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京

2017-12-19

北广人物 2017年48期
关键词:乒乓球拍球拍薄板

燕京

品读北京

流淌在梦中的北京童谣

日前,迪士尼、皮克斯联手制作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英文名字是CoCo)票房超过5亿,因其扎实的剧本、精美的画面和真实的细节,电影评分网站豆瓣更是打出9.2的高分。相信你的朋友圈一定被这部动画电影刷屏了。尤其是电影接近尾声时,米格与曾祖母唱《请记住我》这首歌时是多么感人。是啊,咱们在贡献了票房、笑声、泪水之后,突然发现,电影中的那段插曲怎么跟我们的童年歌谣有些类似?

童年早已离我们远去,而童年的歌谣却像一条清澈的河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童年的歌谣也似芳香的礼物,熏陶着所有孩子质朴清澈的心灵。童年的歌谣也最亲切,偶尔唱几句,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纯真和烂漫。小的时候至稍大一点儿都有歌谣伴随,童谣伴着回忆,勾起我们多少童年往事。在这些恐怕快要忘记或已被遗忘的曲调中,有太多童年故事值得回味。一首首一段段的童谣伴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走进千家万户,在深深的胡同里,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荡漾,使小朋友的生活变得天真烂漫、丰富多彩,在儿歌中嬉戏,玩耍,成长。

为此,笔者特意翻阅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赵华川、赵成伟绘,袁树森配文的《童年歌谣》,里面就有大家熟知的很多有趣的童年歌谣。赵华川、赵成伟父子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人。赵华川出身贫寒,9岁开始下小煤窑背煤,但贫苦的生活没有压垮他,他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并坚持以绘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赵成伟10岁起就跟父亲学画,大家熟知的《红楼梦》人物画和《新绘三国演义》就是他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认可的袁树森是北京民俗专家,其文字也是老北京韵味十足。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也要去,姥姥不让去,一个巴掌打回去。”多么生动有趣的“拉大锯”民间传统的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关于游戏的童谣还有很多,“丢,丢,丢手绢,悄悄地丢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丢手绢的游戏是我们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游戏,大家围个圈,一起唱着歌谣,等待一个小朋友悄悄丢下手绢,然后全力奔跑、追逐。这是一个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紧张刺激的集体游戏。还有,小时候经常玩儿的《跳房子》:“小瓦片,四方方,我们大家来跳房,房子宽,房子长,蹦蹦跳跳喜洋洋。学青蛙,跳水塘,学喜鹊,造新房,天天练,身体棒。”老北京儿童游戏还有很多,如打梭儿,又叫“挑棍儿”。“拍三角儿”,把烟盒儿叠成“三角儿”,放在地上,用手拍,翻过面儿为胜利。还有,“攻城和斗鸡”、“剁刀儿”(“剁”要读作duō(多))。

除了儿童游戏,过新年的时候也有一些歌谣在传唱。例如,《新年来到》:“糖瓜儿祭灶,新年来到,人人欢笑,丫头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婆儿要双裹脚条。”还有描绘北京地区春节习俗的歌谣《初一磕头儿》:“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耗油儿,初一磕头儿,初二顶牛儿。”这些童年歌谣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再现了老北京的生活。过去,孩子们说童谣,常即兴加词儿,也许有的是念走了音,有的是为了念起来上嘴儿,所以,有时一首童谣竟有好几个版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四合院,走出了胡同。

希望借此文勾起大读者的童年记忆,并向小读者展示父辈的儿时生活。“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愿这些儿歌,在这个冬天,能温暖你我。

冰野/文

非遗传人

曹立熹:乒乓老工匠

今年81岁的曹立熹,是一位退休老军工。出于兴趣,他帮人修了60多年乒乓球拍,世界冠军都登门找他修过拍子。近两年,他自制球拍的两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后,他却高兴不起来,“我担心我的技术后继无人,只停留在书本上。”

天遂人意,机械电子专业毕业,做新能源的白领吴伟,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曹立熹后,开始跟着他学做乒乓球拍。为了精益求精,他将米粒大的小木桩磨得同样均匀。为测试球拍性能,他在阳台上安上了球台、发球机。人手不够,他说服全家人来帮忙,甚至把小区门卫拉来帮忙做球拍。老工匠遇上痴学徒,一段有关乒乓球拍的故事就此展开。在曹立熹看来,遇到吴伟后,钻研了60多年的技艺终于找到了传承人。“我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后,最想的就是有人能把我这个技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曹立熹老先生跟乒乓球拍的缘分,得追溯到60多年前。16岁初中毕业那年,他报名参了军,被分配到南京某炮兵部队。自小爱打乒乓球的他,在部队期间制作了人生的第一只球拍:底板是用木板锯出来的,木板上的胶皮,是他从军用胶鞋的鞋底上削下来的……至于夹在底板和胶皮中间的海绵,则来自废旧加农炮的轮胎,“我从一个废弃的轮胎上削了个切面下来。”“那时候觉得,打起来特别舒服,没有声音,对手不容易察觉。”曹立熹说。

从那时起,他对制作乒乓球拍越来越上心,至今已过去60余年。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都把球拍送给他维修。曹立熹老先生拍摄了一个《百人百拍集锦》,记录下他维修过的800余只球拍的详细数据,包括每个人的技术特点,球拍重量,海绵层数等。乒乓球拍制作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就是打磨,光是砂纸从粗到细就有5种,最后还需要用筷子来打磨光滑。虽然两鬓早已斑白,但曹立熹老先生的身体还挺好,年逾八旬,自制乒乓球拍的手艺也没丢下。

他拿出一只乒乓球拍说,制作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底板材料,“底板要求轻,还要有弹性!”他拿出了一张底板,“一般来说,泡桐木材质比较好,但缺乏弹性,桧木就好多了。”选择好底板后,需要加7-9层的薄板,每一层薄板只有3-4毫米厚,“薄板的作用是增加弹性,分别加在底板上,要对称分布。”粘贴好薄板后,最后一步,便是粘贴胶皮和海绵。

通常来说,从选料到制作底板、贴薄板,曹大爷制作一只完整的乒乓球拍,需要上百道工序,耗时数日。为何老人的两项发明能获得国家专利,徒弟吴伟说,乒乓球拍有弹力、速度、控制三个参数。一般来说,球拍厚就弹性好、速度就快,相反,控制能力降低。好的球拍就是去找中间的平衡点,“而这两项发明做到了厚而轻、轻而弹,要做到这些,误差需要控制在0.1毫米之内。”

长久以来,曹立熹老先生正是凭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乒乓球拍的制作不懈坚持、追求和积累,展现出了工匠之风范,也为国球做出了特殊贡献。

冰野据《今日非遗》整理

猜你喜欢

乒乓球拍球拍薄板
借球拍
名贵的球拍
一角点支撑另一对边固支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弯曲的辛叠加解
10MN铝合金薄板拉伸机组的研制
高性能高顺式聚异戊二烯乒乓球拍面橡胶的配方设计与制备
借球拍
买球拍
乒乓球拍A B面
红色橡胶
铝薄板高速DP-GMAW焊接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