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浅析

2017-12-19庞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合作探索创新

庞超

【摘要】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进教材,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和组织下主动去探索去获取知识的过程。老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互动学习、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方式,组织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题生成的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创新;策略;合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22-01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课堂开始充满活力,使学生更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改革教学方法,要强调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唤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热爱生活的心灵之火,扬起学生追求人生真谛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发挥和“完善自我”从而达到创新赶越自我。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改变教学模式,构建展示学习的课堂

新课标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不改革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把传统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过多的讲解转变为学生的展示,转变为师、生、文本的有效对话,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小学生的表现欲强,展示学习能满足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表现的欲望,使自己有更多的学习时间、空间,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喜爱。在教学中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开展探索新型,合作交流。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在汇报交流中,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二、生成问题,深层对话,提升课堂的语文味

1.质疑,生成问题

没有质疑,生成的课堂会怎样?师生的对话浅尝辄止,没有什么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对文本的读、悟达不到相应的的要求,课堂没有语文味。所以,应有强烈的让学生进行课堂质疑的意识,想方设法组织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题生成的教学。时下许多课堂都在进行的小组合作展示的模式就特别有利于课堂生成。对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点,留出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安静的读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在一定时候引导质疑,引导及时发现并抓住有价值的地方、问题,为深入品读、产生个体化思考提供前提。例如:我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和课文内容质疑,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为什么以放洗澡水作为例子来讲述?等等。学生带着疑问,深入探究课文,终于明白了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多元品读,提升课堂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学生质疑、课堂有生成后,静心读书,或联系上下文,或融入生活实际,或细细揣摩思考,然后再交流、思辨,才能提升课堂的语文味。这个过程,可以借用展示学习进行的汇报交流,但前提是学生已对文本产生了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课堂,动静分明,有思维的碰撞,培养了能力,实现了素质的提升。

三、优化课堂规则,促进学生合作、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很多教师都自觉地在教学中使用,但目前许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随意性较大,没有课堂规则建设,不利于课堂的高效。

窃以为优化课堂规则才是促进合作的关键前提。在平时大量的课堂观察中,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经常出现组内合作草草收场,或小组展示学习各自为阵,没形成一个整体。要强化规则,既要有操作指引,又要有《小组活动课堂记录表》等激励措施,规定组内如何分工,组员如何围绕小组主持人的话题进行汇报、点评、提出意见;还规定如何进行组际互动,组际间不确定的点评、质疑,个人如何与小组对话,等等。

另外,互动作为语文课堂中靓丽的风景线,也要形成自身的机制。课堂中应制定并优化课堂规则,明确操作指引,强化激励措施,比如《学生个人课堂活动记录表》,在学生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后主动点评,或小组与小组主动互相点评,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这方面由随意参与到主动自觉参与。规则在适用时,前期可把要求降低到对参与互动的数量作要求,进而提高到质量的要求,使参与课堂互动成为自觉。

四、夯实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学习的根基

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没有了这个前提,课堂上展示互动不可能达到理想程度,更不用说生成了。目前来看,很多地方的课前自学忽视方法的指导,只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到了个体的自学,或是自主完成习题,或是装订成册的一本导学案,都有一定局限性,实现不了课堂中能支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预习就去买一本教学参考书乱抄了事。夯实自主学习,一要提高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二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反复训练,提高学生个体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我们可以从如何学习字、词、句、段、篇的自主学习进行细致的方法培训,反复训练、示范、模仿,并通过多次检测,形成学习习惯与能力。中高段则要强调学生用一些具体的自学方法,如批注法等。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每次的自学,能读通课文,能说出大意和自己所用的概括方法,基本能知晓作者在写什么,对表达有什么领悟;并能在有所質疑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探究学习,为课堂的各种展示学习提供可能。

2.夯实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是小组内要形成规定,使个人自学成果得到互相检查、评价,学生能提出意见;二是引导并学会就文本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示探究学习、交流,研讨出一定的成果,做好展示汇报的安排。

学生喜爱开放、自主的课堂,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困难来自他们过重的学习压力。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虽然小组合作这种方式看似效率不高,学生们进行讨论当然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花费时间多,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合作探索创新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