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诉求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12-16张楠
张楠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导两方面的重要职能,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迎来了新的课题。为了充分了解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目前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诉求,为接下来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客观依据,本课题组着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诉求进行了调查,进而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问题剖析
【基金项目】本文章属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科研基金课题《网络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诉求研究——以驻烟高职院校为例》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8-01
一、调查问卷结果综述
1.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在对思政课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61.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29.3%的学生认为重要,7.5%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1.5%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在问及学生个人是否重视平时的思政课课程时,表示重视和非常重视的占据84.8%,认为一般的占13.7%,认为无足轻重的僅占1.5%,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对思政课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
2.学生对当下所接受的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认可度。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学生认为在思政课上毫无收获,其他学生均表示有一定收获或很有收获,其中,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增加了他的政、史知识,67.8%的学生认为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7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思想品质,由此可见,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普遍受到学生认可。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问题原因剖析
1.教学内容的固定性与学生群体复杂性的冲突。在我国各级各类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在本科和专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细微差别。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保证了思政课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有利于对学生形成规范化引导。但随着春季高考、院校单独招生等招生形式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日益复杂,学生在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进而导致学生的兴趣点也有差距。
通过个案访谈反馈的信息得知,个别学生由于文史知识基础较差,对思政课上教师讲授的知识点难以消化,因而对思政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即好好听——听不懂——挫败感——放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从而形成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恶性循环,这在专业性和知识性较强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受制于师资不足等现实情况,思政课一般采取班级合堂的授课形式,教师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之思政课教材的统一性,实际教学中难以做到细致区分,是制约思政课教学难以全面满足所有学生诉求的重要原因。
2.教学形式的传统性与网络发展的普及的冲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教材为依托,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极大丰富,学生的独立性和思想性得以发展。对比之下,教材和教师信息储备的有限性被凸显出来,学生对书本和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课堂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同时,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滋生了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学生长期暴露在复杂、海量的信息中,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思想上、认识上出现混乱与偏差。此外,由于移动网络的发展,游戏、影视剧、购物网站等诱惑性较强的娱乐项目也冲击着课堂。这都促使思政课教师清楚认识网络大环境下思政课面临的新挑战。
三、对策与思考
基于调查和分析结果,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坚持教学内容的同一性,兼顾教学对象的多样性。由于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为了对学生形成规范化引导,国家以统一教材为依托,对基本教学内容做出了规定。然而,随着高校招考形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构成呈现出多层次特征,因而,在实际推进思政课教学工作时,应切实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兴趣取向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接受程度的差异性,并在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等方面做出适当区别,即思政教育也应做到因材施教。
2.正视网络发展大环境,抢占网络教育阵地。除了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外,还应对当下所处的教育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渗透于一切领域,思政教学应正视我们所处的网络大时代,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借助网络形式,关注学生动态。对于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论坛、贴吧等公共网络平台,教师也应该予以关注,把握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为后期思政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流动提供了必要前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应着力于发掘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方向性指导。
3.丰富思政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广阔的视野,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欲望比较强烈。从调查中看,学生普遍排斥传统讲授方式,渴望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和支持。例如,在思政课上设置由学生主导的时政播报或者社会热点讨论环节,以思政类学生社团为核心,联合其他学校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思政类文娱活动,如与书画社共同举办毛泽东诗词主题书画大赛,与艺术社团共同举办原创主旋律歌曲大赛,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模拟法庭”活动等,寓教于乐。
总之,网络时代是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积极主动的适应和创造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时代相依前行。
参考文献
[1]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论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赵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博士论文.2012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