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17-12-19艾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摘要】通过对“实践”概念的梳理,深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通过对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的“项目串线”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02-01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何为实践能力?词典中的释义既指实行(自己的主张)、履行(自己的诺言),又包括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实践又是人类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来解释实践能力的心理机制以及其心理来源。在他的观点中,与实践能力相关的实践性智力,与个体的内隐知识呈正相关的关系。内隐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不能通过别人的直接帮助,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由以上对实践和实践能力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既然实践是有目的改造世界的现实性活动,那么实践能力的核心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谓的“问题”,可以是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指在专门领域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矛盾以及需要完成的专业活动。实践能力本身是一种综合能力,并不限于动手操作能力。它实际上反映了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水平。[1]

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

在落实实践能力培养的各环节中,如何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成为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要赋于实践教学合法的地位,所谓“实践教学单列”,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综合考虑,使两者的培养目标能够相互补充,并且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拧成“一股绳”,共同完成对学生整体目标的培养。[2]

课堂是理论教学的阵地。如何处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成为又一个问题。一个选择是实践“独立”于课堂教学,比如近年高校流行的假期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校企合作等形式。当然,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高校,走向社会,极大的丰富的高校社会实践的场所和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一个选择是将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如何“结合”,成为讨论的话题。

丽水学院商学院于2017年春季学期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首次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作为主讲教师,本人对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用“项目串线”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學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学术论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活动。从选题、立意到搜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再到进行社会调查,最后进行正式的论文写作,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创造性活动,也是实践过程的具体体现。大学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顺应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但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学术论文写作”这一主题,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个问题。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摸索和实践,笔者将对课程的标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实践等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项目串线”的方式组织教学任务,即教学内容从查找文献到综述写作,从社会调查到最后的论文写作都围绕着拟定的一个研究项目展开。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使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便于老师组织教学,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另外,授课内容层层递进,也容易使教学有深度。在具体操作层面,有几个要点:

首先,在学期初即整体布局,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上课前的课程准备要充分。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要考虑清楚,这其中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教学部分如何与项目操作的实践教学部分相结合,学生在项目操作各环节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布置任务,学期末如何考评等。在第一节课,老师要将一学期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总体设计向学生传达清楚。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程是以“项目串线”的方式来推进课程,所有安排的任务和作业彼此是有关联的,在项目选题确定后,布置的文献综述任务、社会调查任务和后面的论文写作任务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关于项目的选题。划定一个较大的研究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研究题目,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一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划定一个范围,便于后续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成绩评定。笔者因为是给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学生操作的可行性,拟定的研究范围是“本地的流动人口研究”,学生在我的划定的范围内,可选择就“本地流动人口”的“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

再次,在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将“教”与“练”相结合,先讲解,再实践,最后要点评和总结。学术论文写作的教学,不能只听空洞的方法和理论。在关键和重要的内容,在“讲”的基础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去“练”,也很重要。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出真知。“练”的内容可以是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可以是完成一个文献综述的作业,也可以是设计一份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还可以是对某些人进行访谈并整理访谈纪录。其后讲评作业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上交作业的实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类,通过比较好的作业与差的作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说明。这也是对前面理论教学的再次提升。

最后,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由平时布置的实践任务和作业计分进行加和来计算成绩,另一部分是学期末递交的期末论文。这两部分是有一定的关联,平时作业里的文献综述、社会调查等,是期末进行论文写作需要的材料。由此,整个一学期的学习,就是围绕着期末的论文写作来展开,一气呵成。

参考文献

[1]胡琳.浅谈案例教学法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施[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05):87-91.

[2]朱清贞,汪涛武,袁春生.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系统的改进[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03):82-84.

作者简介:艾清(1977-),女,区域经济学系,讲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学,发展人类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专任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