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都孤儿:人的良心探索

2017-12-19刘雨梦

商情 2017年41期

刘雨梦

[摘要]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讲述了住仍奥利弗一生悲惨的遭遇,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善恶以及世界的真伪以及西方国家文明掩盖下的黑暗。这些在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笔下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从《雾都孤儿》中看到了人性本来的光辉。体现了作家内心深处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关键词]《雾都孤儿》;黑暗统治;自由和平;人性善恶

一、《雾都孤儿》的创作背景分析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创作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是作家写实性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以雾都伦敦为生活背景,用同情的笔法给读者讲述了主人公奥利弗一生悲惨的生活遭遇。小说中的主人公奥利弗自出身后就被孤儿院收养,很小的时候就跟人学徒,经历了生活的残酷。此后由于连年战乱,奥利弗也不得不四处逃难,结果误入贼窝,不得不受人欺侮,充当着一个与贼为伍的街头混混。奥利弗在这个群体里过着非人的生活,终于在受尽欺凌之后获得了善良人的帮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奥利弗找到亲人,从此获得了幸福。作家通过自己的小说揭露了英国社会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小说《雾都孤儿》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音乐歌舞剧。

二、《雾都孤儿》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形态

长篇小说《雾都孤儿》创作的时代背景正是英国社会在资产阶级统治下,但是仍然是矛盾重重,是各种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的时期。那个时期社会普遍认同自由经济理论,统治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有所缺失。同时,当时的政府对底层和社会民生关怀不足,他们的这种做法受到了社会人群的强烈反对。普通大众认为那些具有庞大资本的资本家不仅依靠自身的实力大肆剥削劳动者,而且政府表面上大肆吹嘘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实际上却将这种大众期待的自由、平等、博爱抛之脑后。因而整个社会底层人们仍旧生活在艰难之中。为了追逐利益和金钱,资本家人群中有很多人几乎到了道德沦丧的境地,人性道德彻底沦丧。与此同时,社会中的很多知识分子尽管接受着资产阶级的熏染,但是他们社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感无奈和痛心。这些有思想的人群已经敏锐地发现,英国社会并不是朝着先前预想的那样在发展,而是在发展中偏离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者所既定的目标。于是知识分子从为民着想出发,利用宣传手段鼓舞社会民众的思想,他们还按照自己的理想向统治者提出了如何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引起统治者的觉醒。作家家狄更斯在当时就是勇向政府提出建议的知识分子的一员,经历过辍学(做过童工的狄更斯)依靠自身的努力成为了自学成才的一个年轻人。充满朝气的狄更斯一度成为了一家报社的新闻记者,新闻从业经历让这位作家看到了底层社会人群艰难的生活现状,他们通过对社会的认识!对当时社会的端有了很多的看法。同时内心中也渴望社会有一个正确的改变。他们渴望这个世界自由、公平。为此,狄更斯的小说里始终贯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想性观点。小说《雾都孤儿》很明显就是体现出了作家的这种思想。

三、人性善与恶的伦理标准

人性善与恶的定义往往是依照道德为标准,人们的行为应当束缚在道德的框架中,很多行为都可以在道德的范围内评判,但是对某一项社会行为,很难从广义的概念角度进行界定。

对于善与恶的伦理学标准评判要和生命的和谐性相匹配,对社会产生正能量推动作用,提高社会和谐度和幸福指数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善的行为,而行为的恶可以简单定位为善的对立面。在伦理学标准中,人性之善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爱岗敬业、助人为乐都是善行的范畴,其中爱情的善行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评价标准,行为之善是真理的产物。对善的定义要从利人、贡献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善的定位往往被统治阶级所支配,任何以损害他们为基础的获利都是善行的对立面,善良是对他人和社会的无私奉献,是人性光芒中最为精彩的闪光点。恶是善的对立面,对人性而言,善与恶是相依存在的,从伦理学角度来看,违背社会道德,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且危害到社会和他人,则称之为恶,在社会道德领域内,不威胁他人的健康和安全的行为则不属于恶的行为范畴。对于电影中善与恶的评判,我们要尊重道德的框架约束,精当把握英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道德准则,同时也应当勇于突破特定历史框架下的道德标准,从现代道德的角度来看待人性,分析人性的善与恶。

四、《雾都孤儿》中人性善与恶的分析

(一)狄更斯对善的呼吁

电影《雾都孤儿》的立意点直切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描述了特定历史阶段下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作者在电影中透露出乐观、浪漫的人文气息,坚定认为善与恶的轮回报应,善良的行为一定会带来善行的回报,而恶的行为则会受到恶的回报。作者狄更斯是“人性本善”的坚定支持者吗,他认为孩子本是未经熏染的白纸,不带有任何的社会腐蚀”作者创造了一个简单的孩子行为,年幼单纯而没有不良风气侵蚀的奥利弗,作者将这个孩子推向社会,以孩子的感官来评判社会中人性的善与恶,奥利弗遇到的每一个人对他的所作所为直接评判人性的善与恶。电影中描述了一个画面,当奥利弗面临着生命威胁以及重新流浪的危机时,邪恶的哥哥就展示了人性恶的一面,与此同时偶遇的布朗罗却保证了奥利弗维护了自身正当的权益,这种不求回报、帮助他人的行为,正是人性善良光辉的展现,这也正是作者狄更斯对社会的期盼和呼吁,人性的光辉将会照亮黑暗中的时代。

(二)人性善良的表现

善良人物有善良的性格特征,狄更斯对于社会中的善良和丑恶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奥利弗身上,作者将其赋予了善良的特性,奥利弗是一个出身贫苦但是内心天真无邪,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善良的本性赋予了奥利弗善良正直的性格,并让其在不幸的遭遇中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依然保持纯真向上的心态。小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济贫院的孤儿,在其9-12岁的年龄阶段中,他就接触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热情的慈善家、罗斯小姐和南希等,虽然受到了残忍的对待,但是他依然性情本善,在污浊和罪恶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着健全的人格和向上的生活态度。南希以一个完美的人格形象出现,她就像圣母一样有着圣洁高贵的品质,虽然她的遭遇不幸,但是却始终代表着人性的光辉,奥利弗的善行得到了好报,同时恶人也都為罪恶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电影作品中,善良的人物均有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仅仅行为善良温暖人心,同时他们暖情的语言也是抚慰心灵的温玉,让心灵受伤的人们得到支撑力量。例如在电影中,通过布朗罗家的保姆展现善良的人性,他对奥利弗说:“安静点,亲爱的,乖乖地躺着,否则你会再次生病的。”正是这句话就让伤心难过的奥利弗感受到温暖,奥利弗的勇敢和诚实打动了布朗罗先生,而布朗罗先生善良的本性使得他对奥利弗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并决定照顾奥利弗,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善行,电影中对布朗罗先生的善举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正是这样的人性光辉让作者坚信社会光明的一面终将到来。在英国资本主义快速扩张的时代来探讨《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有很现实的意义,作者在电影中表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人员的形形色色,并直面于现实的社会问题,小奥利弗是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的社会底层人物,在社会困难磨炼中始终秉承人性的善良,抵制人性罪恶的诱惑,黑暗社会的现状终究无法遮盖人性的善良光辉,这是狄更斯在电影中所倡导的善良精神。

(三)对人性邪恶的刻画

展现善良和邪恶是对立面,也是构成社会复杂结构的两个因素,有善良的存在必将存在邪恶的行为。在《雾都孤儿》中,邪恶人物代表形象个性十足,例如费金和赛克斯,其本身的邪恶特点不同。邪恶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风气相吻合,同时也体现了邪恶人的本性特征,作者狄更斯在电影中说道,文章角色设定都是按照实际存在的样子来描写犯罪的人,如实展现他们在污浊社会中惴惴不安前行,最终被正义所惩罚。把“雾都”伦敦阴冷潮湿的天气和社会氛围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写出了城市的污秽,也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污秽。小奥利弗作为一个儿童主人公来看待社会百态,费金和赛克斯是两个邪恶的小丑,他们通过言语恐怖和暴力恐怖来威胁奥利弗,电影中深刻展现了两者邪恶的人性,而在伦敦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潜伏着这类人,他们在社会的黑暗中默默潜行。

(四)狄更斯个人经历的善与恶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以奥利弗纯真的眼睛来看社会人性的善与恶。主人公所经历的生活也正是狄更斯曾经经历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时代就必须依赖自己谋生,受尽了社会的冷暖,看透了人性的善与恶,在狄更斯成名之后,他对于少年时代的困难生活依然耿耿于怀,更没有忘记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善良人和邪恶人。《雾都孤儿》的主题是刻画社会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生长的人性变化,作者倡导人性本善的思想,希望在污浊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善良的内心和宽容的待人态度。同时狄更斯倡导社会人性善良光芒的绽放,电影中的奥利弗虽然经历了邪恶坏人的阴谋,但是也遇到了善良的好人,正是这些好人的出现,改变了奥利弗的人生,也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希望。

五、《雾都孤儿》充满着对幸福的渴望

小说《雾都孤儿》是一部带有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小说以扫描式的手法将19世纪末英国底层人群的生存情态进行了全景式展现。但是我们似乎看到了在满是黑暗的世界中“依然闪烁着人性的亮色”表达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心灵寄托所在。在整部小说里,善良人性的揭示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奥利弗的所作所为,以及女扒手南希不愿再去干这些偷鸡摸狗的事情的心里斗争来给予体现。包括南希在内的社会幼年混混,他们虽然身上沾染了社会污秽的习气,但是“当他们面对不幸和痛苦的时候”仍然会表现出善良的人性。例如作品中奥利弗在别人的胁迫下去偷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发现遭到了毒打。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报复的群体里,奥利弗受到重创的心灵中“始终没有产生出伤害和报复别人的念头”。同样生活在充满险恶之地的女孩南希,尽管是一个女扒手(这是由于生活所迫造成的),她作为一个历经世事艰难,长年累月混迹于偷盗团伙的女孩,当主人公的身世即将被隐没的时刻,南希却张扬出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并且在主人公受到二人毒打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给予了保护。我们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这些被生活所迫从事不法行为的人,当面临道德和良知的选择时,他们依然会去选择善良的人性对待发生的事情,真实地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闪光的东西。作者在塑造奥利弗这一人物形象时,很率直地体现出了自己内心世界中的这种希冀和守望。作品所反映的故事的社会意义是十分具有价值的。小说《雾都孤儿》作为一部反映英国19世纪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既对英国社会存在的丑陋的惡行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和揭露,同时也尽情地抒发了作家精神世界中的人文情怀。小说尽管是带有批判性的创作手法,但是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以及对他们行为的描写,注重了人物塑造的浪漫化。而这种浪漫化艺术手法可以说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样给读者预留了很多的思考空间。狄更斯的这种创作手法不单单是对小说的艺术升华,更主要的是在间接地映射出了作家自己对人性的美好希冀。他渴望通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渗透人性善良给更多的人,从而改变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丑恶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