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的思考与培养

2017-12-16曹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小学数学

曹城

【摘要】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指个体在头脑中对目标问题的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反思,特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的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能力;思考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1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回顾,然后自我提问反思出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不断寻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一、反思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所谓反思就是反方向思考,也可以理解为返回去再思考通俗的讲就是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再认识。基于此进行调整和总结可以这样说,反思除了是一种学习方法外,也是一个人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以及生活中的一种技巧学习中的反思能力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数学中蕴含的大量的思想方法以及解题技巧。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反思,才能去发现更多的数學思想方法,在不断地反思中去进行应用和推广,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反思可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意识;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数学结构;通过反思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探索新知识和新领域;反思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价值

(一)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精讲多练”方法,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很少,教师不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没有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也无法模仿学习反思,造成学生反思性情景知识的缺失。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强调不仅了解数学只是,而且着重于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做数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读数学”、“看数学”、“听数学”。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要教思结合。

(二)反思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归纳类比、空间想象、反思与构建等过程,显然,反思思维与数学教学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反思思维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只有加强学生反思思维的训练,才能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三)反思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反思性数学学习是相对于操作性数学学习而言的。操作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数学活动,而反思性数学学习是指向未来教育的活动,可以帮助学习者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

三、培养学生潜在的反思能力

只有具有反思的动力才会激发学生去进行反思,所谓反思动力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的内在驱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反思动力最好的途径,有趣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例如在讲到认识分数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5个小朋友分吃10颗糖,那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这些糖的几分之几?当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时热情高涨,因为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他们想知道答案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答案是十分之二还是五分之一,让学生通过反思去得出最终的答案。

(二)探索体验,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

探索是进行反思的动力,反思又是探索的前提,在教学中,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亲自体验探索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来让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让学生把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单位等分,然后指导学生去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是由一个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把这些小正方形的面积进行累加就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了,最后再反过来进行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和其中随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反思最后得出结论,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反思动力。

(三)学习总结,激发学生归类反思能力

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虽然很多,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通过归类反思可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知识结构中去。例如,当学完分数的概念后,可以反思整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认识到分数也可以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同样也有计数单位。不同的是整数和小数都有固定的进率,而分数却没有固定的进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数,又了解到分数的特殊性,提高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四、结束语

总之,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逐渐形成子自主反思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号数学,对他们以后探索其他知识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庆云.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的思考与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2]顾瑞根.小学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多维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5(16):16-17.

[3]谢鹏.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45-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途径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解题反思能力培养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