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7-12-19黄小凤
黄小凤
【摘 要】校园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normal life and study, in this state, how can we make u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is.
【关键词】校园文化 ;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Keywords】 campus culture; network culture; ideology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85-02
1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致使网络文化已经充斥了整个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了网络文化的引导和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具有对新事物极为敏感的大学生们却无法认识事情的危害性,使网络文化逐渐占据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建立的市场,也成为影响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利用具有普遍性的校园网络文化这个主阵地,引导大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新型网络文化当中去,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基础,辩证地吸取网络精华,弃其网络糟粕,使大学生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来促使自己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成为集道德、科学、人文、技术和创新于一身的全面型发展和德才兼备的人才。
2 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包括院校领导、教职员工为一体,以教育育人传道授业为主要内容导向,以思想道德文化、法律文化、专业职业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校园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大大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行为方式,而最终大学生往往会形成固定的文化观念、学习理念和生活理念。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化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助推作用。大学生是网络参与度最高的群体,长期以来,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之在大学校园里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大学生认知度非常高的一种新型精神文化,那就是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維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结合,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方便快捷。网络上的任何信息和观点在公开发布之后,瞬间就会吸引大量网民并引发大量网络交流。这种瞬间的快速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是生活中实际和实物的交流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只要动动手指,参与到网络中的人们就可以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了解当下国家、社会和个人所发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事”的传奇佳话。
第二,信息量大。在网络普及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将社会中所存在的一切包括科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音乐以及私人生活等内容放置到整个网络中去,而随之各国的政治观念、文化理念、道德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在网络中也各据一角,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性格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思想意识、社会认知、茶余饭后等也占据了网络的一席之地。这些纷繁复杂的思想时刻引导和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同时也在不断干扰和诱惑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在这种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抉择过程中大学生甚至不知道是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以致其思想扭曲、心理矛盾、生活无所适从。
第三,信息的开放性。网络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网络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跨越了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网络去了解社会和他人信息,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顾及任何社会底线进行娱乐和放松,这种便利和快捷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大学生们的眼球和欲望,让那些文化缺失、内心迷茫、生活空虚、不堪重压的大学生们整日沉迷网络,依赖网络,从而涤荡了他们原本纯净的灵魂。原本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和大学生被网络所毒害,使大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急速下降,被网络左右了学习和生活,成为一个木偶[1]。
3 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校园网络文化是带有两面性的,特点是具有方便快捷性、隐匿性、开放性等,这些特点一方面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高校保守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环境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校园网络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者必须静下心来考虑如何在网络生活抢夺阵地,如何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去进行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快速发展,网络虚拟性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也成为大学生接受知识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人们把此种情况称为“网络体”。然而,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和虚拟性同时也会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是对大学生正确意识的影响。在理想信念缺失,意识形态多样化的今天,一些别有用心的中西方政客们在网络上雇佣一些网络写手,专门传播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理论,尤其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或者鼓动一些反动势力传播反动信息,致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混乱,不能清晰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论,不能客观地评价社会矛盾,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事务,甚至有些同学误入歧途,发表言论动摇社会制度,丑化领导人,放大社会事件,激化社会矛盾。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高校要认识到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高校要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建立和形成辨别是非标准能力,面对新事物的诱惑,要保障自身正确主观认识,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和诱导。
二是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吸引着大学生参与到网络当中去,很多大学生因此整日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给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大学生因对网络的认识有偏差,放大了网络的用途,认为网络是完全自由的,没有规则约束,没有任何底线的,网络行为是游离于道德和法律之外的世外桃源,可以任意行为而不承担任何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因此,自由开放和虚拟的网络文化环境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随心所欲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任何信息,自由地选择任何信息,并进行任意的互动交流,大学生在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表达的意愿,单调的传统单向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他们的思维需求和思维方式,甚至容易使其产生压抑和逆反的心理,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思考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使用网络[2]。
4 通过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冲击,高校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一,加强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学院网络资金投入力度,让校园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尤其是学生公寓。在校园网站上添入大量的反映学院教学、管理、服务和学院精神等内容,开通学院师生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平台,可根据具体事件指派老师就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交流,正面引导学生学习。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书首先要育人,尤其是承担思政课教育的老師,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在网络上进行引导和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引导,及时从我国国情和发展角度对当下的道德问题和道德观点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强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网络思想的碰撞和冲突,老师们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帮助同学们学会思想取舍,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校园网络文化帮助学生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高职院校,更加应该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让校园网络文化真正起到帮助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琰霞.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2】王道征.试论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