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
2017-12-19李国娟
李国娟
[摘要]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新的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提高图书馆数字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核心技术简要阐述,然后对其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当中的应用详细探究。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应用
引言
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对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质量水平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将服务器的利用效率提高是提高服务质量水平的基础。通过对服务器虚拟技术的科学应用,就能有助于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质量提高。
一、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核心技术
(一)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价值
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对其成本能有效降低。服务器虚拟技术对当前的服务器硬件资源可进行科学整合,在对其技术应用后,Windows服务器和Unix服务器硬件资源利用率有利显著提高,减少了服务器数量,降低了机房设备运维的整体成本。并且对虚拟机进行安装方面也比较简单,节省了安装时间。另外,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能从整体上提高服务器的管理效率。网络服务安装到虚拟机后,就能对其管理,可建立虚拟机专门用于重要数据备份,为数据备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二)服务器虚拟核心技术
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对服务器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消除了服务器散乱的现象,大大缩短了新应用的部署时间。从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来看,主要有硬件虚拟和软件虚拟技术两种类型,其中的硬件虚拟技术主要特征就是通过动态逻辑分区技术应用,在各虚拟机上安装以及独立运行不同操作系统。软件虚拟技术是实体主机硬件和操作系统间建立的虚拟机监视器软件监控层,主要是用于阻隔操作系统和硬件系统直接通信。软件虚拟技术的应用对系统整体性能会产生影响,但从整体上提高了系统应用效率。
二、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
(一)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问题
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器的安全隐患。虽然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图书馆对服务器的应用数量,将诸多网络服务集中到单台物理服务器上,在服务器端就有着诸多端口,访问人数的集中增加就可能会遭受到病毒以及恶意程序供给,倘若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就必然会给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带来安全风险。
另外,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中,负载过重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服务器应用中比较容易出现硬件资源不足,以及个别应用抢占带宽的问题,造成客户端的访问缓慢,这就影响网络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应用安全問题中,通信风险也是比较重要的。虚拟机增加使得之间的通信不断增加,对数据的备份以及服务器迁移等,就比较容易受到病毒等攻击,对服务器以及虚拟机就会带来安全风险。
(二)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
图书馆对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愈来愈重视,数量也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利用现有的服务器资源保障承载服务能够全天候连续性的目标实现,是图书馆的重要发展目标。引用服务器虚拟技术,和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架构相结合,就能有助于服务的连续性,对资源能动态化的配置。为方便对虚拟机的集中化管理,以及实现应用资源优化的目的,就要安装虚拟化管理平台,从而保证及时响应和迅速实现应用程序和系统服务的重配置。物理服务器部署后,就要实施虚拟机配置和应用部署,结合需要配置的虚拟服务器配置CPU数量以及内存大小等,然后进行安装操作系统以及进行应用。
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中,要注重整合服务器设计。如某图书馆购置了三台双核双CPU,内存4GB服务器,配合原有的OPEN的iscsi网络存储系统,指定了图书馆虚拟化架构平台方案,通过三台物理服务器连接后端存储系统建立虚拟化集群,并在集群基础上进行建立虚拟机进行应用。把图书馆核心资源数据库转到ESX集群服务器核心存储,构建多台虚拟机应用访问统一数据库端口,这就对数据库的应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然后结合应用系统配置以及系统开销建立虚拟服务器,这就能将应用负载平衡化。
通过对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新购置高性能服务器的使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服务器的性能得到了充分利用。经过了整合之后就减少了物理服务器数量,服务器的购置数量也有了减少,这就大大节省了设备经费。把小数据库正和岛虚拟服务当中后,系统的发生故障率就得到了显著降低,同时也保证了用户的访问稳定,从整体的服务质量上得到了提高,这些对系统的性能也有着保证。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对新旧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平台也有着支持,能满足数字图书馆应用类型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虚拟网络间NAT转换端口映射的应用,也大大减少了入侵的途径,对后台系统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当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服务器应用效率,在日益完善的技术发展下,相信未来图书馆数字化的服务质量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