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将罗援:边防官兵是真正的鹰派

2017-12-16罗援李静涛

东西南北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印边防官兵

罗援+李静涛

6月,印度军队在并无争议的洞朗地区非法越界,引起轩然大波。这让罗援将军回想起2015年自己在中印边境的调研之行。他讲述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边境问题的所感、所思。

在工作也在拼命

2015年夏天,当时的成都军区正在搞演习,恰好军区的一名副司令员邀请我去西藏做调研。那年我65岁,心想着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驻守”边防,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到雪域高原就难说了。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就答应去了。

一到西藏,我就被眼前的人和事震撼了。先说在军区机关。我和他们一起聊天时,看到领导干部人数比别的地方多,就好奇地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是双配备,每个岗位都必须有备用干部。这其中有轮换执勤、休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干部身体出了问题,就得有人立刻顶上去,指挥岗位不能空着。”在西藏工作10年以上的官兵,80%的人血红蛋白成倍增高,6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心脏病。有一名军区副政委说自己心率过缓,我就帮他把了把脉,一分钟的心跳才30多次!我问他:“这种身体状况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指着胸口说:“装着心脏起搏器。”当时我哽咽了,我心想,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拼命!

再说在中印边境。我到了一个边防团,团部海拔4000多米。团里的领导来接我,我看到他们清一色的黝黑面孔、乌青嘴唇,鼻子酸了好一阵子。那天,我提出想陪他们在团部里过一夜,但他们就是不同意。“首长,您岁数大了。我们这儿海拔太高,您在这里陪我们,万一有什么意外可怎么办啊?”最后,在他们的坚持下,我只好在他们下属一个海拔低一些的营部过了夜。

说到身体,就不得不说说边防官兵身上常年带着的三大件——药丸、墨镜和大衣。药丸就是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身体有情况就随时服用。戴墨镜是因为雪域高原,光照太强,在雪地反射的强光下如果长期不做视力防护,很容易得雪盲症。大衣好理解,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即使在夏天,温度也随时可能降得很低。在中印边境这种海拔落差大的地方,气候的突变更是家常便饭。

有生物学家说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4500米以上就算是生命禁区了,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那些在西藏、在中印边境值守的官兵,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在缺氧环境下,透支着自己的生命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

边防官兵没有孬种

我那次到的是中印边境东段的错那地区。当地军分区所辖部队的老底子是当年的18军,和西藏渊源很深,上世纪50年代进军西藏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昌都战役、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参观这个驻守边境的军分区军史馆时,我流泪了:自军分区组建以来,先后有600多名官兵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雪域高原上,其中有30人就倒在巡逻的路上或执勤的边境哨所中。他们之中有到边防一线部队调研时,突发“高原性心肌梗塞”的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他的遗体是用马驮回来的;有在率队执行任务途中牺牲的某边防团团长高明诚,他的遗体是用直升机运回来的;还有为了掩护战友躲避泥石流而牺牲的少数民族战士古怒……这三位烈士牺牲时分别是49岁、39岁、19岁,都只差一岁就会迈入人生的新阶段,让人非常惋惜。

这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机缘,我们的边防将士生生死死都守护着祖国。什么叫忠诚?这就是忠诚,闻此不落泪者非男儿。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多战友牺牲了,其他的边防官兵不会担心这种事情哪天也落到自己身上吗?我要说,我们的边防官兵没有一个是孬种。他们不仅不会担心,反而把这些牺牲的战友当成了激励自己的榜样。在重大节日或是烈士的祭日,边防官兵经常会扫墓纪念。

与忠诚相伴而生的是边防官兵的无怨无悔。和内地的部队一样,驻守中印边境的战士大多也就二十来岁,来自五湖四海,和我的孩子同龄,在我这个老兵看来是“兵娃娃”。他们很多是家中的独生子,除了生理上的挑战,心理关也要过。想象一下,这个岁数其他的孩子或许正坐在大学课堂里,或许正和恋人花前月下。可他们呢?在青春正好的时候,选择了与雪山荒野为伴,在荒凉孤寂的边境为祖国站岗放哨。条件越是艰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越是重要。在边防营地里,孩子们用油漆写下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离营地不远的山坡上,孩子们把石塊刷上红色、黄色的油漆,摆出了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时刻告诉自己,身后就是祖国。

驻守边关苦不苦?当然苦。不过,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来边防部队的生活、工作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在中印边境的一个连队,我参观了他们大棚式的营房。各个班、排在营房里都有自己的一块生活区,可以淋浴洗澡,食堂伙食也不错,中间一块大空地就是集体活动的地方。现在交通条件好了,平时的供给有保障,可一旦遇到大雪封山,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供给物资就上不来。除了靠平时的储备,他们还会在海拔较低、条件好些的地方搞农副业生产,自给自足。

在一个边防营地,官兵们看到来了我这么一个老前辈,非让我给写几个字。感触太多,感动太多,我一时不知道写点什么。想了一会,我写了“保家卫国”四个字,这是最适合他们的。我对他们说:“我一向主张军人都应该是鹰派,今天我见到了真正的鹰派,就是你们这些雪域雄鹰。”说完,我给他们行了军礼。

肢体冲撞也“绝不会

让印度占便宜”

相比于内地,驻守中印边境的新兵入伍时会多经历一道程序:进行爱国主义和边界问题历史的教育。我觉得,部队的这项工作做得非常好,因为边界上的每一个“兵娃娃”对这段复杂、敏感的历史都很清楚。到了中印边境,官兵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军事斗争,更多的是政治和法律斗争。所以,我国对边界的政治立场,边界涉及的法律问题,他们必须要熟悉。

中印边境东段有三条重要的线:传统习惯线、“麦克马洪线”和实际控制线。我到的地方属于实际控制线和“麦克马洪线”基本重合的地区,局势相对稳定,两国边防军人定期会晤点往往也在这样的地区。但是,在实际控制线和“麦克马洪线”不重合的地方争端比较多,这些年来倒是没有发展到武装交火的程度,主要是两国军人的一些肢体冲撞。不过,边防官兵们说,即便是肢体上的冲撞也“绝不会让印度占便宜”,因为他们脚下就是祖国的领土,一步都不能退,一点都不能让。

说到这里,很容易想到最近印军在洞朗地区非法越界的事件。退一步说,对于有争议的地区,我们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但在洞朗这个边界早有定数、毫无争议的地区,如果对方做得太过分,我们可以用任何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领土主权,武力手段是必要的选项之一。

作为一名军人,印军在洞朗地区非法越界很容易让我联想到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当时我们也非常克制,一忍再忍,我国政府不断发表声明、抗议。结果印度置若罔闻,解放军不得不重拳出击,给对方以重创。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朱日和阅兵以及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分别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怎么说的?“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这是我军统帅坚定的决心,也是全军指战员对维护领土完整坚定意志的表达。

猜你喜欢

中印边防官兵
金鸡山上守边防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新时期”边防“新特点”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歌颂老边防