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导入优化数学课堂

2017-12-16许秋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呼啦圈个位游戏

许秋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要把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导入环节虽然占据的时间很短,却是开启学习大门的敲门砖,能否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此一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选择恰到好处的方法。

导入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

一、游戏式导入

游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趣事,兴趣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要想提供给学生激发其兴趣的舞台,萌发他们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就应该从这“趣”字入手。游戏只是一个形式,其实蕴含着数学的奥秘,等着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老师只是改变了个形式,效果却完全不同。

如,在学习《数学广角——集合》时,老师问: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跟大家做个游戏,首先调查一下喜欢吃菠萝和喜欢吃苹果的人数。(老师调查完毕)请爱吃菠萝的钻到左边这个呼啦圈,请爱吃苹果的钻到右边这个呼啦圈,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有两位同学既喜欢吃菠萝又喜欢吃苹果,那他们应该怎样站呢?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纷纷动起脑筋,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有同学提出可以把两个呼啦圈交叉,让这两个同学站在交叉处,这样他们既表示他们爱吃苹果,也表示他们爱吃菠萝。

利用这样一个小小的套呼啦圈游戏,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很着急,很认真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探究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重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堂中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因为游戏的导入开启了他们的智慧之门,让他们在玩中学得开心,在活动中悟出道理。

二、猜想式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是从质疑开始,解疑入手的,只有生疑了,才有释疑的欲望,解了疑,就是进步。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学生对某一现象质疑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使之有能力质疑。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一位数学教师是这样引导孩子猜想的。

师:同学们,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生:(略)

师:那么谁能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

师:(出示16、23、39、113)问:这些数的个位是3、6或9,能被3整除吗?

生;有的能,有的不能(学生感到纳闷)。

师:你们在黑板上任写几个数,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哪个数不能被3整除。信吗?

生写数,老师判断(学生感到老师神了,萌生了非找到此特征不可的念头,释疑的兴趣很浓)。

师:看来仅从个位上去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恐怕已不行了,那又从哪一方面去考虑呢?

教学时,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心理战,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只能是跟学生的心理背道而驰,只有激发他内心的需求,把学习转化成有趣的钻研,才能乐此不疲。

三、比赛式导入

儿童有不服输的天性。一旦遇事不公,使自己蒙受“委屈”,就会表现出分愤愤不平的心态,并据理力争,不讨回公道不甘心。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四年级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中国体育健儿捷报频传,让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希望同学们从小就要有这种积极进取,不断拼搏的精神。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也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

赛题分为两组(如下),第一组题男生做,第二组题女生做,统一时间做。

第一组 第二组

168+89 168+90

261+197 261+200

324-98 324-100

1204-999 1204-1000

比賽结果女生获胜,老师“违心”地表扬了女生,男生纷纷叫冤。

师:你们冤在那儿?

生:女生做的全是加、减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而我们加、减

的全是几十几或几百几十几,当然没有她们快,如果把题目我们交换一下,我们也能赢。

师:照这么说,加、减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算起来简单啦。

生:是的。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去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这种导入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比赛的形式。比赛总是渴望胜利的,如果输了,总得找出原因,到底是不公平还是能力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进入课堂,学生学起来就自觉多了。学完本课内容之后,同学们再比一次,这一次老师很公平,都是可以简算的题目,让同学们体会到想要获胜,必须善于观察和判断,掌握简算的方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够更加用心。

四、讲故事导入

教材中难点的突破是需要技巧的,有时候也容易跟之前的知识产生混淆,也是教师很难向学生讲清楚的,如果方法恰到好处,有时一语中的。有时讲讲故事,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数学老师很少讲故事,那一讲起故事,学生肯定听得津津有味。

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学生容易跟自然数的大小比较混淆,以为数字越大,数越大,而在分数中却恰恰相反。为了能让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个路过一个地方,天气很热,大家都分头找水,八戒竟然找来了个大西瓜,悟空说:“八戒今天表现很好,就分给你西瓜的三分之一吧。”没想到八戒一听,不乐意,说:“我想吃四分之一。”悟空一听,高兴地说:“不然给你十分之一,好吗?”八戒竟然同意了。可是当他拿到西瓜的时候,他都快哭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听着熟悉的西游记故事,兴趣盎然。他们一边听,一边想,不知不觉就被带入到比较分数大小的学习当中。这时,老师趁热打铁,通过分、折、画等操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比较方法,并在多个实例中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这个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今后他们碰到这样的题目,能够在脑海里产生一定的表象,不再混淆。

总之,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年龄尚小、经验不足。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又显得抽象与枯燥,我们只有努力创设出各式各样的导入方法,才能优化数学课堂,激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呼啦圈个位游戏
了和子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彩虹
山的呼啦圈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