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商业效应在当下中国影视类节目中的利弊探讨
2017-12-19张东浩
张东浩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大步伐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着一夜成名的梦想,进入了演艺圈。那些年轻、帅气、充满生命活力的男生,因为符合了娱乐消费主体的审美而迅速被市场接受,并以“小鲜肉”的名号被商业包装、推广,电影、电视乃至综艺圈,都被纷纷攻占,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小鲜肉们的高额片酬和出场费占用了大部分的制作经费,导致节目质量的大幅度下降。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下,高片酬的小鲜肉们,对于影视综艺节目到底利弊如何?如何更好地让大热的鲜肉效应发挥偶像的正能量示范作用?
[关键词]中国影视类节目;小鲜肉;商业效应;利弊
一、产业多元化发展。文化消费进一步细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余,对于精神层次上的需求也就日益明显起来,随着人们对于电视节目与文化产业严肃刻板的理解逐渐被游戏化、趣味化所消解,我国的电视文化产业,也逐步走向了消费文化时代。但是大量的甚至是过剩的商品文化也因为步入消费文化时代的原因,充斥了当前人们的生活。这就使得电视机前的受众从电视节目中获得瞬间的满足与压力的缓解后,面临的是之后更为强烈的精神贫乏。因此娱乐消费文化也不能一成不变,应当要不断的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换代,现阶段最为火爆的娱乐消费文化产物首当其冲的就是真人秀和IP改编剧。
但是近几年随着真人秀和IP改编剧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节目和剧集也映人大家的眼帘,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往往很多真人秀打着小鲜肉加盟的旗号博人眼球,但是其节目环节的设置与难易程度,一次次刷新着观众的智商下限,比如湖南卫视独播的真人秀节目,由著名作家南派三叔担任监制,当红偶像吴亦凡、陈伟霆参与的《七十二层奇楼》,开播第一集中的闯关环节设置,嘉宾围绕着一群泥偶小人自言自语玩的不亦乐乎,宛如孩童过家家一般。其后的几期节目,在环节设置上也并无新意。在面对市场需求时,我们不应只考虑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完全忽视了节目本身的制作质量,如果节目本身并无新意,制作拙劣的话,那么纵使请来再多的明星也于事无补。一档成功的节目,不仅仅依赖于参与节目的嘉宾是谁,更应当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同时,寓教于乐,从节目中获取到正能量与知识,这样才能为节目营造一个良好的口碑,使节目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广告植入泛滥。明星天价片酬
在众多小鲜肉事业迅猛上升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媒体对他们的高关注度和高曝光度,因此小鲜肉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为节目带来更多媒体的曝光与大众的讨论。面对如此大的誘惑,各地电视台、网络自媒体平台等纷纷向小鲜肉们抛出了橄榄枝。无论是卫视上星的节目,还是纯网络综艺节目,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踪影。由于鲜肉效应如此的火爆,众多广告商也抓准商机,纷纷找到节目组进行广告植入,这使得广告植入费用成为节目组在制作资金上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促成了明星与商家的代言合作。那么鲜肉效应对于产品的销量起到了何种推动作用呢?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和天猫商城合作,聚合彪马、耐克等服装品牌推出“星爸萌娃”同款服装主题销售区,联合促销,并配合节目进度更新同款服装。此外,天猫母婴栏目配合推出亲子玩具专区:淘宝旅游推出《爸爸去哪儿》录制地的旅游产品,每周配合节目同步开售。2015年7月,《爸爸去哪儿3》回归,并同时推出“芒果扫货”APP,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摇动手机即可购买植入产品,该季推出的三条互动植入广告成交额达到9018万。虽然这种方式看似对商家和明星是双赢的局面,但是由于明星的出场费用过高,广告商的大部分赞助都进了明星的腰包,导致节目组的制作资金捉襟见肘,不得不追加广告的植入比例,植入的方式也越来越直白,很多广告的植入让观众感到生硬甚至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直接印象,造成节目的口碑和质量持续下降。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虽然小鲜肉明星可以为节目组带来更多的关注和赞助,但是高额的出场费也间接地造成了节目制作上的困难,这就造成了一个死循环,同时也是近些年来,中国影视和综艺难出精品的一个原因之一。
三、职业道德频缺失。榜样力量难树立
明星的片酬一直是大众讨论的热点,以片酬高低来衡量明星地位的高低也几近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业内标准。小鲜肉们也在这一标准上,下足了功夫。2015年8月,明星真人秀片酬曝光,有多位明星的薪酬水平位列榜上,其中《挑战者联盟》吴亦凡的报价为1800万元1季,1季13集,1集138万元。由今日头条评选出的2017中国名人收入排行榜中,前十名的榜单中,热门的鲜肉花旦便占领了四个席位。其中鹿晗以18160万元的年收入位列排行榜第二位,李易峰以17070万元位列第四,Angelababy杨颖以14680万元位居第八,吴亦凡紧随其后以13680万元位列第九。而老牌香港功夫巨星成龙大哥和内地当红实力派演员胡歌仅位列第五和第十位。
鲜肉和花旦们动辄上亿元的收入,不禁让不少观众感叹。但是在薪酬不断攀升的同时,有些演员在遵纪守法、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方面却做得却相差甚远。比如,越来越多的明星吸毒事件,不仅对文艺界的风气造成严重损害,而且对于把明星当做偶像和标杆去崇拜、去学习的青少年来说会造成有意无意间的影响,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的风气的影响。
四、引导示范正能量。加强德艺双培养
小鲜肉们不仅仅是娱乐圈、文艺圈的新鲜血液,作为时下年轻人们的偶像,小鲜肉们对于青年人甚至是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鲜肉效应这股力量尤为重要。
对于明星的天价片酬,单纯的去限制演员个体是不足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价片酬”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归根结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艺术本身应是为人们带来美和精神层次的升华而存在的。但是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越来越多的文化公司、娱乐公司迷失了方向,一味地追求影视票房、点击率等经济利益。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够无限制的抬高明星的片酬来获利。如今的天价片酬小鲜肉们,其实是各家公司争夺市场份额,赚取票房和收视的产物。如此看来,小鲜肉何尝不是市场的一种牺牲品呢。endprint
因此要遏制天价片酬的产生,首当其冲的是要整顿整个文化市场的大环境,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高片酬,把片酬所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其次,中国现有的明星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尤为突出的一点在于,大牌明星与大资本相“勾结”,具有主导权与话语权。而对于未成名演员来说,连最基本的劳工权利有时都会被剥夺,因此规范演艺市场,创建具有权威性的演员工会迫在眉睫。第三,我们也可效仿韩国,增加整个文化市场的有效明星供给,用市场解决当前演员高片酬、无内容、无演技的问题。
虽然说明星的高片酬是市场经济孕育而出的,但是演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艺德品行却是自身可控的,对于存在侥幸心理、知法犯法的演艺人员,除了要给予他们相应的法律层面的处罚,同时还应当尽快制定颁布针对演艺人员的相关法律,让触犯法律的劣迹艺人、违反社会道德的演艺人员,能够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从业的禁止,也便于投资方、导演和制片人以此为依据,在用人、选角方面进行慎重的考虑。
纵观我国的演艺圈,演艺人员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艺人们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经营的风生水起。但是我们却很难说出一个由演艺人员组成的社团或是组织的名称。由此可见,我国艺人组织的号召力、约束力与组织的治理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现有的一些演艺协会、艺人组织,要么是爱好相同的小团体、要么是管理混乱松散的组织,缺乏组织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对艺人成员的约束力。虽然也有一些演艺协会也在艺德方面作出了努力,如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等北京市42家经纪机构和表演团体签订了《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从以下方面人手,从根源上提升演艺人员的素质与道德品行。一是相关电影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演艺人员签约的公司和工作的剧组进行工作上的指导,使其对电影演艺人员思想道德教育负起责任。二是对于电影学院等专业院校与机构,应当开设相关艺德艺品的课程,加强德艺双馨的教育,让演艺人员从学生时代起,就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三是可以学习好莱坞的演员工会体系,创建相对完善、成体系的明星培养机制,为影视、综艺等文化工业的各个环节,提供有效的明星供给,把作为生产要素的明星片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一个成型的演员工会,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资本方据理力争,以维护每一位公会内演职人员的利益。
一部出色的影视剧,或是综艺节目,其火爆的原因并不僅仅在于出演的艺人颜值有多高、收入有多高,而在于节目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创作团队的专业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贴合时下受众的口味,抓住市场。一味地去透支“偶像的价值”,把观众当做圈钱的对象,观众是不会一直买单的,到最后只会导致名利双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能够相比的。因此,鲜肉效应作为当下时代的文化产物之一,也将会在我国文化发展进程的史册中留下一笔。而以鲜肉效应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产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在文化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我们是否应当放缓脚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国的文化传承,良性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