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的应用探讨

2017-12-19赵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微课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来看,我国早在小学阶段便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一直难以提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课程开设不足、上机时间有限,若不及时解决便会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探讨,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10-01

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课程实施现状不容乐观,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将微课运用其中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将分别从:微课概念分析、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微课概念分析

微课一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某个知识点展开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通常是由短小的教学视频组成,教师可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发微课视频时应注意教学设计、课件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測试及教学反馈等方面,使微课教学模式优势充分发挥。

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及积极性、还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只能在课堂讲解中记住操作技巧,如:Photoshop处理技术、EXCEL的运用公式计算,但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不多,导致学生无法将这些操作技能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严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微课的运用则能对这个问题有效改善,教师可将相关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将其发布给学生供学生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将微课教学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大大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对相关知识一味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真正提高。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只能一个个举手来问老师,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最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上机练习来掌握操作技能。

二、促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技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教学不是一对一的面对面教学,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远程教学中老师的教学速度较为固定,会导致学生跟不上的情况发生。这些问题通过日积月累,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中的极大障碍。将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为微课便能减少许多存在的问题,微课可对视频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文字标识,使学生不容易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并可以进行重点记忆,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微课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有解决措施,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各种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

综上,笔者对微课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微课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起到诸多影响,发挥一定应用价值,为了提高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相关要点,使微课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得到充分展现。

(一)将教学实践与微课制作有机结合

为提高微课教学的价值水平,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一体,对知识重点进行梳理,并将其制成微课。微课的制作应以教学有效性为目的,不应占用教师过多的备课时间。微课的操作性相对较强,教师可将相关重难点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观看,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教学

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不同,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为促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应求同存异,通过针对性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工作,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提升。

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述Word页面设计时,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如若教师采用“一刀切”教学手段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同时还会浪费教师大量时间。教师通过针对性教学可提高不同程度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使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使学生感到被重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三)充分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掌握微课制作技巧,通过微课视频的制作来供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目的得以实现。为顺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对传统教学理念及时创新,使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营造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结束语

综前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发展,然后有效融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微课科学规范的融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综合微课的教材多样、信息及时和资源共享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经过使用多种应对措施,有效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极大的增强课堂教学品质。文章围绕:巧妙借助微课,增强课堂趣味性;灵活选择微课,激发学生创作性;科学实施针对性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有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弥补自己学习的较差的部分,但是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确定需要使用微课程的部分,同时也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还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才能使信息化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总之,微课程的在初中信息化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还需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初中信息化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孟蕾,董德森.微课案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133-134+141.

[2]张先进.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OL].现代交际,2016,(07):182.(2016-09-08).

[3]刘凯.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0):180-181.

作者简介:赵阳,女,1979.4,籍贯:山东曲阜,职称:中教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近年来,制作的课件多次获省级一等奖,指导学生电脑作品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有独到的建树,曾多次在全市教师课件、电脑作品制作技术培训大会上作主讲。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