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企新员工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2017-12-19汪卫平
汪卫平
【摘 要】企业新员工走出学校迈进企业大门,不仅代表着环境的转变,也体现着角色的转换,从“通过学习学做事”开始转向“通过做事学做人”,从“学校人”到“企业人”,这不仅是一次角色的转变,同时也是一次人生的跨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转变,将自己融入新环境中并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成为职场新人们不得不思考并面对的问题。论文试以比拟的手法,对国企新入职员工如何从“学校人”转变为“企业人”进行粗浅探析。
【Abstract】New employees go out of the school gate into the enterprise,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but also embodies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from "learning by doing" to "learn by doing", from "school people" to "enterprise man", which is not only a change of the role, but also a life leap. How to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to integrate themselves into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become the problems of workplace newcomers have to think and fac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how the new employe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hange from "school man" to "enterprise man".
【關键词】国企;职场;新员工;角色转变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workplace; new employee; role?adapt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18-03
1引言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对企业而言,资金可以拆借,技术可以收买,而唯一必须是自己有的,就是一流品质的、高素质的员工。处在多变而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中,企业发展的唯一保障就是千方百计地去开发自身最宝贵的资产——“人才”。近年来,伴随加速发展而生的“人才饥渴症”,正迫使国企不断想方设法加快各类人才的引进速度,而其中来自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则成为企业新员工的最主要来源。他们怀揣梦想踏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学生时代对于他们而言似在“抒写散文”,自由写意,不拘一格,用青春书写对生活的烂漫憧憬;而职场对于他们而言则似在“撰写论文”,要求严谨求证而不失创新、大胆谋篇而不逾矩。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冲撞,对新员工的角色转变和心理调适都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2 新员工角色转变不适的表现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的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一年内能顺利适应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数仅占34%,相当高比例的毕业生属于“适应不良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做事眼高手低,心态容易失衡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新入职的毕业生跳槽或离职,70%是因为其眼高手低,不能从头干起。许多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往往没有理解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学生时代,对自己抱有较高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公司重用和丰厚报酬,并称“英雄须有用武之地”,希望得到认可的愿望尤为强烈。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初,所接触到的工作往往可能是一些相对比较基础和简单的东西,譬如跑腿打杂、分类贴签、收拾仓库、整理文档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心理让许多人对此心有不甘,认为自己毕业于高等院校,学的是热门专业,但未能获得期望的岗位机会和薪酬,经常盯着“高、精、尖”,忘了“低、简、平”,常规工作不愿干,专业技术拿不下。在此情形下,浮躁和攀比致使其心理失衡,从而引发工作中的“眼高手低”现象。
2.2遇事喜于抱怨,自我意识较重
新员工进入新岗位,都有着“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宏伟抱负,总是想竭力地去表现自己,希望做出业绩证明自我。但是,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有限,很多书本理论知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适用,具体表现为:施工设计图纸看不懂;施工现场环节弄不清;种种不适导致的与领导和同事交流困难等。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人满腹牢骚、开始埋怨,认为所在公司现有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未能给予新员工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领导不体贴下属等,甚至在单位范围内传播不良舆论,成天生活在抱怨之中,怠于学习,懈怠工作,刚入职时的一腔激情与志气逐渐淡薄。如此一来,他们与企业格格不入,由怕被“利用”变成不再“有用”,只好被迫离职。
2.3 心智不够成熟,易陷迷茫困惑
常言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新员工刚踏入社会,心智等各方面还比较稚嫩,加之外界因素诱惑升级,一味地认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所干的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存在“此山望着彼山高”的现象,乐于攀比工资高低、环境优劣、生活舒适等,一旦某一项比别人差,就会否定公司,有时甚至耿耿于怀,殊不知嫉妒是人类天性中最恶劣的因素,会让自己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只记着看别人风光,而忘了自己应加倍努力。同时,部分新员工缺乏人生目标,忽视经验积累、知识应用和技能提高的过程,一毕业就为了挣钱,对日常琐碎的工作失去兴趣和热心,滋生的“铁饭碗”心理使其生活失去动力、职场失去目标,工作无所用心,每天混日子,自然就感到厌倦。此外,部分新员工缺乏正确的职场规划,不知道在每一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需要提高什么、改进什么,茫然不知所措,浑然不知所为,未能准备好对明天工作的挑战。endprint
3新员工角色转变不适的原因剖析
国企新员工对于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不适,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职场准备不足,不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对于新员工而言,面对公司的战略、业务、同事、文化,一切都是崭新的,感觉就像跨入了原始森林,容易迷失方向、不辨东西。诚然,校园氛围与职场生态有着较大差别,而新员工需要在身份、心态、角色、仪态等各方面做好转变的准备。但是,部分人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将简单化、理想化、虚拟化带进社会和企业,对新的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对新的岗位中面临的问题估计不足,想法不太切合实际,不能完全与企业需求接轨。
3.2 职场定位不准,不能迅速实现角色转换
对于新员工,能否清晰角色以及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直接影响到其今后工作的思想是否稳定、工作是否积极和今后成长发展的快慢。而“学校人”和“企业人”角色关注点各有不同,前者关注的主要是学习状况, 后者则更加关注的是履责绩效。由于角色的变化,一些新员工在从大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入职初期会有很多不适应,表现在奋斗目标、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茫然和无奈。
3.3 职场心态不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困难
新员工刚到公司,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又无法程式化地套入工作之中,工作差错也在所难免,相对而言在职场中就是那个“弱者”,而一些新人自我意识比较强,一旦遇到挫折,就易产生一种失落感,觉得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更有甚者产生自卑心理和心理顽疾,从此一蹶不振,在不断的挫折中甚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无法释怀,更谈不上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4 新员工完成角色转变的对策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当前,国企适逢大发展的机遇期,正是青年员工点亮青春、孕育理想之时。因此,新员工要认真工作,把专业知识掌握好;要勇于实践,把综合素质培养好;要正人律已,把品行道德修养好;更要爱岗敬业,把职场的这篇“论文”撰写好。
4.1 要准确自我定位,转变“撰写论文”的思维
对于新员工,要具备“撰写职场论文”的思维,就要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和职场既没有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想象的那么悲观,它复杂而真实,需将片面的、绝对的、感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理性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必须主动去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而不是消极等待甚至是望而却步。要有意识地接受并完成从“散文”思维到“论文”思维的转变,积极主动将自己融入企业之中,自觉用企业文化来给自己定向导航,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好职业定位,设定职业目标,学会适应艰苦、紧张而又快节奏的基层生活,全面提升职业竞争力,使自己尽快成为“企业人”、干好“企业事”。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新员工能较快完成这种转变,自己的“论文”已有了命题,制定了个人在单位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并开始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去逐步“论证”。
4.2 要纠正思想偏差,端正“撰写论文”的态度
现实和理想总存在一定的差距,世上没有一举成名的好事,也不可能让所有人的理想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所处的环境都适合自己的“口味”。新员工在撰写自己的 “职场论文”时,需要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和不畏艰难向前的冲劲。应本着自己在这一阶段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做出成绩的原则去完成自己在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认真踏实地做好目前所谓“简单的工作”。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在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职场新起点,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4.3 要主动学习进取,掌握 “撰写论文”的方法
俗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一名新员工,要想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进入工作状态,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才能真正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要身怀求知之心。成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学习,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取决于其学习效率,只有主动学习,不断进取,才能更快成长。初入公司,太多的东西需要了解和学习,如制度流程、岗位职责、专业知识、公司政策、工作方法、企业文化、礼仪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知了解、真正掌握,并会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挺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修养,尽快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
二要身怀求实之心。企业是经济实体,讲实际、干实事、求实效,是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青年学生进入企业就要丢掉幻想,崇尚实干,放下自己的姿态和身份、经验,从宏大的“人生理想”向现实的“职业理想”转换;学会“打开”,接受外界新的东西,适应新的环境,从散漫的校园生活向紧张的工作模式转换;学会“融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抓住每一次机会证明自己,从单纯的处理问题方式向复杂的人际关系转换,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才能“撰写”出“合格的论文”。
三要身怀感恩之心,对同事和朋友要有感恩之心,因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伴你成长;对上司和领导要有感恩之心,因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帮助你成长;对社会和企业要有感恩之心,因为社会给了你和谐安定的环境,企业给了你绽放自我的舞台。主动感恩和回报,其“论文”一定会精彩与厚重。
4.4 要锤炼职业素养,提升“撰写论文”的品质
俗语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企业而言,没有职业理想和事业心的员工就不是一个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职业化素质是通向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当新人走出大学校门那一刻,不是意味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生涯的开始。因此,新员工必须经常学会“清零”,要不断让自己回到“零”的起点,让自己学会遗忘,忘记以往的荣誉、地位,深入学习进步,让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为迅速掌握岗位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提升和拓展职业能力[2]。此外,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大学毕业生新员工,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的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从而完善自我、发挥潜能,不断丰富自己作为“企业人”最宝贵的财富,有效提升“撰写论文”的品质,迅速实现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华丽转身。
5 结语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作为企业未来健康有序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只要我们每一名新员工都能正确认识“抒写散文”与“撰写论文”的差异,认真把握职场“论文”的撰写要领,把“抒写散文”的浪漫情怀与个性张扬转化为“撰写论文”的严谨品质与拼搏激情,尽快转变思维,切实转变态度,有效转变方法,就一定能实现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华丽转身,进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生的理想与抱负。
【参考文献】
【1】孙一红.浅谈新入职员工心理角色转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9.
【2】刘慧卿.电力知识型新员工入企心理调适及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