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运油车的技术方案设计分析

2017-12-16李浩然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

李浩然

摘 要:油品运输在公路运输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油品的公路运输由原来的短距离运输发展到跨省、跨地区的长途运输。但是,在装卸油品及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运油车发生的事故也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因此,油品运输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以LPC5250GYYD4加油车为例,提出了一种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使得整车设计合理、移动方便,安全性高、油耗低、节能环保、防振防颤性能好。在作业环境温度、储存极限温度、抗风压能力、高原适应性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大型运油车;方案设计;加油车;底部装载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12.009

1 12 t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配置

1.1 组成

LPC5250GYYD4加油车主要由汽车二类底盘、取力器、传动轴、油罐、油泵、管路系统等组成。

1.2 主要功能

(1)油料运输:具备同时运载柴油、汽油、煤油等。

(2)加注燃料:能将油罐中的燃料加注到其他车辆或地面设备中。

(3)自吸装油:能将油库或其他装备容器中的油料自行吸入本车油罐中。

(4)作移动泵站使用:具备将柴油从一个容器泵入另一个容器的功能。

(5)可实现底部装油(含底部装油系统、油气回收系统等)。

1.3 总体方案

罐体分通仓:用于装运柴油、汽油、煤油。罐体底部设置有溜油槽,保证卸料干净。

罐体与副车架焊接为一体,副车架与汽车纵梁采用U形螺栓及止推支耳两种方式连接。

罐顶设置有专用的量油尺装置,方便查看罐内燃油余量。

下装油系统操作箱放置于右侧中部,管路泵油系统及操作箱放置于左侧中部。两侧的操作箱都设置有专用锁具,需专用钥匙才能打开。

管路配有:76ZY-ZD25离心油泵,管路球阀通径均为2.5″,并带有快速接头等。泵油管路采用的连接管道都为优质无缝钢管焊接制作成。在快速接头外端设有铝合金堵盖。加油流量≥800 L/m。

底盘消音器改制到驾驶室前悬下部,尾气由左侧排出,并加防火帽。在纵梁后端加装尾护栏。后部中间位置设登车扶梯。

罐顶中间加装溢油槽(即围板),设有两个排水(油)管,可安装球阀,保证在有油液溢出时,完全回收。在有雨水時,可以顺利的排出。并在溢油槽内加装有防滑钢板网以及在溢油槽外部设有铝合金气支撑防护拦,保证操作人员在罐顶安全行走。罐车两侧分别安装一只8 kg干粉灭火器。

整车标准配备侧标志灯,罐体后部安装作业安全指示灯。罐体两侧对称安装软管筒,并在软管筒内部都装有专用耐油导电输油软管(共2根),取放胶管时,打开即可。配有防静电拖地带、接地盘、危险品标志等。

1.4 底部装载系统介绍

为了减少因充装燃油时所产生的大量油气(碳氢化合物“VOC”)挥发而造成燃油的损耗和空气污染,设计并使用了底部装载系统,能够有效起到油气回收和置换从而达到环保、安全、节能的目的。其主要组成为:铝合金人孔盖、海底阀、卸油阀、防溢流系统、油气回收系统等,底部装载系统原理及布置如图1、图2所示。

1.4.1 底部装载系统操作要求

(1)底部装油前:①将接地卷盘与附件的接地桩相连,保证将整车静电导走。②将油库的信号接头插到车载传感器座。③将加油鹤管插接到车载需要装油仓体对应卸油阀变径接头。④将油库油气回收口插接到车载油气回接口。⑤启动汽车,待指示表指针指示0.8 Mpa压力时,将需要装油仓体对应的手拉阀拉出,开启海底阀和油气回收,开启油库泵油系统,即可实现底部装油。⑥防溢流传感器系统在底部装油达到罐体安全装载量时,自动报警并自动切断电源,此时需将手拉阀按下关闭海底阀并关闭相对应的卸油阀。

(2)底部装油后:

①将油库的信号接头与车载传感器座分开。②将加油鹤管与车载需要装油仓体对应卸油阀变径接头分开。③将油库油气回收口与车载油气回接口分开。④将接地卷盘与附件的接地桩分开。

1.4.2 底部装载系统主要结构件介绍

(1)卸油阀。卸油阀为弹簧式防逆阀,当正面压力≥0.6Mpa时,阀门开启,可实现底部装油。当油泵停止工作,压力减小,卸油阀自动关闭。该阀设有手动扳手,也可以手动开启和关闭阀门。

(2)安全装置。因油罐车所载燃油为易燃、易爆液体,所以安全尤为重要。当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罐内燃油涌动会产生大量静电,静电拖地带可以及时将静电释放。泵油时,高速流动的燃油也会产生大量静电,防静电接地卷盘可将静电释放掉,确保安全。

2 整车性能可靠

整车设计合理、移动方便,安全性高、油耗低、节能环保、防振防颤性能好。可适应工作环境具体如下:

(1)作业环境温度:-35~+45 ℃。

(2)储存极限温度:-55~+70 ℃;相对湿度耐受能力:95%(40℃)。

(3)抗风压能力:在风速13.8 m/s(相当于6级风力)条件下展开、收拢;能在风速20.7 m/s(相当于8级风力)条件下作业。

(4)高原适应性:整车满足在海拔高度≤4 km区域正常作业的需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战术导弹批检试验抽样方案设计
新形势下PSAM卡管理方案设计浅析
青藏铁路ITCS系统CMU移除方案设计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第10讲 “方案设计与动手操作型问题”复习精讲
方案设计我做主
高速公路主动发光轮廓标应用方案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