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017-12-16焦子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激励体验激发

【摘要】我们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来吸引他们认真听讲。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根据他们这一特性在数学课堂中,我常常把有关的内容,编成生动活泼的游戏,跟教学一起结合在游戏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激发;激励;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94-01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上课很容易走神,只有用童话、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乐学——爱学——会学”。

从教以来,我一直都担任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想方设法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会学得比较轻松,教师也教得更自在。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下面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鲁迅说过:“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就是一种负担,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尽量创设一些情境,让数学课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学习数学。例如: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师首先提出:“今天是我们班杰轩同学的生日,老师在商店里看到很多漂亮的气球(同时出示三种气球,每种气球下面分别标有:9角一个、5角一个、1元1角一个),我想买两个气球,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杰轩作为生日礼物。现在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买哪两个汽球呢?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在此老师并没有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而是借助学生身边最感兴趣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件事情有较强的探究愿望,能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探究激情。

二、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我们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来吸引他们认真听讲。而且“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打开我们的教材,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美丽的童话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第6、7页小兔盖房子,第14、15页野生动物园,一年级下册第20页热闹的小河边,第41页小熊的一家,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里也包含了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根据他们这一特性在数学课堂中,我常常把有关的内容,编成生动活泼的游戏,跟教学一起结合在游戏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四、在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老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一年级下册第27页“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個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五、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第13页“谁摸得高,谁摆得多”,第113页“用相同的时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一年级下册中第26页“夺红旗”等游戏都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当然,教师在组织比赛时,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比赛完就了事,那么长才干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仍得不到提高,极易产生自卑感。

六、用激励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不管是大小还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不喜欢被别人批评。所以,课堂上我们尽量用赏识的方法表扬学生。用一些鼓励的语言,例如:听他回答得真完整、你真棒、你真是老师的骄傲、“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教好他们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永远充满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那一份独特的快乐,学生就会更想学、更乐学。

参考文献

[1]郭海燕.教育艺术[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会.

[2]刑孟达.再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育[Z].长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3]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54.

作者简介:焦子军(1972.7),男(汉族),山东省,本科,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卜落小学,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激励体验激发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