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篇
2017-12-16刘德福
刘德福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赏析】
我国园林设计艺术中很讲究“借景”,所谓的“借景”就是将远处的景物“借”来纳入有限的环境中,使远景和近景在观赏者的视野里有机融合,构成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散文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某种情感、领悟表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可以运用“借景”之法,以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要想写好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就要把所描寫的“景”与自己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而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把它真实而生动地抒发出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也这样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小石城山记》就是最好的例子。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首先描写了小石潭本身的美景:潭水——清澈见底;近岸——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树蔓——参差披拂;游鱼——时动时静,可谓细腻生动之至。但是这些景物都仅仅是限制在小石潭的范围之内的。接着,作者又为我们展示了远处的一幅绝妙景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这样作者就将这幅远景纳入了小石潭的范围,并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小石潭记》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妙处有二:
一是扩大了读者的观赏范围,造成了开阔宏大的艺术境界。仅仅只写小石潭,不论小石潭自身如何优美动人,毕竟也只是孤单的小石潭,甚至不免给人以拘狭之感。我们在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时候,猛然抬头西南而望,又看见了那潭水的源头“明灭可见,犬牙差互”的奇景,远处之景和小石潭相互衬托,佳境顿出,使人耳目一新。小石潭有远处的山水作广阔背景,就不显得孤单,而远处景物因有小石潭作为衬景,也就不显得过分渺远,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开阔的美妙境界。小石潭处于这样一个广阔优美的环境之中,更增加了它的景物容量,凭添了新的光彩。
二是增添了读者欣赏景物时的层次感,形成了深远的艺术境界。读者在这里能够看到的,不仅有伸手可掬的水中游鱼,也有岸上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还有远处明灭可见的潭水源头。这层层加深的景物描写,不仅扩大了景物的范围,更增添了景物的深度,有强烈的透视效果,给读者层次鲜明的感受。
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首先写了小石城山所处的偏僻荒凉的地理位置。要到小石城山,需要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下去,再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的地方,还有地层断裂,且被一条河水分开,并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
接着作者又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之景。它的形,上边好似垛墙望楼,旁边犹如耸出的天然城堡,且有城门(这大概就是此山叫做小石城山的原因吧);它的色,有树和竹的翠绿,闪动着一种生命所特有的坚韧、刚毅与追求之光,还有浓黑的洞穴,很神奇,也很神秘,里边一定盛着好多好多沉睡已久的故事;它的声,投进小石子,洞穴中就有咚咚的水声,声音十分响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等人赏鉴并取名;它的貌,无土壤却生长着树木和竹子,且坚实葱郁,疏密相间,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智的人布置的,但又比人布置得精妙,可谓鬼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环绕登到山顶,就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像是小石城山也在探视外面的世界,打听外面的消息。
试想,不是有非常好奇、迫切探峻心理的人,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有谁想到这里来呢?又有谁能和这小山产生心理共鸣呢?也只有柳宗元。他从唐朝的都城长安走来,在荒野僻郊的小石城山,他眼睛一亮,发现了它非同寻常的美。
看到这里,读者豁然开朗,作者是借小石城山之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小石城山的不被人赏识来喻自己。作者很耿直,很执着,他笔下的山也是如此。文如其人,山亦如其人。小山如此之美,却无人赏,但小山并不因无人赏而失掉自己的美。这就是贬谪中的柳宗元自己。
这篇散文共计221个字,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描写景物和寓含情感却恰到好处,真是一字不可增添,一字不可删减。
登高只觉广寒,倚楼不免惆怅,柳宗元游走在小石潭和小石城山中,看到了自己,感悟到了贬谪中的孤苦、凄清和无人赏识的痛楚,也领略了山水给人带来的淡淡欣悦。
时光是一条河,你总想记得它,它却不记得你;时光也是一缕烟,你以为存在的时候,其实已经消失了。留住时光的方法很多,文字是最容易也是最真挚的一种,捧读古人的景致散文,那些时光,那些情感,仿佛已经凝聚在那些幸运的景物上,让人留恋不已。
【思考练习】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B
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潭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2)唉!我疑心有没有造物者很久了。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