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法指导初步探索与实践
2017-12-16王宏伟
王宏伟
【摘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环境。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授之以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计划法;质疑法;研讨法;应用法
【中图分类号】G6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97-02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并认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讨论,以求更加完善,便于指导学生学习时采纳:
一、学习计划法
学习要有计划性。学生要根据自目己的学习情况做全面分析,确定对那些科目,下几分功夫,以便科学地分配时间。这是因为中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还不是很持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若是遇到感兴趣的事,有的便会忘记学习任务的按时完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要求是:
1.做计划要符合自己的实际,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
2.计划要合理利用和安排学习时间。对学习时间要统筹考虑,力争做长计划,短安排。计划越细致,学习时效就越高。为此,在时间安排上,根据自己的特点,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率,就安排在什么时候学习。如果早晨记忆好,就安排学习外语;晚上比较静,可演练数学。
3.做计划要将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具有科学性。短期学习计划,应注意文理科交替地使用时间,这样大脑不易疲劳。好的学习计划决不是安排得“水泄不通”,安排得非常紧张的计划,很难付诸实施,勉强实施,那也是为完成计划而实施,从而没有注重实效。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留有余地,宁松勿紧。要多安排一些机动时间,以便应付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读书,收到实际效益,从而体现出计划的优越性。
二、自学法
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自学。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学习不可能是被动的,一定有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一个只满足于听老师讲课而不是自己去做学问的学生是不取得突出的成绩的。所以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必由之路。
课前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外自学。课前预习就是上课前,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读一遍,遇到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可划一划,提起听课注意。这种预习,要求不应太高,不要花太大的力气,搞得那样深透。自己不懂,又想不通,这就是一种强烈的求这知欲。愤而求启,悱而待发,听起课来就能“全神异注”。
课外自学,要选好自学用书,不能广为收罗。教师要让学生自学,充当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一个中介,帮助学生选择好自学的有关书籍。最好是从内容相近的几本书中选择较好的一本,只选一本。
三、听课法
总的要求是,上课要专心。听老师讲课和自己看书不大一样,不同处主要是老师讲课具有直观和灵活性。诸如一目了然的演示、实验;具体形象的教具、图表;抑扬顿挫的讲解;丰富多彩的表情;恰倒好处的手势等,所有这些,可激活我们的神经细胞,便于理解,利于记忆。一个称职的教師,决不会照本宣科,而是提炼教材的重点,深入浅出地阐释道理。
对学生来讲,能否听好课,是学习提高与否的关键。要取得好的听课效果,应注意:
听重点,听难点,听自己预习时弄不懂的地方。面上的知识,预习时以大致弄懂,上课时再听一遍也就可以了。对重点、难点,则需花大力气,聚精会神的听课,开动机器,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此外,要记笔记,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也就是要做到思想和行动的协调统一。
四、复习法
学习过程中,还应及时复习,这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握知识、记忆知识、迎接考试,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
复习时重在比较和联系,重在记忆。应把教材和笔记联系起来看,把教材和老师的讲授比较复习,互相补充。结合笔记,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再看书,找出共同强调的是什么,这往往就是重点知识。课本上有的,好理解的,老师可能略讲或不讲,复习时不能漏掉,要反复看课本,看笔记,二者互相补充,这样就不致于遗漏知识。
五、作业训练法
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和复习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复习是对知识的再认识、比较和记忆;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巩固和深化,也是对学习和复习的检查。
“看、想、练”是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基本要求是多看、多想、多练。往往靠多看、多想那些理解不懂或理解不透的知识,通过多练,可以加深理解。
多看、多想、多练,可以培养自己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这就是熟能生巧,窍能升华。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要在原有的听课、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六、质疑法
学生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这样就会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印象,从而达到记忆的效果。
古代教育家说过:“学者,贵有疑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能够提出质疑的学生,说明他学的更深入,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他们思考问题的过程;疑问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掌握和记忆知识的过程。为此,学生应该勤问、多问,有了疑问而不问,学习就不能进步,对知识的记忆就不会牢固;有了疑问羞于发问,耻于发问,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疑问积累多了,学习的阻力也就大了,会对继续学习知识设置障碍。因此,在学习中应不断不耻下问。
七、研讨法
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获得发展。这种方法大多运用于学习文科知识,目的在于解决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
如思想政治教材涉及了许多需要进一步研讨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如果教师采取一言堂的方法教学,学生的许多想法和见解就没有机会发挥,很容易造成对学习内容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师不妨利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疑问和关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写论文进行进一步研究,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
八、应用法
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化为动力来指导人们的实践,即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说明和预见客观世界的某些现象,解决某些问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浅显地讲,如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去丈量实物的长、宽、高、面积、体积;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去修理家用小电器或组装小电器。通过这样的一些学习实践活动,会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总之,上述几种学习方法并非彼此孤立的,如果综合运用得当,对学生来说短期内就能够丰富知识,创造能力,提高成绩;从长远来说,可以受用无穷,可能把有志者送上事业的领奖台。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以好的学习方法做猎枪,到知识的莽莽森林里去“打猎”,获取更多更多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