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7-12-19季丽姿夏江华
季丽姿 夏江华
[摘要]大学生“兼职”已成为一个普遍化的现象,不容忽视。为了解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及各方态度,进而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兼职利益,我们采用了纸质问卷形式和网络问卷形式从学生、企业和家长多个角度开展了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讨论了兼职与能力培养、兼职权益保护两个方面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调查研究;提升利益
一、大学生兼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兼职”主要指在校大学生所从事的有报酬的工作活动,有时也称之为“打工”。当前,大学生“兼职”已成为一个普遍化的现象。根据调查,笔者所在院校78.43%均有过“兼职”经历,其中经常性“兼职”的同学比例达到了19.61%。另外,从笔者所在院校勤工办提供的大学生兼职数据来看,不论是参与人数还是涉及的金额,均表明大学生兼职行为已不容忽视。嘉院勤工办大学生兼职情况2014、2015年数据分别如下:校外兼职岗位数量1 167、1249份:参加学生人数为2394、3566人:获得勤工减学金额为10432560、12816922元:提供校内岗位数量153、121份:校内岗位参与人数为503、512人。
随着大学生兼职行为的普遍化,对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研究也逐步展开,主要关注大学生兼职动机、兼职成效等方面。但从现有的研究看,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调查研究多侧重于学生,角度比较单一。现有对大学生兼职情况的研究,其主要的调查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但事实上,大学生兼职的利弊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招聘中是更注重专业成绩还是兼职经历?这个问题影响到我们是否应该支持兼职,以及应该多大力度的支持。又如,当兼职与学业产生冲突时,家长的态度就很重要。家长对大学生兼职越赞成、越支持,大学生倾向于“兼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是对于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的研究,没有注意到不同途径兼职来源的区别。事实上,通过网络、传单、小广告及介绍的方式寻找兼职机会,与通过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兼职,可能对于大学生兼职权益的保护是不同的。
基于此,我们采用了纸质问卷形式和网络问卷形式从学生、企业和家长多个角度开展了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共发放了问卷共20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153份。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校园招聘会以及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等对企业进行了纸质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对于家长方面,我们采用了,由学生家长帮忙填制。
二、大学生兼职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
(一)兼职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
首先,从兼职种类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兼职的主要从事的是餐饮服务(38.56%)、发传单(35.29%)、促销(20.26%)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其次,有兼职经历的大学生中,78.43%同学表示兼职工作与专业学习没有关系。同时,企业调查数据也显示大学生兼职时的岗位主要是服务型(46.34%)和宣传型(26.83%)。因此可以认为,除了一些特定的专业,兼职对于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大学阶段,特别是大一、大二,更多的是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实际工作需求偏离较远。71.74%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就算是简单的工作,也需要对初次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兼职与学业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专业性工作,强调的是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从调查数据看,80.39%的同学从事的都是短期性工作。而从企业角度看,其不提供大學生兼职岗位的主要原因也是在于“大学生可支配工作时间较少(33.84%)”和“大学生工作稳定性较差(33.46%)”。
(二)兼职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那么,兼职能否使大学生心智更加成熟,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帮助其获取兼职的因素中,最关键的一是“大胆自信,活泼开朗(52.94%)”,二是“口齿清晰,善于表达(42.48%)”。显然,这与大学生兼职主要从事的是服务性岗位是相适应的。服务性工作,本身就强调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其次,在兼职过程中锻炼了哪些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中,选择结果前二位的选项是“待人处事能力”和“沟通交流”。从这两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兼职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这一结论,也同样放映在在对企业调查的结果中。企业认为兼职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是“团队合作”,第二是“沟通交流”。
(三)兼职与学业冲突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兼职必然会挤占课余学习时间,那么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呢?调查显示,当兼职与上课时间相冲突时,58.82%的同学表示会“放弃兼职”,26.14%的同学表示会“视这份兼职对自己的重要程度而定”。这一数据表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学业和兼职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楚的。学业是就业的基础,兼职只是锦上添花,不会因为兼职赚钱的一点眼前利益而影响自己的前途。因此,大部分的大学生(77.12%)认为兼职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
(四)兼职的利弊权衡
凡事有利必有弊,大学生课外兼职也不例外。大学生兼职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但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那么是否值得鼓励为大学生参加兼职活动以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呢?比如,有观点认为,尽管兼职可能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如果不抓紧时间,则学不到扎实的基础知识,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对于这一问题,在企业调查“招聘大学生时更倾向于哪类学生”的数据显示,64.23%的企业倾向于“专业成绩合格,兼职经验丰富”,35.77%的企业倾向于“专业成绩优秀,无兼职经验”。这一结果表明,仅从就业角度看,有兼职的经历的同学相对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样,对于家长的调查显示,9.8%的家长“基本不同意”和1.96%的家长“完全不同意”大学生兼职,认为应该以学习为主。可见目前不论是企业还是家长,都很重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其原因可能是对于“高分低能”的现象都有所关注。当然,也必须注意到,就业优势存在的前提是“专业成绩合格”。如果投入太多时间在兼职上,不重视学习或不能合理安排而导致成绩大幅度下降,那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另外,出现这种结果,也可能与笔者所在的院校层次有关。毕竟对于普通二本、三本院校来说,大量的本科阶段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进入就业,有意愿进一步进修提升的比例较少。
(五)兼职与权益保护
根据调查显示,在兼职过程中,31.37%的同学遇到过“报酬没有保障”问题,27.45%的同学遇到过“安全”问题,13.07%的同学遇到过“被中介或公司欺骗”问题,甚至还有4.58%的同学遇到过“性骚扰”问题。因此,大学生兼职的权益保护问题不容忽视。这一点也可以从家长调查的数据中得到反映,49.02%的家长对于兼职表示“基本同意,但有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
为什么在兼职过程中会出现较大比例的同学遇到各种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比如,纠纷金额小,但要维权成功的成本和时间耗费却很大:大学生欠缺相关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缺乏留存相关证据的意识等。但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大学生寻找兼职的来源途径,没有得到重视。很显然,通过网络、传单、小广告及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兼职机会,与通过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兼职,对于大学生兼职权益的保护是不同的。因为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兼职,一般都会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且一旦出现纠纷往往是由学校出面协商解决。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5.95%的同学是通过学校勤工俭学中心寻找兼职,其他途径有经过“熟人介绍、58同城等网站、海报或广告、传单、专门的中介机构”等。而一旦出现问题,也仅有12.42%的同学选择“向学校相关部门投诉”。
三、提升大学生兼职利益的建议
(一)大學生角度
首先,大学生要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就业还是考研?以此来合理分配时间,协调好学习和兼职活动。其次,尽量从正规渠道获取兼职信息,并优先考虑与自己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兼职岗位,在兼职过程中锻炼自己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三,要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兼职过程中权利受到侵害时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维权。
(二)学校角度
首先,学校要做好兼职的安全教育、信息追踪、维权咨询等方面工作。其次,要做好兼职渠道管理,拓展校内外兼职平台与资源,尽可能多地提供既与专业相关、又规范稳定的兼职岗位把大学生兼职与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三)企业和家长角度
大学生兼职需要企业和家长的支持。企业一是要增加社会责任感,在时间上给予大学生一些方便和照顾,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给予指导:二是应在诚信的基础上,提供适合大学生兼职的工作岗位,并遵守与大学生之间的约定。家长一方面应注重家庭教育,帮助大学生分析兼职利弊,处理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另一方面应言传身教一些社会经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提高兼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