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新教材中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考

2017-12-19次仁德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应用题

次仁德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的改革持续发展,教师和从事教学工作的专家越发对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充满兴趣和重视起来。在进行学校的教学中,在所有科目中,数学算是比较重要的主要的科目。数学能力和逻辑能力也是以后的研究或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学能力中比较重要的推理创新环节和逻辑的培养以及解答平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贯穿了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这其中,应用题是教育工作者引导中小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应用题对一些知识点的运用高了增加了学生们的考试和作业中答题的精确度,这有助于提高教学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教材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62-02

一、中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上的思路

(一)创造情境教学

在新教材中,应用题已经融入四大板块的学习领域,它不再被单独列出。这样虽然看似减少了应用题,但其实是使知识和其更好地结合。教师应拓展和加深对应用题的了解,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阅读新版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深化,并且把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把结果教授给学生。在一项心理学的研究中表明:学生的学习时接纳知识的程度与学生熟悉生活背景的接近程度成正比。笔者认为在新教材中,非常突出优点就在于其应用题所选的材料比较靠近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实例。根据材料的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它的优点创造情境教学。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可以用认知中已有的经验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学科知识系统化、有序化。有关情景教学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比较先进的教学情境创造可以让中小学生克服传统的问题和类型联系僵化,从而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逻辑。在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中,教师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对于数学的兴趣,而这种情境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通过讲述关于相遇问题的故事,还有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及一些经典的数学实际情景运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和提出问题。

(二)促进各个单元教学知识融合

新的教材在多角度分析方面做的很好,特别是能够有效结合相应的教材解答复合型的应用题。比如说,在百位加减法运算过程中,新教材通过应用的问题串联加法和减法,是题目更加能够通俗易懂,这之后用混合的知识点来测试,例如计算67-35+328+33-85-188+45-82-64时,学生通过以往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数学知识演算,结果是223。而教育工作者用应用题可以高效的把知识点融会贯通,这样一来,不仅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提高。老师通过在教学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全面而精确的理解,然后把知识用到应用题解答的时候,以此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质量。

(三)知识间的联系和有效迁移

新版本教材和旧的版本都重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联系。而新版教材编写时更侧重于知识和应用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从而使应用题与知识完美结合,在简单题和复合题间来建立联系。例如:在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种方法就是“两位加两位”和“两位减两位”两小节后面增加了“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计算,从一步简单应用题变成了比较复杂的两步的应用题。在课堂进行当中需观察到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如果不将应用题的学习过程系统化,就会忽略学生们的学习中产生的心理和发展的规律,这样做就会使学生学习的不全面,发展方面就无法进展。唯有注意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可以心里明白学生的基础是什么,他是否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现在所学的知识的是怎么样为将来学习的知识做基础,在学习时如何更加有效地使学生联系旧知、从而思考新知识,让学生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这些方面老师需提前思考和备课,好在课堂上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

二、中小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一)多样式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要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得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应用题的教学更加灵活多样,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创新的思维和对待问题应变的能力.灵活的思维使解题的思路更加清晰。而对多步的复杂应用题,就能采用复杂应用题的发散性思维去解答题目,这样学生用一题多解或其他方式解答应用题。学生由此而思路较为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可以拓展解题的思路,学生由此能学会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就能提高学生们的解题技能。例如在教学新教材八年级时《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应不忽视讲勾股定理的原理和一些拓展迁移,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思路,从而掌握这一块相似的解题思路,举一反多。

(三)精细教学培养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应用题中较为重要却又容易忽视的一种能力。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只有先理解了题干,才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但是应用题题目大多比较长也比较抽象。如果不能理解意思,就会影响后面的解题思路。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把题目简化,可借助工具给学生演示,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反映得更加清晰,从而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进行指导时,需提醒学生关键的一步是寻找关键字,如果抓住了关键的字词,解答应用题将变得简单许多。

三、结语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时,应用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所以應当给予重视。唯有通过客观分析,将课本的知识点与习题相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于解题的敏感性,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效率,并且在解题时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韦永政.人教版新教材中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考[J].新校园(中旬),2017,(04):121.

[2]钟青青.人教版新教材中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4,(02):9.

[3]张桂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9):125.

[4]连满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市场论坛,2010,10:92-93.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课堂上网络资源的优势及优化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数字模拟化研究
如何解不等式型应用题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