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标准化患者在健康评估操作考核中的应用
2017-12-18王金仙
姚 瑞,王金仙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 558000)
学生标准化患者在健康评估操作考核中的应用
姚 瑞,王金仙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 558000)
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患者在健康评估操作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织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学生64人进行由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参与的健康评估操作考核。考核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大多数考生认为,由SSP参与的健康评估操作考核模式能全面考查自己的健康评估能力,提高自己的临床应对能力,沟通技巧,和评判思维能力等。结论 学生标准化患者用于健康评估操作考核有利于学生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标准化患者;健康评估;操作考核
标准化患者(SP)又称模拟患者、患者演员或患者指导者,是经过系统化训练后能恒定、逼真地模仿患者临床状况的正常人或患者。SP具有扮演患者、教学指导者和充当评估者三种功能。近年来由于医学类教育招生的迅速扩大,但教学医院的规模、教学设施及相应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和改善,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步提高,请真正的临床患者协助参与技能考核已经难以实现,自上世纪70年代,SP作为教学媒介开始进入医学教育领域,被广泛用于医学教学和临床技能考核中,而护理专业有关SP的运用还相对较少,受此启发,笔者在本校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选择一个班级采用SP参与健康评估操作技能的考核,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64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5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编写标准化患者剧本
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参考人卫出版社的《护理专业OSCE考核指南》中的模拟病历,结合健康评估操作技能中的考查要点,由临床护理教研室的老师和附属医院高年资的相关科室医生共同编写剧本,使剧本质量得到保证。
1.2.2 筛选并培训标准化患者
在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中初步选取12名志愿者。要求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性格开朗,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有一定的表演基础、悟性较高的学生。将提前编写好的剧本提前一个月发给志愿者,使之熟悉剧本内容及情景,每周安排2学时由教师对志愿者进行指导,通过培训和反复演练,使SP能够达到:体会患者心态,能够比较自然的演绎患者的情绪、表情、动作、语言、反应等;能够准确反复地表演同样的病例。如在神经系统检查时,可让SSP作出拇指背伸,其余四指扇形展开的动作,以示巴彬斯基征阳性,让考生辨别。在进行“墨菲氏征”检查时,让SSP紧皱双眉,作痛苦状,在深吸气过程中发生吸气中止,并发出呻吟。再如,在肺部评估中,让SSP表演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隙,请考生识别等。保证能够为每位考生提供相同的情境和一致的信息。最后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对达到要求的6名学生确定为学生标准的患者(SSP)。
1.3 考核方法
每位考生进行抽签考试,考试内容有6个模块分别对应:问诊、肺部评估、心脏评估、腹部评估、脊柱四肢评估和神经系统评估,每项操作均要求考生能全面、正确的完成。除此之外,还设置有护理礼仪、沟通交流、应对能力、评判性思维、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分值,最后还有提问环节,每项操作的考试时间为20 min,考试之前监考老师根据考核要点和评分标准进行集体备课,使用同一评分标准严格评分。
1.4 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考核结束后对64名考生发生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64份,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见表1),对6名SSP进行无记名调查(见表2)
2 结 果(见表1、表2)
表1 64名考生对SSP应用于健康评估操作考核的评价 [n(%)]
表2 6名SSP对参于技能考核的评价
3 讨 论
3.1 SSP在技能操作考核中的作用
传统的健康评估技能操作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病房直接进行体格检查,另一种是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估。前者的优点是能评价学生能否评估出相应阳性体征。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缺点是患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愿意配合的患者人数非常有限。后者虽然解决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是健康的个体,因此无法针对阳性体征进行评估考核。而运用SSP参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由于是采用统一的病例设计,统一的评分标准,使每位考生面对相同的患者,相同的问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考试的客观公正性,从表1中可看出81.2%的考生认为这种考试方式是客观公正的。另外,这种考试方式为在校护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特别是在目前学校扩招,临床教学医院不足,患者不配合等情况下,可为护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如表1所示90.6%的考生认为这种考次能够调动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护理礼仪、人际沟通、临床应对能力,评判性思维提高都有较大帮助。
3.2 SSP在技能操作考核应用中的局限性
SSP虽然经过了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训练,但是不可能完全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模拟出所有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这会使一些考核内容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学生接触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且具有典型病史的SSP,而不是真实患者,毕竟真实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丰富多样的,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临床疾病多样性的认识,个别SSP在考核过程中使用了医学术语,需要在今后的培训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规范。
总之,在健康评估操作考核中应用学生标准化患者,可以使护生更早地接触临床情境,增强其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提高临床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1]仰曙光.护理专业OSCE考核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斌全,王 磊,梁 芸.OSCE在护理本科生“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33-34.
[3]吴 凡,许杰洲.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问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医学考核探索,2006,5(12):1146-1147.
[4]葵小红,闻彩芬,濮丽藩,等.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提高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16(26):3108-3111.
[5]姚 洁,王丽萍,郭小兰,等.标准化病人考核在成人护理学积极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6):108-109.
R-4
B
ISSN.2095-8242.2017.063.12447.02
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