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到中年

2017-12-19贡水

检察风云 2017年21期
关键词:幸福感危机年龄

贡水

最近一段时间,年龄成为比较敏感的话题。根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国际上已经将中年的门槛由之前的1985年推导到了1992年,这意味着25岁就成了中年人,更是引起热议。或许生理年龄上的划分不能得到每一个人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带来的巨大焦虑在拷问着大多数人。

中年危机早来到

35岁的伊丽莎白决定改行,不在伦敦金融城里当律师了。她对“人生短暂”这句老话颇有同感,觉得有必要从事一份“现实”的职业。伊丽莎白在20岁到30岁期间工作卖力,经常加班,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进入而立之年后,面对忙碌的工作,她觉得有必要缓一口气。发现自己工作起来不像其他同事那样投入,如果想当合伙人就得更加努力,可做不到这样玩命。为了能够转行,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心理学。伊丽莎白承认自己快要抑郁了,但觉得出现这样的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而包含着某种有益的暗示:离开律师行业,从事一份“更有意义”的工作。她认为这是中年危机,但并非一种临床上的疾病。

咨询心理学家迈克尔·辛克莱博士在伦敦金融城工作,发现30多岁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深感焦虑。人们刚刚经历了经济衰退,这个时期必须老老实实工作。而现在他们感到疲倦不堪,常常反问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一般来说这些问题在45岁左右的人身上更为常见,可如今中年危机开始得更早。这可能是因为太多的选择和信息导致人们感到不满足,与此同时也让人麻木起来,弄不好可能会把人压垮。

中年是现代文化的产物,直到1895年英语词典里才第一次出现midlife这个词。随着美国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儿童和社会》在1950年发表,“中年”的概念才再次得到突破。他创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人生阶段地图,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1. 基本信任感与不信任感(1岁以前);2. 自主感、羞愧感和怀疑感(1~3岁);3. 主动感与内疚感(4~5岁);4. 勤奋感与自卑感(6~11岁);5. 认同感与角色混亂(12~20岁);6. 亲密感与孤独感(20~24岁);7. 创造性与停滞(25~64岁);8. 完整感与失望感(65岁~死亡)。前4个阶段在童年期出现,后4个阶段要跨越整个成年期。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奥特·贾克斯在《国际心理学杂志》上首次发表了有关中年危机的文章。中年危机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也称“灰色中年”。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贾克斯指出,人到中年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存在与不可回避性,死亡意识把一切生活与追求变得无意义,并激发了一种强烈的内在焦虑与恐慌。

幸福指数呈U型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布兰奇弗劳尔和英国华威大学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尔德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幸福指数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然后随着年龄渐长,幸福度也随之下降,一直到40岁、50岁左右降到最低点,人们对生活感知的糟糕程度,“就像失业、离婚等重大人生事件带来的影响一样大”。然后再开始攀升,到80岁左右要么达到了幸福的高峰,要么也会从这个高峰滑落。实际上,关于幸福度呈现U型的说法由来已久。尽管不乏质疑者,然而很多国家都有研究表明人到中年幸福指数普遍降低的情况。布兰奇弗劳尔和奥斯瓦尔德指出,他们考察的这些国家历史、环境、文化背景都存在极大的差异,而且这种情况也无关代际效应,但是研究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将其扩展到了几乎整个世界。

这项关于人类生活满足感的联合研究主要基于7个数据库,涉及51个国家的130万个随机选择的受访者。研究人员把科学家们测量年龄与幸福之间关系常用的两种方法都纳入考虑范围,一是不包括收入、婚姻等其他因素,单纯研究年龄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二是把其他因素考虑进来,然后试图找出其中年龄与生活幸福度的关联。根据第一种方法,研究者在所采用的7个数据库中的5个中发现了中年危机。如果利用第二种方法,那么7个数据库都指向了中年危机的存在。今年8月,研究结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网站上。

科学家发现,全世界人口幸福感最低点的平均年龄在46岁。其中英国男性和女性抑郁程度的顶峰阶段在44岁,美国女性和男性感觉最糟的年龄分别在40岁和50岁。无论男女或穷富,无论身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单身还是已婚,已经为人父母或依旧没有孩子,人们的幸福感变化都存在U型模式。研究人员在分析这种模式的形成时指出,中年危机似乎与人生境遇关系不大,而更像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普遍发展规律。

究其原因,一是可能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生的遗憾。人到中年,常常会自我审视和回望过去。在将自己现在的状态与年轻时期相比时,常常意识到自己失去太多机遇。有生之年不足一半,死亡也开始成为不再遥远和抽象的事情,因此没有多少时间去完成曾经的计划和目标了。另外目睹和经历过的死亡、变故和健康危机越来越多,使原本焦虑而敏感的神经不断受到刺激,极易引发悲观抑郁等症状。

二是持续下降的成就感和不断增加的自我怀疑所致。一点小小的成就可能会让20多岁的年轻人开心好久,而40多岁的中年人却将其视为身外之物。倘若事业上遭挫,难免会招架不住。由于自我提升空间狭小、相互攀比和自我怀疑,自然也非常容易心灰意懒。

中年内涵更丰富

然而有些专家对年龄和危机存在联系的说法并不赞同。发展心理学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成年期发展的观念,认为中年成了人生中更加年轻并且充满潜力的阶段,意味着成长和改变,中年的这层含义成了心理学的新时尚。

《纽约时报》文化记者帕特里夏·肖恩认为,年龄是一种社会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中年不但难以定义,实际上也并非一直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对特定的个人来说,统计学上关于中年的年龄定义毫无意义,远远比不上自己的个人现状,如孩子多大了,父母是否健在,事业发展如何。中年更多的是个人体验,关键在于怎样看待自己,是觉得自己就像20岁,还是感到已经老态龙钟。endprint

肖恩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她39岁结婚,40岁怀孕,同时事业蒸蒸日上。进入中年之后还在给孩子换尿布,或者照顾上幼儿园的孩子,这在之前似乎令人难以想象。鲜明的对比促使肖恩开始思考中年的意义,她在新书《我们的壮年:中年的发明》中告诉人们,中年是成年和老年之间一个相对新的阶段,只存在于现代人的意识结构中。事实证明,态度决定年龄,如果你相信自己在中年能够更健康,身体就一定会棒棒的。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对深刻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加拿大艾伯塔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多年追踪调查的结果,刊载于英国《发育心理学》杂志上。哈维·克拉恩教授和同事们发现,令人畏惧的中年危机并不存在。从18岁到中年时期,幸福感呈现持续增长势头,40多岁中年人的幸福感整体强于18岁小青年。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两组研究对象,第一组从18岁开始一直到43岁,这些人在研究开始时就读于加拿大一所中学;第二组从23岁到37岁结束,这些人在研究开始时正在念大学。结果显示,即便有在恋爱、工作等方面遭遇变故这类负面因素,两组调查对象整体幸福感仍逐渐增加。这一发现不同于先前认为的人生幸福感呈“U”字形,即人到中年時幸福感最低,遭遇中年危机。克拉恩称,先前相关研究都是横向研究,也就是在某一时间点或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收集数据,而他的研究是纵向研究,调查同一群人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幸福感变化,因此更“靠谱”。

重拾梦想追幸福

近日,《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发表了由以色列小野学术学院心理学家泰雅·米龙·雪兹主持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中年危机的出现或许不是件坏事。如果你认为“危机”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时刻的话,那么可能每隔10年就会经历至少一次“危机”。这项研究分析了800名女性的幸福感调查报告后说,处于里程碑年龄的女性表现出了与日俱增的、更为长远的思考。她们并不关注每日的情绪,相反有加倍的可能性会通过自我报告的健康来评估整体幸福感,这些自我报告的健康水平普遍与身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相符。在女性看来,对生活的满意度与30岁、40岁、50岁这三个“里程碑年龄”的客观健康量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迈入一个新10年的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他人有所不同。

“如果你正步入39岁,你会参加聚会或者出去喝杯啤酒。而当你迈入40岁,你可能会有一个精神上的行动清单,开始询问健康,思索自己在生命中的位置。” 雪兹提醒说,“这些还只是初步发现,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但或许有助于确认女性在什么年龄段更容易接受个性化或是公共的卫生干预。”

中年就是这样的悖论,年轻的时候绝对不想进入,当你变老了却又不想离开。但是现在研究发现,中年危机很大程度上已不再存在,反而人们在20多岁和30多岁的时候更可能经历与中年类似的危机,称作“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更多人反而十分享受中年,将其看作是最幸福的阶段。几项调查发现,虽然幸福感在40岁之后下降,但是人们在50岁的时候开始对生活重新满意起来。

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中年危机也不例外。尽管它会让人感到痛苦,但恰恰是一剂良药,让渐趋麻木的人从生活的温床上醒来,去面对自己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的东西。实际上,许多人正是在遇到中年危机后,再次拾起了昔年的梦想,或者重新找回了家庭生活的美好。的确,只要正确面对中年危机,就会化危机为动力了。在青年阶段,坚持理想,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维护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并保持健康,等到跨入中年,才可以更从容的享受收获的喜悦。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幸福感危机年龄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算年龄
“危机”中的自信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