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来到巴比伦》中“群像”服装设计
2017-12-18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王 慧,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天使来到巴比伦》中“群像”服装设计
王 慧,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在有“群像”的戏剧中,总是很多个主角或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都处在戏剧的中央,表现人物的多样性是最终的设计目的。戏剧角色的魅力不在于其在戏剧中本身是否占有主要地位,再小的角色也有值得反复推敲设计的地方。在戏剧表演中,各种角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独立而连贯才能构成一台完整的戏剧。因为每个戏剧中存在的角色都是独立的,该角色不是简单的推进剧情的道具,即使只有一句台词,也能看出该角色与主角的关系,其角色性格也对后续剧情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对“群像”做设计的时候,应先将每个角色的重要性放在设计理念里。做这些设计的同时也会对主要角色的设计产生巨大影响,其各角色的性格又最终统一在一起。“群像”与主要角色不可割裂,所有的角色之间既有差异又有整体。这些“配角”既不是舞台的背景,也不能拥有喧宾夺主,所以在做表现“群像”为主体的戏剧中,不但要为这些复杂繁多的角色设计具有突出人物个性的服装,而且要用服装把各个角色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微妙的平衡。
天使来到巴比伦;群像;服装设计
在越来越多的现代戏剧中,复杂的角色之间的关系总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而这些各有特点的角色之间几乎不分主次,他们在舞台上同时发挥着其各自的魅力,这就是众生,也就是“群像”。
1 “群像”的定义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舞台剧中,不论是怎样的演出形式,在极个别的“主要角色”背后总有大批角色无主次之分,但都有各自重要定位的角色。这些角色的设计与戏剧本身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这就是笔者想要表达的戏剧中“群像”的概念。“群像”本身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群人物的形象。以表现“群像”为目的的戏剧就是“群像剧”。“群像剧”的定义是多个主人公以各自不同故事间的穿插交错,使剧情共同推进的一类作品的总称。
但“群像”与人们常提的“群演”存在很大的差别,它们虽然都是指众多演员构成的戏剧部分,但“群像”不完全作为构成戏剧故事中的背景,更多的是每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在完整地为观众表达戏剧本身的情节和人物间关系的复杂性,即使是再细微的一个人物,在戏剧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在设计时这些人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1.1 “群像”与主要角色的关系
在为戏剧中的“群像”做设计的时候,其实经常会走入一个误区。设计师经常会认为这些是“次要角色”,所以会将人物形象统统概括到大的背景中去,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但常常会把人物的特色、性格等重要的想要对观众传达的信息忽略。这就很难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舞台体验,很难将主要角色与这些“群像”联系起来,也会减弱这些角色与戏剧本身之间的重要联系与剧情推进的重要作用。戏剧中表达“群像”的次要角色与主要角色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角色的设计应该也是与主要角色设计一样,要有生命感。设计师在为角色做设计的过程中,会把重要精力放在对主要角色的设计上,将戏剧本身想为观众传达的信息与感情,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化为舞台服装,鲜明地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做“群像”的设计其实也是这样。能表现“群像”的次要角色与整个戏剧的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衬托或是突出主要角色的魅力,而是相互映照彼此的角色魅力,“群像”为戏剧烘托出完整的情节与关系,主角更是与“群像”角色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关系,相互关联又相互依托。戏剧角色的魅力不在于其在戏剧中本身是否占有主要地位,再小的角色也有值得反复推敲设计的地方,因为每个戏剧中存在的角色都是独立的,不是简单的推进剧情的道具,即使只有一句台词,也是能看出这个角色与主角的关系,其性格以及对后续剧情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对“群像”做设计的时候,应先将每个角色的重要性放在设计理念里,做这些设计的同时也会对主要角色的设计产生巨大影响,但最终又统一在一起,“群像”与主要角色不可割裂,所有的角色之间既有差异又是整体。
1.2 “群像”对主要角色的作用
“群像”的设计对主要角色的作用有很多种,因为戏剧类型不同,所以每一个都不能同一而论。以《天使来到巴比伦》为例:这出戏剧本身角色很多,实际演出时演员更是多达30多个,这对笔者在前期设计角色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剧本主线的故事围绕天使、库鲁比、国王与乞丐之间的命运展开的,但像神学家、银行家等角色,他们非常鲜明的个性其实丝毫不亚于主角的光芒,需要思考如何在表现这些“群像”的同时又不会喧宾夺主。因为这些角色的存在,这些“群像”对主要角色是极其重要的,他们是主角性格的铺垫,又不停地从侧面向观众传达着主角之间的关系,到后面性格的转变,承上启下,也让主要角色的形象感不再单薄。如果是戏剧中只有这四个主要角色,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每个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可能就无法像现在这出《天使来到巴比伦》一般,能给观众带来这种复杂又揪心的体验,这就是“群像”的设计对于主要角色的最大意义,也是对戏剧本身能让观众有诸多感触的重要贡献,可见戏剧中“群像”的概念之重要。这种特别的设计能在越来越多的现代戏剧中担起重要的位置,也是说明了其不可忽略的意义。
2 《天使来到巴比伦》的实践
2.1 《天使来到巴比伦》“群像”服装设计意义
笔者在第一章中,提到其对“群像”设计时的一些理念对其服装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在有“群像”的戏剧中,总是有很多个主角或没有绝对的主角,而每个人都处在戏剧的中央,表现人物的多面性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既然要表达人物的多面性,在为这类戏剧做服装设计时,就不可忽略人物的鲜明性格特色,因为戏剧服装就是为了戏剧的完整体现而存在的。戏剧服装本身为戏剧服务,作为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手段之一,能直观地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职业等鲜明的特点,并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剧中特定的时代、环境,或者一个规定的特殊情境,是将观众带入戏剧最直接的方式。再通过演员本身对角色的演绎,将设计师笔下所设计的角色更完美地呈现。其实无论戏剧是否是以表达“群像”为主题,其服装设计与戏剧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根据戏剧本身表达的主题不同,无外乎是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在设计现实主义戏剧时,服装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性,做到尽可能的还原复刻。而设计师最应该做的是参考当时的历史背景,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文献记录、人文风俗和各个服饰配件的涵义,让戏剧服装体现戏剧的真实性,从而再现生活。例如另外一个戏剧《茶馆》,在这类历史剧中,现实主义是服装设计师必须采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在其他现代题材的戏剧中,现实主义也同样非常重要,或为了还原生活,有时候更是还原历史。而在做浪漫主义戏剧的服装设计时,就要对戏剧所传达的故事情感进行想象,对服装做一定的夸张变形,但也要注意这种想象需符合戏剧本身的大环境,以及它要为观众传达的信息。象征主义戏剧的服装设计更是复杂,又分为直接象征与间接象征,都是通过戏剧中的服装表达角色的情绪变化、剧情的起伏和发展。所以无论戏剧本身到底是什么题材,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其戏剧服装的目的都在于塑造和突出剧中的人物形象,强调剧中所有人物的个性。为了戏剧而进行的服装设计更需突出强调角色对于戏剧的意义。
笔者在前文也提到,在制作《天使来到巴比伦》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角色众多,如何协调整体让所有角色都融合于这部戏,又要让每个角色的形象都有出彩的地方,就没有办法只把设计重点放在像国王或乞丐这样的主要角色上,应该协调国王与神学家、首相、士兵的关系,协调乞丐与库鲁比还有诗人们的关系上。这些“群像”对这部戏的意义更是比单单四个主要角色的贡献要大。这些角色既不是舞台的背景,也不能拥有喧宾夺主的地位,所以在做表现“群像”为主体的戏剧中,服装的设计在为这些复杂繁多的角色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就像是一幅画中如果全部是出挑的颜色,就会觉得很刺眼,也不能意会到作者重点,一出戏中如果每个角色都是既独立又夺人眼球,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戏剧中的复杂人物关系,不会有很好的观看感受。为“群像”设计服装就好比是添加了几笔柔和的灰调子,平衡了画面,又衬托了主要角色的艳丽,但这灰中又有冷暖明暗深浅的对比,这是戏剧人物表现的微妙的平衡。所以为戏剧中“群像”做的服装设计最大的意义,就是平衡了戏剧中所有的角色,让他们既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又不会成为毫无人物特点的背景,既为戏剧添彩,又不会盖过主角的光彩。《天使来到巴比伦》中的“群像”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本身剧本非常经典,而且剧中人物每一个都极具魅力,可以将设计的理念与心得类比到其他表现“群像”的戏剧中。
2.2 《天使来到巴比伦》服装设计及实践
图1 首相服装设计
在制作《天使来到巴比伦》中,笔者觉得最为弥足珍贵的体验就是将其天马行空的设计图变为现实,集合了设计师与制作团队的智慧与配合。也是在这次的演出经历之后,笔者对戏剧的“群像”服装设计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感悟。不同于大型歌舞剧中的群舞们千篇一律的统一服装,也不同于小剧场戏剧一些串场的客串演员,“群像”的设计是复杂又充满着挑战的,它重新定义了设计师对待角色的设计理念,使其不再只关注于主角的服装与戏剧本身之间的关系,而把眼光扩大到“群像”是如何各自发挥着他们各自的魅力,又配合着主角完美地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将某种元素,像是粗毛线或是特殊面料,运用到每个角色上,风格统一但又突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立场。如在做首相的设计中(图1),考虑到他本身的滑稽性,性格上略有点奉承,同时与国王的配戏非常重要,颜色上与国王(图2)的略有相近,但材质的选择与处理中就完全不同(图1)。
图2 国王服装设计
而废王(图3)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又是不停交替的,在舞台上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争斗给观众也带来了有趣的感受。在设计时我想到不只是新旧面料的呼应,也运用了金色与银灰色作为两个角色的对比,视觉上将两个角色剧中关系的冲突放大化。
图3 废王服装设计
再如另一个在“群像”里极具代表的人物角色——艺妓塔布图姆。这个角色演出时由两位演员分ab组来饰演,首先她们的身材有差异,一件服装不能满足两个演员,我考虑服装如果做两件尺码不同但款式相同的话,会很无趣,于是做了两个相似但面料不同的设计(图4和图5),两位演员也演绎了不同感觉。
图4 塔布拉姆a组服装
图5 塔布拉姆b组服装
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操作更好理解了如何将功能性与特点融入到演出服装中,而不仅仅是只把设计基于想象中。这的确对笔者的设计生涯有很重大的意义,使我真正体会到实践得真知。
3 《天使来到巴比伦》“群像”的服装设计价值
3.1 具体实践的引导
《天使来到巴比伦》这部戏因为并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剧目,所以不是以实物服装为主要的设计方向,在搜集各种资料时,对于时代背景就略有省略,从而有了更多的设计空间,让设计师自我发挥想象创造力的地方很多,脱离了还原历史服装这一要求,笔者可以将其想法在服装上发挥到最大化。也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面料与一些特殊的制作工艺上面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让我对“群像”以及“群像戏剧”有了概念,学习了如何为“群像”去做符合角色的服装设计。
3.2 实践中的思考体会
通过《天使来到巴比伦》这部戏,笔者对舞台服装设计又产生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舞台服装不仅为剧目而生,它更是实现角色魅力与价值的基础,是值得反复思考再做出设计的。很多专业方向的知识也是在实践中和不停地搜集资料中学习到的,是实践得真知的检验。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也体验到应多方面考虑服装从设计到制作时一些实际遇到的问题,既要实现设计方案,又要考虑是否能将设计变为现实,它是否具备舞台服装基本应该具备的内容,能否配合演员表演,会不会造成舞台事故等。
4 结语
群像是大部分戏剧里都有的,是戏剧魅力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舞台服装设计师必须为之好好探讨学习和认真总结。
戏剧服装的未来发展仍有待我们去更多的学习了解,学习更多的戏剧历史,借鉴优秀戏剧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升舞台服装设计师对戏剧服装更深入地认识与感触,最终将戏剧服装设计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1]叶廷芳译.剧本《天使来到巴比伦》(1953).
[2]潘健华著.《舞台服装设计与技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陆乐著.《表演服装的设计艺术》[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4]潘健华,王履玮主编.《艺术设计学理论文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标注1234).
Potrait Clothing Design in“The Angels Come to Babylon”
In the drama of potrait,there are always many protagonists or no absolute protagonists,everyone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drama,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performers is the ultimate design goal.The charm of a dramatic character does not depend on whether it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The smaller roles also deserve to be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sign.In a theatrical performance,the characters need to be independent and coherent to form a complete drama.Because the characters in each play are independent,the role is not a simple prop for the plot.Even if there is only one line,you can s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le and the main role,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role is also cruci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Therefore,when designing the potrait,the importance of each role should first be put into the design concept.These designs also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design of major roles.The character of each role is finally unified.The potrait is not split between the main roles,and the roles are both different and integral.These supporting roles are neith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age nor the noise of the host.In the potrait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drama,the clothing design is designed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 of the roles.It is also a delicate balance to associate each role with clothing.
The Angels Come to Babylon;potrait;clothing design
王 慧(1989-),201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服装与化妆设计专业,现在为上海邦德华谊艺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
上海话剧中心话剧《福尔摩斯》担任服装化妆设计
2013年上海美容美美发大赛彩绘比赛铜奖
2014年获得韩国美容协会举办中韩化妆大赛比赛银奖
2014年为央视6台电影《午夜幽灵车》担任整体人物造型设计、微电影《水滴石穿》人物形象设计等
为多热门网游《择天记》舞台剧担任造型设计
为鼓诗词音乐剧《屈原》担任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