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2017-12-16李左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白云学院

【摘要】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创业平稳起航,顺利度过初创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民办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59-02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开启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幕。创业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提高学生寻找或创造新的职业或企业的能力。创业教育是指培养人才具备开创性素质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条件、创业素质、创业环境、创业法律知识等内容。

一、广东白云学院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广东白云学院把自己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民办高等院校,致力于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同于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技成果快速开发和转化的需要。它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体系建设上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这与创业教育的开创性素质人才培养思路是一致的。

近几年来,广东白云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投入了比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在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系开设创业管理专业,主要讲授《职业指导》(创业模块)、《创业入门》、《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等核心课程,致力于以专业带动学科建设,以专业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目前,创业管理专业已有三界学生,总人数超过100人。其次,又以就业指导中心为组织单位搭建学生课外创业活动平台,大面积立项并资助学生团队的创业项目。目前,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已成功立项大学生创业项目50项,资助总金额超过30万元,多项创业项目取得不俗的成绩。第三,广东白云学院还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投入70多位双师型教师参与到产学研项目的工作来,并成立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合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平臺。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企业与广东白云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超过200个学生团队提供创业支持。第四,广东白云学院在场地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又将原学生联合会的办公地点及第三食堂改造成U创长廊,并将其分为培育区、孵化区等功能区,为学生初创项目提供场地和资金资源的支持。

二、广东白云学院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过于功利

比起创业是否成功,广东白云学院更关心就业指标的达成,对创业项目的孵化并没有精力跟踪与支持,这样简单的目标化管理也造成创业教育缺乏实效性。创业教育定位与目标不够清楚,过于功利。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必备的专业能力,即使毕业后不自主创业,而是在各类企业、政府部门、高校或科研机构就业工作,或者选择攻读更高的学位,也将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竞争力。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广东白云学院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公共基础课过多,创新创业类的选修课较少,选修课自由度不够;学生课程负担太重,思考创新创业相关问题时间较少的问题。创业教育依然归属于学生第二课堂的范畴,由管理学院教师负责讲授,以公共选修课或者专业等形式出现,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更没有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上均缺少连接,而且以理论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沿袭了西方关于创业的经典理论,对我国本土化的创业案例开发力度不够,距离学生的实际创业环境相差较远。另外,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以一份创业计划书代替,缺少对学生创业实践模拟教学的深度挖掘,创业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学生对于创业的亲身实践较少,无法深刻体会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类具体问题如何应对。

(三)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广东白云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由退休教师、兼职教师、招聘的专职教师构成,而其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办学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存在着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退休教师多,中年骨干教师少的现象。在创业教育的师资方面,就更为明显,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与研究人员数量更是严重不足,已有的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还有部分教师在创业方面的专业进修机会少,教学技能相对欠缺。

(四)对学生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不够

广东白云学院的学生,受家庭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具备较强的创业意识。但他们的劣势就在于缺乏创业初始资金,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支持与社会经验。另外,这些学生受以分数为主导评价的教育体制的影响,虽有创业热情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在面对创业的诸多困难时,缺乏应对能力、必要的专业知识与信心。基于以上的原因,这类学生更需要学校多方面的支持与引导。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长期持续且完备的支持系统,从初期的创业意识培养、中期的创业课程建设再到后期的创业者具体实践,这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而目前来看,无论是在创业经费的投入、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创业项目的孵化、高校配套相关政策方面,均无法为在校大学生构建一个全面完善的支持系统。

三、关于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上,应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根据符合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特点的创业教育目标与定位,改变“为创业或者比赛名次而进行的教育”的功利性做法,通过“创业课程数量(广度)的增长”、“创业课程种类(宽度)的增长”、“创业课程与各专业课程的关联整合程度(关联度)”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建立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把创业精神的培养深深植根于课程开发当中。构建该教学体系的重点在于建立创业相关的课程项目,分年级有侧重地进行创业基础教育。围绕“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怎样创业”进行创业意识和通识性教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进行专项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教学体系既涵盖创业的专业知识,如: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也可以延伸至演讲沟通、团队合作等专项技能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创新创业精神、创业知识(通用性知识、专门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等)、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身体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另外,高校可利用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多种形式,体现适用、科学、合理的原则,实现与现有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另外,针对目前创业课程案例单一、空洞的弊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收集大量的本土案例素材,并静下心来精心选择,系统整理教学案例,要尽可能争取初创企业的支持与配合。翔实的初创企业实际运营案例,将使学生从中得到真实的体验。endprint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优化教师结构与质量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应大力支持专职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相关活动、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创业经验,提高师资队伍的创业培训能力。应有计划地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創业实践,建立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丰富创业课程授课内容,使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三)完善创业教育支持系统

在创业教育政策制定层面,学校应制定相对宽松的学生管理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比如:教学管理上实行完全学分制度,让有能力创业的学生休学、推迟毕业、修满学分提前毕业等,这样大学生可以及时抓住合适时机进行创业。同时,针对一部分学生存在“读大学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念,学校应加强校内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支持创业教育。在学校创业基金管理层面,由学校统一负责,多方募集扶持大学生创业基金,争取社会各界的专项经费的支持,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确保效益。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创业基金的投入力度。具体包括:一是建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金,支持创业创新教师课改、课程开发和指导学生活动。二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和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创业教育开展、资助创业项目、奖励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为全校师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同时也能促进和推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

在校企合作层面,应推动校企联合,为具有真实创业意向的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将以创业项目为主线,学生在这里将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以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水平。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高校在项目论证、营销策划、投资分析、开业登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要针对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实际困难,建立创业教育的帮扶机制,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其预孵化,并自筹资金建立创业基金。在此过程中,开辟绿色通道,在场地租赁、档案托管、咨询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与支持。

在创业园区层面,大学生创业者通过校内各层次的创业教育以及高校帮扶机制进行预孵化之后,仍然会感到面对真正市场竞争的压力,这时学校应该积极与各类创业孵化器或科技园合作,帮助优秀创业项目进入孵化器或科技园。一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减轻创业者的各类负担;另一方面,它可以提供公司正规运作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帮助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规避风险,提升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祝虹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8期.

[2]胡献林.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梧州学院为例[J].创业与创业教育.2013年7期.

作者简介:李左声(1983-),男,中共党员,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白云学院
探讨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海盗学院(12)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海盗学院(7)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立项资助
嘎嘎鱼吃了一朵白云
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西行学院
我喜欢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