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胁迫对柴达木盆地梭梭生理特性的影响

2017-12-19张富强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1期
关键词:梭梭耐盐性苗木

张富强

(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宁 810008)

盐胁迫对柴达木盆地梭梭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富强

(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宁 810008)

以清水为对照,设置10个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培养基质,对梭梭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盐迫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迫对梭梭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不同浓度盐迫对梭梭生长发育影响程度不同;盐浓度的增加对梭梭生长发育抑制作用越明显,6.0%盐浓度溶液作为对梭梭抑制作用的拐点。最后针对试验结果,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柴达木盆地;梭梭;耐盐性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是我国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中分布在海拔最高、沙漠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以沙漠化和盐渍化为特征的荒漠化土地急剧扩展,在荒漠地区极具代表性[1]。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为藜科梭梭属多年旱生无叶灌木或小乔木,是古地中海区系的重要荒漠植被成分,在青海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和南部。梭梭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是干旱半干旱盐碱地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优良乡土树种,但群落结构简单,生物积累微弱,草本层不甚发育,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与重建。梭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种,在区系地理上属于戈壁—吐兰种,是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一方面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殊耐盐机理,另一方面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壤营养物质,抑制盐分上升。因此,引种选育、示范推广耐盐性植物是大面积综合治理盐渍土壤的有效措施[2-3]。对柴达木盆地梭梭进行盐迫试验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空间合理有序利用,实现人地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个内陆高原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36°00′—37°24′N,95°58′—97°50′E,平均海拔3 000 m,面积约25万km2。从盆地周边到腹地依次同心环状分布基岩、戈壁、风蚀劣地、沙丘和沙地等地貌景观,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和东部季风气候接触边缘,多年平均气温1.2~4.3 ℃,≥10 ℃积温1174.1~2009.8 ℃,日照时间3078~3600 h,日较差12.6~17.8 ℃,年较差27.8 ℃;降水量由东南至西北177.5~17.8 mm(多集中在6―9月),蒸发量由东至西2088.8~3297.9 mm,风速2.2~5.1 m/s;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主要为棕钙土、漠钙土、荒漠盐土等;植被覆盖率小于5%,森林覆盖率0.84%。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种子发芽试验材料为前1年在都兰诺木洪野外采集的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虫害的梭梭植株种子,去除空粒及杂质,选择籽粒相对饱满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千粒质量274 mg,纯净度≥85%,纯水中发芽率100%。供试单质盐分为兰州市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NaCl。

盐迫试验材料采用6月在优良母树林剪取的生长健壮、整齐一致、无病虫害的2年生扦插枝条。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面,长度20 cm、粗度1cm,每50根一捆,共20捆,将插穗放入清水中浸泡48 h(吸足水分),再用浓度为100 mg /L的生根粉( ABT1号) 浸泡基部( 2~3 cm) 24 h以备用。

细胞膜透性测定试验材料采用每株取东、西、南、北4个方向且相同高度的嫩枝,以消除方向不同所引起的差异性。

2.2 试验方法

1)种子发芽水培法试验: 用蒸馏水冲洗2次内径100 mm的培养皿,放入烘箱中用100 ℃温度烘干2 h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培养皿底部铺上双层0.53 mm厚度定性滤纸,滤纸上放置试验种子50粒, 加入配置好的不同浓度NaCl溶液,盖上培养皿盖,放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相对湿度65%,光照时间与非光照时间均设定为12 h,每梯度重复3次。每天统计1次种子发芽数和生根数,幼苗高度及根长等,连续2天调查数据不变即调查结束。

2)盐迫盆栽法试验: 在都兰诺木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2%,3%,4%,5%,6%,7%,8%,9%和10%等10个浓度梯度的NaCl水溶液,以清水作为对照(CK)。每个浓度梯度及清水对照均有4个重复小区,小区面积100 m2(10 m×10 m),每个小区种植25株(2 m×2 m),每个浓度梯度及清水对照分别种植100株,总共种植1 100株,清水对照也进行各项试验指标测量。将供试苗木植入试验用盆钵中,每盆定株1株,装土3 kg,用相应浓度NaCl溶液多次透灌,直到土壤达到相应含盐量为止,为防止烧苗现象,将盐液1次溶解、分次加入。将钵底托盘上的渗漏水及清洗水及时倒回盆钵,防止盐分流失。正常浇水除草,每隔7天重新换1次盐溶液,测试并维持盐液浓度恒定。正常生长1年后,在不同盐液梯度中选择长势良好、高度一致、无病虫害的苗木各5株,作为标准株进行耐盐性生长发育指标测定,重复3次,取平均值。

3)生化指标实验测定:不同盐梯度下每株采取相同部位2年生同化枝和成熟叶片,折对法测定细胞液浓度,滴定法测定灰分含盐量,用烘干法测定叶片含水量[4]。

4)电导率法测定细胞膜相对透性:蒸馏水冲洗同化枝3次,用滤纸吸干,称取0.5 g,放入装有10 mL蒸馏水试管中,离心10 min, 真空抽气10 min后,振荡30 min;用电导仪测量外渗液的电导率(S1,原电导值),再将上述材料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0 min以杀死组织,冷却后再次测定外渗液的电导率电导值(S2,总电导值),重复3次,取平均值。则细胞膜相对透性用公式:细胞膜相对透性(%)=(S1-蒸馏水电导值)/(S2-蒸馏水电导值)×100来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萌发

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梭梭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发芽高峰出现延迟,种子发芽率在6%盐液中不受影响,只有达到8%时才丧失发芽率,梭梭种子在盐迫下萌发成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图1表明:种子发芽率由CK的100%逐渐减到6%的78.41%,再骤减到8%的15.95%,最后减到10%的0.04%。

植被种子耐盐性是其在盐碱环境繁衍生息的前提,是耐盐碱植物筛选与早期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5-6]。通过对盐渍环境的渗透效应与离子效应的不断综合适应,梭梭逐渐演化为盐生植物或是具有一定抗盐能力的植物种。

图1 盐胁迫对梭梭种子发芽与苗木生长影响

3.2 苗木生长

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梭梭幼苗生长受到限制,当浓度达到6%后会抑制幼苗正常生长,显著降低生长量,相应苗木死亡率随着盐分浓度提高呈增加趋势。图2表明:随着盐液浓度增加,苗木高度和地径分别由CK的2.21 cm和0.94 mm减少到6%的1.13 cm和0.39 mm,再骤减到7%的0.42 cm和0.13mm,最后减到10%的0.03 cm和0.01 mm。低盐度溶液对梭梭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说明其对盐迫有一定的适应性,随盐迫浓度增加,梭梭生长开始受到限制。

图2 盐胁迫对梭梭苗木生理特性影响

根系是树体发育的基础,也是土壤和植物的动态界面,其分布特征反映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7]。1~2年梭梭根系分支简单,主根分支较小、逐级分支较大,但根系连接度长。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直接导致溶液渗透压的提高,造成梭梭幼苗根系生理盐害。试验表明:生根率由CK的100%逐减到4%的69.68%,再骤减到7% 的10.85%,最后减到10% 的0;根长由CK的9.31 cm逐减到4%的6.02 cm,再骤减到7%的1.19 cm,最后减到10%的0 cm;死亡率CK为0,当遭受低盐分胁迫时(≤5%),梭梭可以依靠自身调节的适应策略,保持成活率≥85%,当盐分浓度增加到7%时,死亡率为76.31%,再骤增到9% 的98.67%,最后增加到10%的100%。

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植株通过减少单株分枝数、降低消耗的策略来增加生长发育的适应性。试验表明:分枝数由CK的3.12个逐减到4%的2.03个,再骤减到7%的0.42个,最后减至10%的0个。

3.3 生化特性

盐迫条件下植物通过主动积累脯胺酸(Pro)、可溶性糖类等相容性溶质,来降低细胞渗透压,摈弃部分光合功能;主动积累调节K+和Na+运输系统,避免生理性干旱引起的正常功能阻碍症[8]。图1表明:全盐量由CK的11.52%逐增到3%的13.85%,再骤增到6%的16.59%,最后增到10%的19.41%;细胞液浓度由CK的11.42%逐减到6%的5.02%,再骤减到7%的1.26%,最后减到10%的0.01%;细胞膜相对透性由CK的12.18%逐增到6%的37.13%,再骤增到7%的52.18%,最后逐增到10%的84.97%。

梭梭是典型泌盐植物,泌盐腺分泌细胞的小液泡可将吸收积累的大量盐分储存在液泡中而实现区隔化,维持细胞液中正常的渗透势,促使土壤逐步脱盐,避免了地表积盐;同时土壤微生物对枯落物、根系及动物尸体的分解转化,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它物种的适时出现增加了生态系统多样性[9]。

4 结论与讨论

1)不同浓度盐迫对梭梭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不同浓度盐迫对梭梭生长发育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盐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6%的盐浓度溶液是对梭梭抑制作用的拐点,盐浓度超过6%以后,盐胁迫对梭梭生长的抑制作用就会骤然增加。

2)由于受试验条件、技术人员和研究经费限制,盆栽试验每个浓度梯度只采用了5株标准株进行测试,没有进行全部苗木试验测试,而且只是单因素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自然状态下梭梭耐盐性同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耐盐迫能力可能比实验室得出的结果高出很多,需要继续关注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与耦合性。

3)在荒漠化防治生态建设实践中,坚持适地适树、测土培肥的原则,将梭梭苗木生长的土壤及水环境的盐浓度尽量控制在6%以内,必要时采取客土置换、生根剂浸泡、薄膜覆盖保墒、施农家有机肥及改大水漫灌为节水喷灌(或滴灌)等有效措施保障梭梭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1] 王佳藜.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地理学报,2011,66(5):673-684.

[2] 米文精.大同盆地盐碱地生态修复利用植物的初步选择[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49-54.

[3] 陈婷婷.青海省大通县常见灌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响应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4] 朱金方.盐胁迫对中国柽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15):5140-5146.

[5] 李芊.新疆柽柳属植物抗盐机理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2.

[6] 武香.盐胁迫对3种白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40(1):44-47.

[7] 杨升,张华新,张丽.植物耐盐生理生化指标及耐盐植物筛选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59-65.

[8] 杨志莹.盐胁迫对玫瑰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1993-1998.

[9] 张晓燕.文冠果耐盐性试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68-172.

SaltStresson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HaloxylonammodedronatChaidamuBasin

ZHANG Fuqiang

(Qinghai Provincial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Xining 810008, Qinghai,China)

Taking water as the control, ten culture mediums of NaCl solution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were set; salt tolerance ofHaloxylonAmmodedronwere determined for four years; the growth &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aCl solution concentration, the restrain effect was more severe. 6.0% NaCl solution concentration regarded as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inhibiting effect. Finally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chaidamu basin;Haloxylonammodedron; salt resistance

2017 — 02 — 28

青海省林业厅资助(QHLY20150311)。

张富强(1971-),男,四川南充人,专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与生态保护工作

S 793.9

A

1003 — 6075(2017)01 — 0044 — 03

10.16166/j.cnki.cn43 — 1095.2017.01.011

猜你喜欢

梭梭耐盐性苗木
绿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及耐盐种质筛选
梭梭的建筑课
不同类型水稻芽期的耐盐性差异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苗木供求信息
郁金香耐盐性鉴定方法研究
水稻耐盐基因SKC1等位变异突变体耐盐性评价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