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河南智能制造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7-12-19唐海峰
唐海峰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河南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及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偏低、要素支撑能力不足、载体平台建设滞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河南智能制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引领;智能制造;河南智能
[中图分类号] F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8-4-3
Suggestions on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Henan by Innovation
Tang Haifeng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en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big gap, low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insufficient element supporting ability, and lag carrier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comparison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region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on speeding up the Hen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ere put forward .
Key words: innovation lead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enan intelligence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包含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制造设备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兴起,给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的调整带来革命性影响,智能制造已經成为新一轮制造变革的核心内容[1]。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河南制造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因此,智能制造不仅是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而且是河南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以创新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是河南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
1 河南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态势较好
2016年,河南省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4%,比2015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全年规模以上高成长性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从产品结构看,向中高端迈进步伐加快,移动通讯手持机、金属切削机床、SUV汽车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3%、27.2%和25.8%。在材料制造、电力装备、新能源客车、现代农机、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与产业优势较为突出,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郑州航空港区生产的智能手机约占全球供货量的七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以郑州航空港为头雁,充分发挥雁阵效应,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引进更多智能终端生产和配套企业,带动液晶面板、智能穿戴等相关产业大发展。
1.2 载体平台建设不断加快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带动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河南省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轴承创新中心、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专业化众创空间为河南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平台也放大战略平台叠加效应,培育战略平台新优势。洛阳、新乡、许昌等地市也在加大力度挖掘优势、整合资源,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科技园等重点开展机器人及智能成套装备及生产线、工业自动化控制等研发生产,推进河南智能制造发展的各类载体平台逐步形成。
1.3 产业政策出台加速
近年来,河南省立足长远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助力制造强省建设。河南省陆续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信息化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各地市政府也非常重视,例如洛阳市相继编制出台了《洛阳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洛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和《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行动方案》等文件。初步形成了引领和支撑河南智能制造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引导各种要素向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流动和配置,鼓励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培育力度,有力加快了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发展、企业成长和产业基地形成。
1.4 示范试点推进有序
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是为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鼓励新技术创新应用,包括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5种智能制造模式。在工信部、财政部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试点工作中,连续两年河南省各有5家企业项目入选,截至2017年10月底包括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化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重型拖拉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在内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总数已达10家。除此以外,河南省也开展了智能制造车间试点和智能制造工厂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以来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楼层数位车间、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高精度电子铜带车间等21个车间被河南省认定为智能制造车间试点;郑州宇通新能源客车工厂、中国一拖第三装配厂等10个工厂被认定为智能制造工厂试点。另外还有,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被命名为河南省“互联网+”工业创新示范企业。入选项目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endprint
2 河南智能制造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南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制约因素依然比较突出。
2.1 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河南省的智能制造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与工业4.0并行的现状。河南智能制造起步晚,整个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配套能力不强,细分领域特色不突出。大部分产品、装备仍以集成组装为主,尤其是机器人产业的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进行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工作,而关键核心部件大都依赖进口,形成“高端产业低端化”,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盈利能力弱,甚至部分企业仅靠政府投入才能维持生存。虽然在材料制造、电力装备、信息安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企业,但整体上智能制造企业规模和体量依然较小,民营智能制造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龙头企业还没有通过自身掌握的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也比较弱。
2.2 要素支撑能力不足
总体上来看,河南省产业技术积累相对薄弱,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智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仍处在发展初期,整体科技水平和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能力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致使河南省智能制造产品和系统的发展同时面临较为突出技术瓶颈。虽然目前河南省企业在科研经费投入中与同期相比有一定的提高,但低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相关企业,企业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智能化的软硬件缺乏自主研发技术,高端传感器、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硬件制造低端、软件开发滞后的状态比较普通,装备生产企业核心硬软件技术积累严重不足,关键硬件和核心的软件都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同时,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人才要素积累相对匮乏。一方面,河南省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依靠企业现有人才团队突破核心技术难度大,对高端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引进人才很难留得住。另一方面,存在高级技工少、现代型技工少、复合型技工少的现象,员工综合素质偏低,直接制约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2.3 载体平台建设滞后
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载体平台提供高效的服务。总体上河南省创新平台建设仍存在高端平台少、效率低的现象,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起来只有24家,仅为湖北省45家的一半、山东省56家的四成。同时,在产业平台建设方面存在不系统、条块分割、不专业、特点不突出等问题。企业技术研发各自为政,缺乏资源共享与合作平台,信息渠道不畅通,提供的服务不专业,服务的项目不全面,尤其是对各类要素缺乏在统计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由于信息、技术及综合载体平台建设滞后,带来较多负面影响,已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
3 加快推进河南智能制造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河南要坚持创新引领、智能转型、开放带动、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3.1 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加快政策供给创新
新科技革命为河南省发展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带来重大机遇,应把握“机会窗口期”,积极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竞争优势由传统要素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型,以创新引领河南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2]。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突破技术创新瓶颈和创新制造模式,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从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设备数控化、智能控制、制造服务规程等五个切入点提出智能制造的“河南路径”,并针对河南五大主导制造业研究创新不同的智能制造模式以及政策支撑体系。建议政府进一步对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明晰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和产业布局。有关部门应创新产业政策供给,加大扶持力度,防止河南成为“智能制造”的洼地。
3.2 突破技術瓶颈制约,加快产业技术创新
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装备与核心软件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提高价值链核心环节的掌控力。加大对智能制造软、硬件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突破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官、产、学、研、用合作和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完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工业软件特别是智能制造操作系统的开发以及推广应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智能制造的产业化水平[3]。发挥财政资金和基金引导作用,推动大范围智能化改造,加快扶持和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扩大智能制造示范范围,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3.3 引导建立平台生态圈,推动企业运营模式创新
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所带来的“产品+服务”新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转变,引导企业从封闭的价值链转向开放的价值网络,鼓励企业基于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向和产品建立平台生态圈,通过服务生态化、系统化和产品智能化,把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继续做精做强,实现新的价值增值[4]。针对智能制造高度柔性的生产模式对管理复杂度的新要求,引导企业从产品概念设计、原型开发、资源管理、订单管理、生产计划获取和执行,到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再到营销售后,按照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创造方式进行整合,建立高效的智能化运营系统。
3.4 培育自主品牌和骨干企业,主动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
坚持开放创新的理念,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和骨干企业,积极利用全球技术、资金、人才和销售市场。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契机,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一方面通过开放式创新,主动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和市场要素资源,打造强大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在实施政策扶持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并加强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强力打造智能制造的河南企业品牌[5]。
3.5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创新
实施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等工程,大力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工匠,建立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多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议在落实好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本省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技术研发、制造、管理、操作等各类人才;二是鼓励骨干企业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协同育人,面向河南制造业五大重点领域,建设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夯实智能制造的人才基础;三是致力多方引进,通过项目资助、创业扶持等方式,吸引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机构入驻或创业,营造良好人才聚集环境,不断强化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晓光.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商业经济,2015(2):27-28.
[2] 龚绍东.河南制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 林毅夫.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N].解放日报,2015-5-31.
[4] 屈国强.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模式、路径及突破口研究[J].决策探索月刊,2017(2):34-37.
[5] 管清友.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6):42-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