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不走寻常路的教育方式

2017-12-16

中学生天地(A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适龄儿童私塾小男孩

前不久,杭州一小男孩搬砖的照片引发关注。本该上小学六年级的小男孩退了学,被父母带去“私塾”接受“新教育”。孩子父亲说,搬砖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增强社会生存技能。如今,有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放弃普通学校,接受包括所谓现代“私塾”形式的特殊教育。对于这些另辟蹊径的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幸福味道:尽管还只是个孩子,但他也应该拥有选择以什么方式读书的权利!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认可父亲的建议,那就让孩子去试试。但新闻里照片上那个默默干活、全程无笑的孩子,显然是迫于父亲的权威不得已而为之。

@若离:这个事件,我知道得还挺具体的。这个男孩成绩很好,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他爸爸觉得在学校里浪费时间,所以让他去搬砖、去“私塾”。其实我觉得这么做也能接受,就如他爸爸说的“改掉一些小毛病,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而且他也仍然在学习,只是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我们不一样。

@无所谓1a的公式:义务教育是我们每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如果中途截断,就可能导致我们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以及正确看待世界的方法,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错误人生观,从而影响我们的一生。

@一片光明在眼前: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可取。过早脫离群体生活,对小男孩的人际交往,以及将来融入社会的能力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么做也违背了我国《义务教育法》。不过,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缺乏个性化,这是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和老师深思的。

@虎胖小编:首先,小学到初中九年制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如果家长擅自让适龄儿童退学、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这是与法律相抵触的,当地政府应当履行法定职责。其次,以男孩接受的“新教育”为例,现代“私塾”的典型特征,就是以“修身养性”的抽象修行,取代标准化、体系化的知识学习,以不可验证的个体心性磨砺,取代直观可见的逻辑和理性训练……私塾教育的理念实际上非常混乱,也很冒险。体制内教育也许不是最优、最完美的,但它至少是风险最低、最成熟的。不拿孩子当试验品,这是每一位家长都该守住的底线。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龄儿童私塾小男孩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聪明”的小男孩
小男孩
政府主导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萌萌哒的小男孩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趣味识谱教学在适龄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