若发现企业存在严重不符合许可条件或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立即予以依法查处。截至目前,158张证书的获证企业未发现质量违法行为,“当场许可”审批合格率与获证企业产品合格率实现“两个100%”。
此外,宁波市质监部门强化质量信用监管,在建设涵盖全市48万余家基本信息的法人库基础上,汇集了2009年以来2万余份许可信息、6万余份日常巡查记录、5万余份监督抽查报告、5千余份行政案件信息,建立了7.5万余家有过质量监管记录的企业档案,借鉴交警驾照管理模式,动态生成企业信用等级,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质量信用监管信息平台,并对不同的信用等级企业实施不同频次的分级监管措施,对信用等级较低企业采取了取消质量荣誉、质量约谈、黑名单曝光、注撤吊销许可证等递进式失信惩戒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信用监管模式,为“当场许可”的有序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绍兴:“管办联动” 无缝对接
今年以来,绍兴市质监部门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落实市局所有行政许可“一次不跑,事事办好”,确保“提升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企业群众成本”的“一升一降”改革目标。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零上门”、审批审核市县同权、窗口和业务“管办联动”三个100%。
据绍兴市质监局局长何建介绍, 该局对省局委托市局办理和市本级行使的共18项许可事项实施“一次不跑、事事办好”清单化管理,实现行政审批相关法律文书快递送达或在线打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足不出户、证书到家”。同时,按照能放则放和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理原则,市级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县(市、区),将市局本级直接行使的10项审批和9项审核转报事项,全部下放到市直开发区。此外,完善行政审批窗口和各业务处室的信息互通机制,加强行政许可与事中事后监管联动,进一步优化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对许可单位开展“双随机”抽查,构建更加高效合理的内部协同机制,实现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管办联动”、无缝对接。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环节。为此,绍兴市质监局牵头,深入百余家企业对优化服务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公平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研制方案,打基础、抓落实,全面试行该市的“双随机”监督检查工作,较好地实现了部门执法检查工作从随意向随机的转变、从单项向综合的转变、从内控向公开的转变,提高了检查的公正性、高效率和透明度。
绍兴市质监局出台了《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生产领域产品质量随机抽查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了全项目覆盖、精细化体检和市县分级、同步推进的工作机制,对抽查范围、权限分工、实施步骤、结果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每季度通过随机摇号抽取被检查企业和检查人员名单,组织对企业实行涵盖全部质监职能的全方位检查。检查工作由市局带头对全市及市直企业开展,各区、县(市)负责对本辖区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以点及面,层层推广。
同时,该局根据权力清单,梳理所有业务条线的检查内容,确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使检查内容和程序有规可依。建立企业名录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两大数据库,将全市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和市、县两级各条业务线监管人员全部纳入名录库,由摇号软件随机选定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开展执法检查。“一单两库”的建立,使“双随机”抽查兼具了传统的产品监督抽查和日常执法检查的功能,减少了执法扰企,提高了检查效率。目前,两个数据库已导入全市以重要消费品和准入类重要工业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1700余家,执法检查人员114名。
绍兴市质监部门研究开发了网络版“双随机”监督抽查摇号系统软件,实现市、县同台操作,信息协同共享。既可以通过摇号有效实现生产企业和执法人员的随机配对组合,确保执法公正性;又可以利用软件系统的电子化手段,及时对历次“双随机”抽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合理确定重点监管产品、热点产品、群众反映较多产品的抽查比例和频次;还可以根据不同职能要求,从数据库中随机合理搭配执法人员,增强监管科学性,有效破除监管死角。摇号系统还设计了“避重”功能,即根据时间段,排除已抽查过的企业,避免重复抽查。
为了狠抓“双随机”抽查的实效,绍兴市质监部门通过全项目精细体检,做到有的放矢。抽查事项清单依据质监系统的权力清单设定,梳理所有业务条线的检查内容,确定了包含产品质量、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特种设备监察、监督稽查等质监全部职能,共制定四大块17项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只需根据自身职能,按表逐条检查,就可实现全程无遗漏体检。检查清单的设立使检查内容和程序一目了然,且便于实施,既规范了检查行为,又避免了重复、多头检查,减少执法盲目性。同时,质监部门充分利用政务网站等平台,将“检查企业名单公告”、“检查结果公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等整个检查过程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实现抽查流程全公开,责任落实全透明,充分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减少权力寻租,防止执法腐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清单式”整改,要求属地主管部门根据抽查结果汇总表的内容进行逐项落实,按时进行整改验收,做到随机抽查的闭环管理;对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企业,将依法处理,并纳入产品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
绍兴市质监部门坚持以检查为手段,帮扶为目的,有力促进了全市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在对被抽查企业进行全面、严格检查,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质监部门还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制订产品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取证取照,配备计量器具等,确保企业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
标温准州引:领“ 四 提个升最质”量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温州市质监部门围绕“四个最”,即最简的流程、最少的环节、最快的模式、最优的服务,着重在权力“瘦身”、效率“提速”、服务“更优”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生效,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让权力“瘦”下去,温州市质监部门通过“标准化+”提升效能,让审批事项清单、行政许可审查等全部标准化公示,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编码管理,使政府部门权力公开化、阳光化。大力推行“一次不跑、事事办好”清单式管理,制定31项“一次不跑、事事办好”质监行政审批事项清单,68项“最多跑一次”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建立检验机构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并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开通24小时在线申报办理。
为了让“效率”高起来,温州市质监部门针对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事项办理,采用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报材料,减少审批环节,使办理期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改为即办制,让办事群众一次性申报就可以拿到证书。各地质监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制造非重点类计量器具“当场许可”工作,同时从机制上加强动态跟踪监管和证后监管。此外,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推进企业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承诺”,推动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开展产品质量认证。
为了让服务更“优质”,温州市质监部门采取了“双免机制”,针对重要工业产品许可证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申请延续的企业,开展减免核查和发证环节,即“免予”许可证实地核查工作和“免予”工业产品许可证的产品发证检验工作,确保换证工作高效。通过推行“一网受理、联合评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的资质联合审批,有效解决检验检测机构申请行业部门资质时存在的多头申请、多次评审和审批时限长等问题,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
在简政放权同时,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才能将改革的效果落到实处。据温州市质监局局长朱云华介绍,温州市瓯海眼镜、永嘉玩具、平阳家用保健电器具和苍南电子商务针织品是该四个县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市通过加强质量监管等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质监部门对于低、小、散的企业,从专项抽查、日常巡查和重点抽查等方面着手,坚持动态管控,打扶结合,督促实施整改提升;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二维码质量追溯和产品质量责任保险试点,压实企业主责;将眼镜、按摩器具、玩具、针织品作为重点关注产品纳入监督抽查计划,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落实后处理措施。截至目前,对玩具、眼镜、按摩器具、针织品等4种消费品开展质量深度比对方案制定,对44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了后处理,企业整改率达100%。
温州市质监部门以“大稽查”执法为主要模式,部署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行业性、区域性的故意制假造劣违法行为。按照“线上发现、线下查处”的执法模式,开展电子商务产品维权与打假治劣行动,严厉打击电子商务平台的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案件465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152.9多万元,通过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净化。
此外,温州市质监部门充分发挥重点行业协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和龙头企业风险监测直报点作用,推进风险管理向产业延伸;充分发挥标准信息平台和舆情监测平台作用,推进风险管理向预防延伸;充分发挥技术基础和综合整治作用,推进风险管理向处置延伸。对历年的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和质量比对等质量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找出趋势性、苗头性质量风险隐患,帮助提升示范区内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测能力和研判水平。截至目前,共实施评价性的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抽查870多批次。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挥质监职能优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温州市质监部门下一步将改革创新产品质量监管方式,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修复机制,为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扶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健康发展。建立质监执法维权与打假“直通车”机制,第一时间服务重点企业,为“温州制造”产品保驾护航。开展主导产业产品质量深度比对,寻找该市产品与国际国内高端产品的质量差距,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方向。充分运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认真落实政府约谈政府、部门约谈部门和部门约谈企业的“三位一体”质量约谈机制,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在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过去以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管理、监督管理为主。只有“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管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管理。浙江省质监部门开展“放管服”改革的实践,只是全国质监系统的一个缩影。在这场艰巨复杂、持续深刻的变革中,质监人一路探索,一路艰辛,或许,还有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