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传身授”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7-12-16田斐
田斐
【摘要】近年来,“口传身授”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口传身授”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口传身授”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口传身授”;小学舞蹈;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4;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02-01
作为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对“口传身授”的应用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口传身授”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小学舞蹈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一、概述
在大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今天,继续沿用“口传身授”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被众多改革者产生质疑。甚至被推入教育界批评的“注入式”教法之列。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证明,舞蹈教学除了和其它学科一样,运用多元化等教学模式,仍然离不开口传身教这一古今中外仍然沿用的传统手段。只是在具体内容方面不断地向科学化、系统化拓展使之更加完善。
众所周知,“口传身授”教学法的简单解释应该是“师傅面前做,徒弟后面学”。这是旧时代的艺人处于下层的社会环境中,得不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所致,个人的艺术成就与独到见解无法用文字的方式记录整理下来,更不能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理论传承下来,这是历史生活所迫,无奈之举。不仅有舞蹈学科,就连武术、戏曲、话剧等艺术专业也一直沿用口传身授教学法。
二、“口传身授”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口传”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语言提示
无论是教授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动作伴以讲解。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做这个动作容易犯的毛病,怎样克服与纠正这些毛病等等。这些语言提示显然必不可少。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常常容易注意那些明显的动作而忽视细节,忽视对动作理论的理解,因而妨碍对整个动作的领会与掌握。
2.传递知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了给学生讲解动作以外,还不断的给学生传递相关的舞蹈文化知识。尤其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时候最为明显。教师不但教学生学习舞蹈技能,还给学生介绍该民族的地域特征,风俗民情,服饰特征等等有关该民族的民族文化。
(二)“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舞蹈的直观性、形象性决定了示范的必要性
“示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教师要全面示范,全面把动作做出来,手、脚、身体和面部都要同时进行。在授课时,教师除作必要的讲解外,应较多的采用形象示范去指导和启发学生。舞蹈艺术除要求舞姿造型、动作幅度、技巧规格外,有些要求往往是难以言传的,是用文字或语言不能表达清楚的,可是只要教师做一次准确的示范,学生就能立即领悟。
2.舞蹈教师向学生示范的不仅是外部技术,还应赋予舞蹈“情动于中,形于外”的内部技术
如果把学习舞蹈变成单一的动作模仿,这样就会失去舞蹈的“神”与“韵",就如同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灵魂只剩下一个躯壳。教师应自己充满感情的示范、或是用舞蹈音像资料、或是用跳得好的同学的精彩表演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使得学生用全身去领会舞蹈动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表演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舞蹈才起到了它美育的功能。在民间舞学习及舞蹈排练中,尤为明显。内在的气质情感把握是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做“形”的示范,而且还应该很到位的示范内在气质及塑造舞蹈形象。
3.“示范”要符合学生掌握技能的形成过程
技能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掌握局部动作;第二阶段主要是掌握完整动作及其完成方法;在技能上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同样“示范”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
局部分解示范: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练习。这一时期,由于学生对动作不了解,注意范围不是很大,(尤其是非专业的学生)所以教师要通过局部示范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模仿学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扎实动作。
动作连贯性的整体示范:由于第一阶段多次反复练习,了解完成了这些动作及其方法,教师在第二阶段的示范应该是注重各个舞蹈动作的连接,在动作连接地方示范,这样学生才能逐渐熟悉全部动作系统和它的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通过练习,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动作的灵活性也有所加强。
三、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口传身授”
(一)示范与讲解有效结合
“口传”与“身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教师不善于用语言教学,只是一味的做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在学习动作时必然会有很大阻力,不得要领,这时教师无论示范多少次也会显得空洞无力,反之,教师只是反复的运用语言分析、讲解动作,而忽视示范的重要性,同样学生在学习时也会遇到阻力,所以讲解和示范应有效的结合。在上课过程中,示范及语言讲解要准确、要注意示范与讲解不拘形式、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讲解示范。如在舞蹈排练课时,一个舞蹈的核心舞步學生总是做得不够准确生动,一次次的给学生示范,学生不但还是不得要领。于是我想到了一边示范一边说:“现在你们跟着老师在沙滩上光着小脚丫跑,想一想应该怎样跳?”这样一来经过几次反复的练习,不仅学生的舞步轻盈而且笑容灿烂,孩子们那童年的快乐、童年的纯真溶进了这轻盈欢快的舞步里。
教师还应在示范讲解中尽量用一些学生所了解的术语。“术语”即某一学科的专门用语。教给学生新的术语,使之在某些词与动作之间建立联系,同样也能促进技能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很适用,但是如果教师不俱备较好的自身素质有效的运用它,那么“口传身授”也失去了其意义。因此,舞蹈教师应该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还应坚持舞蹈进修课,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技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口传身授”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舞蹈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口传身授”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孙玲.舞蹈教学法的口传身教与整体性研究[J].科技向导.2017(11):60-62.
[2]马丽丽.舞蹈教学法的“口传身教”与整体性研究[J].文史艺术.2017(0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