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石路上七十年(七)

2017-12-18闫志强byYanZhiqiang

宝藏 2017年12期
关键词:董老馆里洮河

文/闫志强 by Yan Zhiqiang

赏石路上七十年(七)

文/闫志强 by Yan Zhiqiang

图29. 1996年,黄河采石(左起:闫志强、孙苇、王朝闻、赵立云)

十七 、难忘的黄河采石

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在他的《人在石中》一文中写道:“如今在北京回忆银川做客时的活动,与几位当地朋友到青铜峡寻石的美好印象记忆犹新。尽管那天我气喘得不能像简平和石友们那样自由跑动,但坐在黄河边上,随手都可捡起小石比较它们的美丑,湛蓝的天空与滔滔的激流,仿佛都在替我高兴。”这段优美的文字,今天同样唤起了我对那次采石的美好回忆(图29)。

那是1996年9月的一天,我与陈西、孙苇等人陪远道而来的王朝闻先生及其夫人简平、著名书画家张原先生去黄河采石。金秋9月,塞上江南,山青云淡,秋水长天。站在母亲河畔,大家都被眼前绮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了。已经87岁高龄的王老近日气喘病发作,我们只好请他坐在河边休息,其余人分散在河滩中寻石。

我与张原先生一同前行,边采边谈。“张先生,人们常讲奇石之美,重在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美?”我抓紧时间请教。“意境美是形式美的升华。它是人的情感再现与创造的情境诱因,使人们从现有的感官刺激中发掘出的情感体验。所谓触景生情就是意境在发生作用。”“怎么才能发掘出奇石的意境美呢?”我又问。“要通过人石两相悟,把奇石的色彩、线条、物型、节奏等,与我们内心情感韵律混成一体,但这要靠人的悟性。”我想:要具有这种悟性,既要博才多学又要用心才行,石界老前辈不正是我们的榜样么?说话间,我已寻得几块可赏之石,急忙抱回请王老鉴评。却远远看见王老并没在原地休息,而是跪在河滩上,边向前爬,边翻动着卵石。我仿佛看到和煦的阳光下,这位老学者与那些浑朴刚毅的黄河石,一起闪着耀眼的光辉。

我们围坐在王老身边。每个人都抱回一堆石头,有象形的,有山水画面的,有带冰花图案的……王老却举起一块不太起眼的涡纹石,非常兴奋地说:“我看它应该是王牌!这石面上的旋涡纹多有韵味儿!与原始彩陶上的旋涡纹相比,这些天然花纹更刚健、清新而且活泼!”王老对大家采回的黄河石逐块细心鉴评,并不时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奇石美学的问题。

半天的采石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大家收获颇丰。而王老和张先生的言传身教,更使我们受益匪浅。这让我想起罗丹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但愿赏石界能够出现更多这样的人(图30)。

图30.笔者与张原先生在黄河边捡石

十八、我与董老的石缘

2000年,我家在银川古玩城开了个奇石馆——《石珍坊》,每日石友络绎不绝,喝茶赏石很是逍遥。一天,进来一位身材高大、面庞清癯的古稀老人,与我攀谈起来,谈今论古,说石头讲书法,很是投缘。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16岁从河北参加八路军,随着解放宁夏的先遣部队来到银川的老革命,原银川市副市长、政协主席、银川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董维基。他离休在家,住的离古玩城很近,隔三岔五就来馆里赏石聊天。他酷爱古玩字画,有不少收藏。有一次,我从牧民手中收到一块阿拉善的大滩玛瑙,很像一棵白菜,就配了座摆到馆里的博古架上。董老来馆里闲转时看到这棵大白菜爱不释手,说它与慈禧太后那棵翡翠白菜太像了!看着董老这般陶醉,便以原价转让给了他。从此后,我俩之间更感亲近,有时还邀我去他家坐坐,看看他的各种藏品。

图32.董老送我的大滩玛瑙【将军头】

有一次我拿到馆里一块洮河石,那是1997年我去甘肃临洮买到的一块洮河石精品,我很珍爱它,便带去馆中无事把玩(图31)。几天后董老来馆里聊天,马上被这方奇石吸引住了,捧在手中疼爱地抚摸着,似乎比我还喜欢它。从这往后,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抚摸许久。我看着这情景,便提出把这石赠送给他,但董老无论如何也不接受。过了半个多月后,他怀中抱着一块石头来了,说:“这样吧,我拿了一个玛瑙的‘将军头’来,换你那件洮河石好吗?”我说:“您这件‘将军头’太珍贵了,换个洮河石不合适。”董老说:“我有你那棵玛瑙白菜就足够了,这个‘将军头’是我以前在西塔古玩店用青铜器换来的,我再换给你吧!”我抱着“将军头”,他捧着洮河石开心地笑了(图32)。董老那次还说,他以后要把那棵玛瑙白菜送给他住在北京的小孙女永远流传下去,还要请最好的雕刻师在这块洮河石背面刻上一首诗,永远珍藏。这之后他请没请人在石上题诗,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不久他却写了一幅字送给我留念,是抄录李白的那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三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后来,董老来得越来越少了,再来时我摸着他的手越来越凉了,不久他就辞世了。这十几年来我常常望着书房悬挂着的董老遗墨,抚摸着那件“将军头”潸然泪下(图33)。

十九、母亲朝拜母亲河

已经94岁高龄的母亲常常向我们提起她小时候,我姥爷有一段时间在汉口做翻译工作,把她也带去了,经常领她在长江边捡石头的事儿。美好的回忆总是使母亲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快乐之中。自从我由宁夏带了几块黄河石送给她后,她就提出想去看看咱们的母亲河,还想在黄河捡石头的愿望。2015年我终于帮母亲圆了这个梦。那年6月接母亲来银川小住,我们陪她去了黄河,因母亲年事已高不便远行,就近开车去了青铜峡,那里是我与老伴早年常去采石的河段。我们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向南,湛蓝的天空、绮丽的塞上风光使人心情格外舒畅,很快到达70公里外的青铜峡。

青铜峡是黄河上游的最后一条峡谷,素有“十里长峡十里景,十里画廊在青铜”的说法。而当我们走到黄河边时却都大吃一惊,昔日总让我们充满期望的卵石滩不见了,代之的是整齐的小树林、平坦的人工草坪。黄河完全没有了当年原始的苍莽和野性,变幻出一派秀丽与宁静。这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可是站在大河岸边,年过九旬的老母亲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我明白了,母亲到这里不光是想寻找几块她喜爱的黄河石,更是一次向伟大的母亲河的朝拜(图34)!

图33.董维基先生遗墨

由于“黄河金岸工程”的实施,加上近年捡黄河石的人骤增,黄河岸边的卵石已不多见了。但我还是陪着母亲,沿着黄河一路寻找着,母亲对脚下的每一块黄河石都充满好奇和敬意。最后捡了几十块石头,虽然块头都不大,也没有明显的花纹图案,但色彩各异、质朴无华。母亲希望把捡到的石头都装车拉回去,我与她商量了许久,最后挑选了十几块母亲最喜欢的拉了回来。这十几块母亲亲自采集的黄河石,现在摆放在北京家里的窗台上。母亲常常手捧着它们说:“要是我小时候在长江拣的那些石头也能保存下来该多好,现在就可以和这些黄河石放在一起了(图35)!”

图34.2015年,笔者陪母亲在黄河青铜峡采石

图35.母亲德淑敏捧着黄河石笑了

猜你喜欢

董老馆里洮河
车过洮河
歼敌
星火燎原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美术馆里的少年
图书馆里排排坐
时髦美术馆
我们工作啦!
垂垂老矣 念念联之
董必武的几个廉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